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6版:核心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6年4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南京最大城门遗址找了14年
通济门遗址考古发现西北角城垣,未来这里将建遗址公园
  考古发现的通济门瓮城西北角城垣 现代快报记者 马晶晶 摄
  通济门旧影,看起来就像一艘大船 杨国庆供图
  600多年前的排水沟

  1963年,通济门城墙遗址的石墩被清除,这个明代最庞大的城门彻底消失在南京人眼前。

  通济门长什么样,在哪里,高多少?慢慢地,人们对这个长得像一艘船的瓮城的记忆也模糊起来。

  为了推进通济门遗址公园建设,今年初,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对秦淮区龙蟠中路以西、白下路以南的裘家湾广场进行了考古发掘,找到了这艘“古船”的西北角,根据14年来的考古发掘,通济门瓮城的原形在地下一点点拼接。目前,考古现场已经保护起来,未来将展示给公众参观。

  

  现代快报记者 胡玉梅 实习生 于露

  发现

  通济门瓮城西北角就在这里

  考古工地在南京东城水岸小区北面,龙蟠中路西侧。这里曾是热闹的市民广场,绿树阴阴。因考古需要,广场的中心偏南侧部分被下挖了两三米,形成一个非常大的坑。

  现场,两条石砌的墙基在这里戛然而止,呈现一个锐角形。石条垒砌的墙基,一条往南边的东城水岸小区延伸,一条往东南方向延伸,龙蟠中路就骑着墙基上。这个大夹角不是别的,正是考古专家们苦苦寻觅的朱元璋建筑的通济门瓮城遗址一部分,通济门瓮城的西北角。

  细细看去,这个西北角的建设不简单,最外侧用非常大的条石垒砌,中间填了不规则的石头。北墙部分,600多年的排水沟依然完好。据专家介绍,西墙发掘长度南北长11.10米,残宽5.05米,残高0.5米;北墙发掘长度东西长19米,南北宽5.5米,残高0.55-0.85米。它们的砌法相同,都是平地起筑,用条石直接砌在夯土上,条石内部,也就是城墙底部,用大小不等的块石、砖块拌合石灰浆混浇贴筑,大大增强了墙体的一体性及坚固程度。

  意义

  “巨无霸船”在地下一点点恢复

  “这个发现非常重要,这两道城垣,应该是通济门瓮城的西北角,也就是这个瓮城的第一道城垣。”南京城墙研究专家杨国庆说,南京城墙城门一共有内13,外18个,而通济门城墙又是占地规模最大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拆城墙运动中,通济门城墙最后一个被拆除,之后就成了老南京人的记忆。

  通济门的位置也只能通过考古来“恢复”。事实上,通济门瓮城遗址已5次“神龙探头”。最早的一次是2002年。当时,南京汉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位于白下区大光路167号的汉熙城市花园工地施工时,在毗邻龙蟠中路一侧发现一排南北向条石。当时,考古人员经现场勘察,初步判定为明代通济门附属建筑基址。同年,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在龙蟠中路东面凯悦天琴小区建设工地,还发现了通济门东面的城垣;2006年,又在这个工地发现了从外往里的第四道城门遗址;2010年,东城水岸小区北门又发现瓮城的西侧墙体……

  已经消失了半个世纪的通济门瓮城,似乎在地下一点点“复原”,它从大中桥东南面一直穿过龙蟠中路,向东、向南延伸。

  杨国庆说,历史上,通济门就像一艘古船。“明初的13座城门中,聚宝门是中规中矩,四四方方的;但通济门却不是,占地面积很大,是船形的。和通济门一样船形的瓮城,还有水西门和石城门(即今天的汉西门)。”

  曾有内瓮城三座

  南明弘光皇帝从这里逃跑

  通济门当年什么样?如今,人们只能通过老照片“见”到它。明初的13个城门,中华门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瓮城,而消失的通济门比它还要大。

  杨国庆说,聚宝门、水西门和通济门、洪武门(皇城正南门)都是在同一年开建的。公元1386年建成,朱元璋下令由中军都督府督造,由中央财政直接来建筑。当时除洪武门外,其他三座城门均建造了内瓮城。

