第B10版:新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6年5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三哥是木匠

  □吴旭

  三哥是个木匠。为了省下家里的钱让我读书,三哥初中刚毕业就跟着村里一位人称“木匠通”的解师傅学手艺。和三哥一起的另外3个学徒,觉得木匠的活计单调单一、枯燥乏味,没意思,先后走了,只有三哥不改初心,认准目标不动摇,跟解师傅足足学了3年才离开。

  三哥学徒时,我还在读小学。他每晚一到家,就像着迷一样,不是磨刨子、锉锯子,就是把家里坏了的板凳、桌子拾过来修修补补,捯饬捯饬。记得家里的那张八仙桌就是三哥刚出师后做的,如今已用了20多年,依然耐用。他当时选的桌腿是桑木,结实,可不好凿榫眼,不易刨平,他便每天在门前不急不躁、专注地不停劳作,直到满意为止。八仙桌做好那天,村里的人围着八仙桌走过来走过去地看,纷纷夸三哥的八仙桌做得好:榫眼严丝合缝,手摸在桌面上平整光滑,像是油漆过一样。

  三哥的手艺得到了“木匠通”师傅和村里人的认可,前来找他做结婚家具的,做房子大梁、门窗的人也多了起来。他帮人家做的孩子的木座椅、学走步的三个轮子的木制手推车,人人看了赞不绝口,像是“工艺品”,个个爱不释手。

  三哥不光手艺好,而且帮人家做事时处处替人着想。俗话说:“长木匠短铁匠”。可三哥从不浪费人家的木材,总是先画好图纸,算好尺寸后再动手锯木料。

  后来,三哥进了县工艺品厂上班。说是“工艺品厂”,其实就是做木门木窗,厂里根据外国客商提供的图纸,把门窗做好后再出口到国外。那是1998年,新加坡有个建筑公司来到工艺品厂招工,而且只招一人,还要求这个工人能吃苦耐劳、木匠手艺特别精。新加坡的客人很“内行”,在厂里30多名工人中进行了凿榫眼、刨木料、拼门窗等操作技能比赛和考试,结果,三哥技艺超群,脱颖而出,被客人相中,到新加坡做木匠了。

  时间过得很快,三哥到新加坡工作已经18年了。其间,他每隔三四年才回家一次。由于三哥做事认真用心,讲究精细精致,虽然做的是木门木窗,可每做一件都能一丝不苟,力求尽善尽美,因而深得新加坡公司的尊重和器重。三哥曾申请回国,公司却真诚挽留,公司的老总还亲自出面,聘请他担任了公司的木工监理,负责公司承建的商品房门窗的技术指导、质量监管和验收,可三哥一有空仍自己动手做门做窗。

  三哥对我说,我这一生没有别的奢求,能把木匠这门手艺做好,就知足了。

  我想,三哥这么多年来能始终如一把自己的木匠活做细做优做好,这就是“工匠精神”吧。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