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创造财富,也创造了美的生活。鹅湖人用勤劳的双手造就了富饶美丽的鱼米之乡,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瑰丽多姿的民俗文化。
鹅湖民俗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庙会系列活动,出会、观灯、赛船是其中最突出的项目。这些都起源于生产生活,植根于民众之中,形成了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百艺齐陈赶庙会
“金甘露,银荡口”,甘露每年农历四月底、五月初的烈帝庙庙会,吸引了来自周边地区数以万计的香客和观光者,形成了一个集民俗文化和经济交流于一体的传统节场。
庙会期间,数以百计的民俗表演队伍,千人以上的业余演员,在甘露献演。演出的节目都是传承数百至上千年的民间文艺。如云车、戏文抬阁、荡湖船、挑花担、跑旱船、舞龙灯、跳加官、走高跷、打莲湘、江南丝竹、十番锣鼓、秧歌、掼担……都与民间习俗、劳动场景密切联系,完全由民众自排自演,代代相传。
庙会期间,来自四面八方的商贩,在镇上的主要街道设摊做买卖,甘露又成为商品交流的大市场。还有许多流动的文艺演出团体,也借此机会前来演出。甘露有两家戏院,但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在镇郊,剧团借用居民家的木料、门板,搭成简易的戏台演出,“草台班”之名由此而来。锡剧、越剧、沪剧、苏昆剧是主要剧种,许多名家曾在此摔打成长。锡剧演员王彬彬、梅兰珍、姚澄、费兴生、王兰英都到过甘露;苏昆剧的著名演员朱国良、周传瑛、王传淞等,曾在此盘桓多时。在甘露还有好几家书场,如望湖轩、中兴楼、明园等。平时都有评弹、评话演出。庙会期间那些“响档”就会来甘露露脸献艺。
旧时流传这样一句话:说书的不到甘露,成不了名家。也许有些夸张,但作为“书码头”,甘露在评弹艺术家的心目中是颇有分量的。
多姿灯彩闹元宵
灯,象征着光明、希望,象征着温暖、和谐,除了它的实用意义之外,人们常常用灯来装饰、营造欢乐的气氛。甘露的元宵灯节也是这样,寄托了人们对来年的希望,它由来已久,脍炙人口,“正月十五看珠灯”,这是传承已久的旧习,成为又一种民俗文化样式。
在没有电灯的时代,照明要靠蜡烛,举办灯节会受到种种限制,但这难不倒能工巧匠,旧时甘露灯节真有“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景象。从正月十三上灯,到十六落灯,通宵达旦连日不熄,吸引了周边地区的民众前来观灯,许多商贩也借此机会设摊经营,成为甘露又一较大的节场。
灯会的地点设在烈帝庙,许多灯具的制作在节前乃至年前就须未雨绸缪,初十开始安装。
“正月十五看珠灯”,珠灯并非单指用珍珠串成的灯具,它有多重的含义,在主体灯上以珠串装饰是其一也,以珍珠串成图案,用灯照耀使其异彩纷呈,此其二也。另外,许多小灯成串而挂,犹如珠串,熠熠生辉,平添许多联想。
在庙里庙外的屋檐屋角,垂挂成串的是明角灯,它以红绿明胶片做灯幔,透明而不易燃,即使有风也可安然无恙。在灯的四周系有红黄色的流苏,随风飘拂,上灯之后高低错落,犹如明星荧荧,珠光闪烁煞是好看。
百舸争流赛龙舟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文化渗透到我国文化的各个层面。每年端午节的龙舟比赛则还是纪念大诗人屈原的重要活动,也是各地常见的习俗。荡口端午赛龙舟也由来已久,国学大师钱穆在《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中有荡口游龙舟的描述。
钱穆上文所说的不是龙舟比赛,那舟高四五层,而且鼓乐齐鸣,这是游船型龙舟,文中描述的盛况,在全国亦属罕见,这是一种高雅的社会娱乐活动,也相当壮观。至于龙舟比赛的盛况,那更是非同凡响了。
据老人们回忆,这是夏忙前最令人神往的节日,因为端午以后收麦莳秧,艰苦的夏忙就要开始。龙舟是各村自己打造的,船身比较狭长,而且头尾收尖上翘,饰以木雕的龙头和龙尾,船尾也不用橹。船身都漆上龙鳞,龙头、龙尾也要按照传统的样式漆得栩栩如生,浮在河里就像蛟龙卧波。
过去,荡口的许多村里都有龙舟,都有一支彪悍的龙舟队伍。他们不仅是谙熟水性、惯于驶船的好手,而且对龙舟的修葺、髹漆、装饰亦是行家里手。每次赛前都要按规矩祭奠一番,农闲还要演练,如有新手加入,要由熟手手把手教。赛前的组织安排,开赛的抽签仪式,都由镇上耆老拟定,不能有丝毫差池,龙舟比赛不光是一种活动,而是一种文化。
四时八节话风俗
鹅湖民间风俗有着鲜明的江南水乡特色和独特个性,其“四时八节”习俗特别讲究寓意,饶有生活情趣。
过年是一年中持续时间最长的重大节日活动,其习俗也最为讲究。大扫除、掸灰尘等准备工作从腊月中下旬就开始了。俗话说:“小孩子巴(盼)年到,老太婆巴谢灶。”腊月二十四是送灶日,相传这天灶神爷要“上天奉好事”,百姓要吃素祭灶神,包素馅团子(俗称“谢灶团”),菜肴也都用豆腐、面筋、素鸡、百叶、腐竹、黑木耳、香菇等做成,很适合信佛吃素的老太太享用。
腊月底蒸年糕很有讲究,先要把磨好的糯米粉兑水加糖和成湿粉,上蒸笼蒸熟,然后取出反复压揉,再做成各种形状的年糕。“蒸”取其蒸蒸直上之意;“糕”与“高”谐音,寓生活节节高之意。
除夕合家团聚吃年夜饭是过年的重头戏。有许多讲究,饭里要放黄豆、荸荠,黄豆粒粒如金,象征大富大贵;荸荠色红形圆,且“荠”与“齐”谐音,象征齐整团圆、红红火火,此外还寓有财运亨通之意,因为本地喻称获得超乎想象的财富为“掘着一个大荸荠”。菜肴中必有鱼,寓“年年有余”之意。除夕夜“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晚饭后要放关门爆竹,不再出门了,但不能睡觉,得守岁。守岁要守候到子时过后,迎来岁首放开门爆竹,预祝新年大吉大利。
春节习俗特别讲究。早饭要吃年糕和圆子,圆子是青白两色,年糕是黄白两色,切成小方块,意为高高兴兴、团团圆圆。孩子可以收到父母、长辈给的压岁钱,有的是乘孩子熟睡时藏在枕头底下的,有的是春节向长辈拜年时给的。出门见人要拱手相贺:“恭喜发财,万事如意。”年初一不许口出秽言,大人也不能骂小孩,否则将会带来一年的晦气;不能舞刀弄枪,连切菜刀也不能用,要切的东西预先切好,以此冀求全年平安祥和。
年初五要接“路头菩萨”,即迎财神。相传战国时越国大夫范蠡经商致富,被尊为财神。又传,为纪念明代抗倭义士何五路,所以称“五路财神”,家家供路头菩萨。蔡云有诗说:“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抢路头。”祭祀时都不燃放鞭炮,称之为“闷声大发财”。匡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