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4版:核心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6年4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拍摄时还有32人,但如今……
中国大陆在世“慰安妇”只剩21人了
“慰安妇”纪录片《三十二》捐赠利济巷馆永久收藏,希望更多人关注正在凋零的她们
  纪录片《三十二》海报中的韦绍兰
  导演郭柯(右)和工作人员展示影片海报 现代快报记者 徐洋 摄
  坐在家门口的韦绍兰和儿子罗善学
  韦绍兰讲述被强征做慰安妇的遭遇
  在血泪控诉中慢慢变老的韦绍兰
  本版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

  昨天上午,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收到一份特殊的馆藏,“慰安妇”题材纪录片《三十二》的原版拷贝,正式捐赠给该馆。担任影片顾问的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介绍,目前公开身份的中国大陆的“慰安妇”幸存者仅存21人。《三十二》将作为永久馆藏,在展厅内循环放映。

  

  现代快报记者 金凤

  从《三十二》

  纪录片2012年12月开拍时,当时中国大陆在世的“慰安妇”仅剩32位,郭柯于是将片名取为《三十二》

  1944年被征做慰安妇,还生下混血儿子

  昨天,由上海师范大学“慰安妇”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担任顾问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片《三十二》,在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举行了捐赠仪式,该片导演郭柯将原版拷贝捐赠给利济巷馆。

  “我希望通过这个题材,让自己和更多的人思考,战争给女性带来的伤害。希望大家看到这部片子,能知道老人当时的心情和现在的生活。”郭柯说,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是唯一经“慰安妇”亲自指认的、以“慰安妇”为主题的纪念馆,是《三十二》最合适的归属。纪录片在馆内播放,能让更多海内外人士了解“慰安妇”受害者的经历,推动“慰安妇”问题早日解决。

  昏暗的灯光下,96岁的“慰安妇”韦绍兰坐在门口的马扎上喂鸡,与任何一个中国普通农妇的生活无异。韦绍兰居住在广西山区,纪录片《三十二》通过记录她的用餐、行走、山歌等日常生活,展示了一位曾经被强征为日军性奴隶的中国女性的寻常,同时,也记录下一位不幸来到世上、至今孑然一身的年近70岁的中日混血儿——她的儿子罗善学。

  1944年,日军在广西展开了“大陆打通作战”。11月3日,荔浦沦陷。一天,韦绍兰背着孩子下山喂猪。结果,刚出山洞没多久就遇上了日本兵,从此被征做“慰安妇”。一次偶然的机会,韦绍兰死里逃生回到家中。1945年,她生下了儿子罗善学。

  对生活很知足,“只愁命短不愁穷”

  生于1980年的导演郭柯,对韦绍兰的关注,源于2012年6月看到的一条微博。

  “当时看到了一篇‘中国慰安妇生下一个日本孩子’的文章,被老人的故事所触动,于是通过朋友介绍,联系到了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教授,找到了住在广西偏远农村的韦绍兰。”

  2012年7月和10月,郭柯和朋友分别花了一周的时间,来到韦绍兰家里,与老人聊天、一起生活。韦绍兰家徒四壁,生活艰难,郭柯目力所及的仅有几件家具便是几条长条凳、一张床、一只方桌和一个鸡笼。洗碗水,有时就是屋檐上滴下来的雨水,老人每天吃两碗干饭,一点青菜,偶尔才在菜中加一点猪肉……

  如何真实记录老人的日常生活,并取得老人的信任?郭柯住在韦绍兰外孙的家中,每天陪着韦绍兰劳作、吃饭,“韦绍兰家里只养了两只鸡,到了后来,她热情地杀了一只鸡给我们吃,我吃素很多年了,但面对这样的老人,必须吃。”

  纪录片中,韦绍兰面对镜头时的画面,有不少被笑容填满。“我最初以为,她受了这么大的苦难,应该对社会有很多抱怨。但实际上,她非常爱笑,很乐观。”郭柯曾问过韦绍兰,为什么这么喜欢笑,韦绍兰回答她,她对生活很知足,“只愁命短不愁穷”。

  在纪录片中,韦绍兰讲起被强征做慰安妇的经历时,几度潸然泪下。但在生活中,她其实是个爱笑的老人,“只愁命短不愁穷”

  到《二十二》

  2014年初,第二部“慰安妇”题材纪录片开拍时,在世“慰安妇”仅剩22位,片名因此定为《二十二》,如今这个数字已变成21

  幸存者掩面摆手说,“不讲了,不讲了”

  纪录片自2012年12月开拍时,当时全国仅剩32位“慰安妇”幸存者,郭柯于是将片名取为《三十二》。2014年初,郭柯又开拍了一部“慰安妇”题材纪录片,当时,全国仅余22位“慰安妇”,他将片名定为《二十二》,目前,该片已处于完成摄制即将上映阶段。

  拍摄这部纪录片时,郭柯在半个月的时间内,走访了22个“慰安妇”幸存者。最终,他根据身体健康状况、表达能力和个人经历,重点选取了4位幸存者。分别是湖北的毛银梅、海南的林爱兰、海南的李美金和山西的李爱连。

  “其实,22个‘慰安妇’都拍到了,但为这4个奶奶拍了口述。”郭柯说,《二十二》拍摄过程中,她与每位老人都接触了多次,以记录下她们的口述历史和生存现状,同时,也拍摄了韩国、日本志愿者对“慰安妇”事件的看法。

  郭柯说,考虑到“慰安妇”幸存者的身体状况,摄制团队一般会在正式开拍前,了解幸存者的作息,尊重她们的生活规律,“例如几点起床,如果老人一般下午扫地,我们绝不会为了光线充足,而让她上午扫。”

  现代快报记者看到,在《二十二》的片花中,多位“慰安妇”幸存者掩面流泪,伤心地摆手“不讲了,不讲了”,“很多人不愿意提这段历史,她们更多的伤心是感觉对不起自己的家人,认为这段经历给家庭的声誉带来影响。”

  赵兰英上周离世,在世的只剩21位了

  拍摄《二十二》时,郭柯会在朋友圈分享拍摄感想,得到不少热心人士的响应。整个拍摄过程,获得4万多元的善款。如今,每年春节前,他会和团队成员去幸存者家中慰问,用这些善款给幸存者买轮椅、被褥等生活用品。

  在《二十二》拍摄后,中国大陆的“慰安妇”幸存者又少了一位。苏智良介绍,目前我国公开身份的健在的“慰安妇”仅存21人,最近一名去世者是4月7日离世的山西老人赵兰英,享年93岁,4月11日刚刚举行了葬礼。

  “中国大陆目前健在的‘慰安妇’平均年龄90岁,基本是疾病缠身,有的躺在床上,有的住进了重症监护室。”苏智良说,“慰安妇”幸存者的发现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新的幸存者被不断发现,但同时也在迅速地凋零。

  他说,纪录片《三十二》和《二十二》不仅记录了老人的受害经历,更留下了所有在世‘慰安妇’群体真实生存现状的影像资料,有助于让更多海内外人士了解她们的受害经历。随着老人们的陆续离世,其史料价值将进一步凸显。”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表示,纪录片《三十二》将作为永久馆藏,在展厅内循环放映。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