  通济门位于城南,坐北朝南。明朝时期,进城门向西南,是热闹的商市区;向东北,是戒备森严的皇宫区。通济门建有内瓮城三座,呈“船形”,内设“瓮洞”若干,门垣4道。杨国庆说,他最近在编中国城墙方面的书籍,发现这种呈巨无霸船形的瓮城,全国仅南京有,其他地方几乎没有。为什么要设计成船形?杨国庆说,在当时,这可能是一种隐喻。隐喻着泥腿子皇帝朱元璋创建的大明王朝,与天下百姓“同舟共济”。

  通济门瓮城从建成,一直到1645年,南明弘光皇帝由通济门逃跑,经历了259年,见证了大明王朝从辉煌走向灭亡的过程。弘光皇帝是位“命运不济”的皇帝,他得位于公元1644年崇祯皇帝在北京那棵歪脖子树上吊自尽之后。在明凤阳总督马士英和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拥立下,福王朱由崧于南京武英殿即位,年号弘光。

  1645年6月1日夜,清军主力利用黑夜和大雾,从仪征和瓜州之间渡江,并于次日占领镇江。消息传到南京,几天前还表示以死守城的弘光皇帝于6月3日深夜,只带领少数随从,悄悄打开通济门离开了南京,就连他的辅佐大臣马士英也被蒙在鼓里,毫无觉察。皇帝丢下满城百姓不管,悄悄逃跑,史书上称之“出狩”。

  建遗址公园

  专家希望勾勒出瓮城的线条

  在若干年前,南京就传要建通济门遗址公园,但一直不见动静。不过,这次是要动真格的。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将来的遗址公园建设中,这次考古发现,将对公众进行原地展示。而对于遗址公园的建设,杨国庆有话要说。

  杨国庆说,他建议用“勾勒”、树标牌的形式,让人们了解通济门城墙遗址。龙蟠中路叠压在通济门瓮城遗址上,有的遗址上已经建起了高楼。在国外,通用的方法是“勾勒”,怎么勾勒呢?比如龙蟠中路,可以用一些线条,在地上画出来,把通济门瓮城大体样式用线条展现出来,同时,在人行横道上,可以设立标志,这样,走到这儿,大家就知道,通济门瓮城就在这儿,以及它当年的走向。

  链接

  通济门瓮城

  当时分两次拆除

  “通济门是因为交通需要被拆除的,拆了两个时间段。”在上世纪拆城墙的大潮中,从东水关到光华门,城墙被拆得一点不剩,通济门也被拆了。

  据了解,当年的通济门,险情严重,长期得不到及时修缮。南京著名建筑工程设计师麦保曾等人曾于1954年8月1日至3日,在对通济门及内瓮城调查时,就发现至少有10处险情。其中“极其危险”“状甚危急”“情况严重”等字样,在当年麦老亲笔所写的《南京市城墙损坏情况调查表》说明中随处可见。

  1958年夏,南京市建设局向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发出通知,称:“本市通济门年久失修,危险程度日趋严重;加之城外将有很多新工业建立,该门的存在,也严重阻碍了交通。经市委考虑后,已同意拆除。”文管会经过研究,于7月23日向市文化局呈报《为请考虑通济门可否拆除的报告》。

  1960年2月3日,在经南京市人民委员会批准拆除通济门后,由白下区负责先拆除两座瓮城之垣。

  通济门剩余的一座瓮城,由于年久失修,城墙开裂现象更为严重。1962年10月,拆除工程再次启动,延续到了第二年初。1963年5月,通济门及内瓮城拆除后,土方及石料未及时清理,还遗留了条石墩子10个。交警二中队及交通分局以“通济门是城乡要道,进进出出拖粪车、街道卫生垃圾车、郊区菜农挑菜进城,非常拥挤”为由,多次向白下区第二土石方工程队提出意见,而且“当地居民群众也纷纷提出意见”,最后由该工程队清除了这10个条石墩子。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