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胃病患者来说,除了胃部疼痛、胀气、反酸、嗳气等不适以外,病情还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是否存在胃癌转变的风险?这是最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陈明伦教授提醒,临床中发现的中晚期胃癌,不少都是因为患者本人对病情不重视,忽视胃病的定期复查。现代快报记者 李鑫芳
前不久,媒体曾报道过一例有关慢性萎缩性胃炎三个月转变为胃癌的病例。陈明伦教授表示,这也是他临床中所遇到的胃病转癌最快的一例。所以他特别提醒市民,早期胃癌有五个常见症状表现需要特别警惕:
1.消化道出血:多数的胃部肿瘤伴有消化道出血现象,表现为黑便、呕血等迹象。
2.恶心呕吐:在临床确诊的胃肿瘤患者当中,40%以上都存在恶心呕吐的症状。
3.消瘦:胃病转肿瘤的过程中,患者会逐渐变得消瘦,这是因为胃的分泌功能降低、蠕动功能失调,因而进食减少,导致消瘦。
4.吞咽困难:当胃部形成肿瘤时,尤其是位于胃的入口处时,食物通过会受到阻碍,从而出现吞咽困难。
5.上腹部疼痛胀气:胃肿瘤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上腹部的胃痛、胃胀气,有时可触摸到肿块,胃肿瘤患者85%以上会出现这些症状。
四类胃病容易转为胃癌
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上被视为“癌前病变”,该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人们忽略了早期胃部炎症,使得炎症长期刺激造成胃腺体萎缩。慢性萎缩性胃炎,尤其是出现肠化和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其转变胃癌的风险很大。
反复性胃溃疡:反复发作的胃溃疡会造成溃疡边缘的胃黏膜反复地退化和再生,从而形成上皮细胞的分化障碍和不典型增殖,进一步发展就会转变为胃癌。
胃息肉:临床上,多发性胃息肉发展为胃癌的几率高于单发息肉,因为胃息肉是一种容易反复发作的胃部疾病,因此建议胃息肉患者要保持定期复查的习惯,以降低息肉转癌的风险。
HP感染型的胃病:HP又称“幽门螺杆菌”,这是一种可以导致多种胃病的病菌,包括常见的活动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等都和该病菌的感染有关,它也是胃癌的主要致病菌,由于该病菌极易传染且会反复感染,因此对于胃不好的人,在查胃的同时,也要定期筛查幽门螺杆菌。
陈明伦教授指出,临床上早期胃癌在科学治疗的前提下,5年存活率可达95%,晚期则不到30%,胃部疾病向胃癌转变时,并不会表现出特别明显的症状,在门诊中查出中晚期胃癌的人,大多在就诊前仅有胃胀气、胃隐痛、烧心、嗳气、反酸等不适。因此,预防胃癌的最佳办法在于养成定期胃镜检查的习惯。
陈明伦教授特别强调:有胃病的人,要注意胃部疼痛性质的变化,如果疼痛变得无规律,或是变得加剧和频繁,则要尽快做胃癌的筛查;如有的患者有上腹部的饱胀感,在心窝部位触摸到包块,都需及时地排查胃癌风险。
超细无痛面条式胃镜
精准筛查早期胃癌
目前,无痛胃镜检查的开展,让查胃变得简单无痛苦,而南京远大胃肠病医院特别启用的“教授亲自做胃镜”服务模式,确保每一例胃镜均由30年临床经验主任医师亲自操作,让市民能更加安心地预约无痛查胃。在谈到无痛胃镜检查时,陈明伦特别提到了超细无痛面条式胃镜,这种检查不仅能够检查胃部的炎症、溃疡,更能清楚地检查胃黏膜下异常的血管聚集、增生等,在早期胃癌的诊断上非常精确,而且检查仅需数分钟,如吃面条一样轻松,患者没有任何痛苦,是目前早期胃癌诊断的优选方法。对于一些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的中老年人,陈教授表示可以选择不插管不下镜的MDX胃肠影像扫描,在查胃的同时还能顺带检查肝、胆、脾等全身十个重要脏器,经济实惠。陈明伦强调,40岁以上的人群是胃癌的高发群体,需特别重视胃镜检查。
好医生名片
陈明伦 主任医师,教授
国内著名消化内科专家,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江苏卫视《万家灯火》健康养生栏目特邀嘉宾,江苏广电新闻综合广播《名医坐堂》特邀专家,原南京市第一医院业务院长,江苏省第七、八届政协委员,南京医科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其医学成果入选“世界华人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公报”。现任南京远大胃肠病医院首席专家,擅长消化道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和胃肠疑难杂症的诊断。
活动链接
早期胃癌筛查专项公益援助
活动时间:
即日起至5月31日
援助对象:
全省40岁以上中老年人
援助项目:
1.不插管不下镜MDX胃肠影像扫描仅需100元(同时可免费检查肝胆、脾、胰腺、双肾、膀胱、子宫附件、前列腺、甲状腺等全身十个重要脏器,节省上千元检查费)。
2.早期胃癌筛查(丹麦PG指标检测)160元全免。
3.提供380元专项基金。
4.提供1000元胶囊内镜专项检查基金。
5.面向特困群体提供30个“无痛胃肠镜检查费全免”名额(需提供本人身份证复印件及民政部门开具的特困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注:为保证门诊质量,名医专家号每日限额15个。
来院请空腹。
本报特别设立公益报名专线:9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