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转变政府职能、清理行政职权过程中,广东省住建厅暂停了五项企业资质审批。但由于过渡期缺乏政策配套,导致不少企业不能正常开展经营活动,利益受损。近日,这起案例被广东省纪委作为“为官不为”典型对外公布,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减少审批本是简政放权的好事,长远来看对企业有利。但在改革过程中“管头不顾尾”,放下去的没接住,就会出现“断头政策”让企业吃苦头。广东省纪委将其作为“为官不为”的典型公布,正是要警醒某些地方、某些部门的官僚主义作风。
事情起因于广东省住建厅的一项审批事项改革:从2015年6月8日起暂停受理部分企业资质核准事项,涉及城乡规划编制单位乙级和丙级资质、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乙级和暂定级资格、工程监理企业专业乙级和丙级资质、物业服务企业二级资质、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乙级和暂定资质。
由于缺少过渡性政策,这一改革给不少企业造成了困扰。以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资质为例,暂停审批后,不少企业由于资质证书过期,公司没办法承接业务,甚至面临倒闭的风险。
实际上,暂停审批企业资质证书,通过行业自律,重建新的市场准入和监督机制是激发企业活力的好政策,但出发点好并不意味着改革落地效果好。面对省纪委暗访组,广东省住建厅坦承,广东建设领域的行业协会大多数发展尚不成熟,暂不具备承接转移职能的条件,“确实是我们改革过程中交接出现了问题”。
当前改革进入深水期。中央鼓励地方积极推进改革探索,但基层改革需要统筹兼顾、科学谋划、放转衔接到位,不能甩包袱一放了之。各级政府部门应真正转变角色,优化管理流程,及时回应市场主体合理诉求,不能让官僚作风拖改革落地的后腿。新华社记者 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