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一来,南京人最怕最烦的就数“毛毛大军”。为了跟“毛毛雨”斗法,园林部门也很“拼”,无果毛嫁接、打绝育针、高射炮空袭……已经试过近十种防治方法。昨天,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市绿化园林局获悉,他们正试验操纵无人机飞上天喷洒药剂,直接在空中为法桐做“绝育”,减少果毛絮飘飞。如果试验效果好、不存在安全隐患,有望在市区老法桐集中的路段以此方法治理毛絮絮。
现代快报记者 余乐/文 赵杰/摄
“小黑”10分钟搞定100株法桐
优
势
昨天上午10点钟左右,玄武区东苑路传来“嗡嗡”的声音,接着一架大型的黑色无人机上天。“天上飞的是什么?”一名六七十岁的老太太刚好路过,看到这架势不敢往前走了。
“这是在尝试用无人机治理法桐毛絮,南京是首创。”据玄武园林登博科技公司的工程师丁方文介绍,南京不少老法桐个头很高,为了喷射“绝育”药水,去年特意从意大利进口了一台喷雾机,扬尘高度为25米到30米,但有些法桐足足有三四十米高,所以便研发了无人机装置,跟喷雾机形成有效配合。目前,这项技术由南京市绿化园林局负责,具体由玄武园林登博科技公司进行研发。
记者注意到,这架无人机还挺炫酷:四个黑色机翼较长,中间装有发动机、芯片和蓄电池,发动机的下方固定着一个白色塑料盒,里面就是给法桐“绝育”的药剂“悬铃散”。由于背负着装药水的重任,这架无人机的体积是普通无人机的七八倍,净重约7公斤。丁方文透露,这个“大家伙”的造价十几万元,仅充电用的锂电池一组就要一万多。技术炫酷加上通体黑色,丁方文和同事给它起了个萌萌的名字——小黑。
据统计,一次载药能飞10分钟,如果按照每秒一米的速度飞行,“小黑”10分钟能飞600米。通常法桐的间距为3米,这样算来,10分钟可以喷200株树。但为了药水喷射充分,采用来回喷的方式,这样10分钟能搞定100株法桐。
不过,目前无人机普遍存在GPS定位不准的问题。丁方文表示,航拍时出现一两米的偏差无妨,但给树喷洒药剂就需要精确距离。“城市的楼太高了,尤其到了下午,卫星定位会被周边的住宅楼给挡住,无人机的喷头有时会将药剂喷洒到快车道上。”有些树的个头一致,很好控制无人机的飞行高度,但有些树个头不一,将无人机放到多高的角度就成了难题。
此前,药剂“悬铃散”已在南京多条路段试验过,的确能让法桐减少果毛絮。数据显示,能有效减少50%-60%的果毛絮,已在镇江、扬州等城市进行推广。采用无人机喷洒的方法后,丁方文发现,无人机飞高后,一部分药剂在空中就洒掉了。“我们准备改良药剂,在悬铃散中加入固体颗粒,便于附着在树叶上。”丁方文透露,下一步他们还将采用定位精度更高的无人机装备。
今年,南京市绿化园林局将在玄武区东苑路和月苑南路进行试验。效果较好的话,有望在一些法桐个头高的路段进行推广。
GPS定位不准,药剂易洒难附着
缺
点
事实上,治理法桐毛絮无人机只是个辅助手段,它的特长在于弥补高度。目前,南京园林部门主要采用往法桐上喷射“悬铃散”的方法来减少法桐毛絮,而主要依靠的工具是类似高射炮的喷雾机。
“无人机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未来有可能会应用到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病虫害的防治上。”丁方文表示,因为南京行道树的天敌如天牛等害虫这些年是越爬越高,一般的喷洒方式已经无法剿灭它们。“采用无人机在树顶上直接喷洒,应该效果更好。”
不过,无人机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据丁方文介绍,虽然地面操控人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但无人机毕竟是在城市上空飞行,担心会对行人的人身安全造成危害。为此,他们将改良无人机装置,进行更多试飞演练。
城市上空飞行,安全不容忽视
担
忧
那些年,如何“斗法”毛毛雨
不算公园、景区,南京的法桐行道树有9万多株,其中民国以前的有2000多株,树龄五十年以上大规格的有两三万株。且看看这些年,南京的园林部门都用过哪些方法让市民远离烦人的毛毛。
1.打“催熟针”: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尝试用“打针法”医治法桐“毛毛”。当时使用的是一种叫“乙唏利”的生长激素,希望其能在法桐果球成熟的时候,将果球直接催熟落地,但因实施效果不突出而放弃。
2.打“绝育针”:2008年,开始给法桐打“绝育针”,一般选择在树干上注射,打一个直径5毫米左右的洞。每年树干上都会有一个洞,长此以往,这些“伤口”会对大树的健康产生影响。
3.高压水枪:2005年,尝试用高压水枪冲掉梧桐树上球果中的“毛毛”,但整体效果不佳。很多“毛毛”无法被冲落地面,水分挥发后仍继续飘飞。
4.无果毛嫁接:这种方法适用于比较年轻的法桐,开始效果还不错,只是一旦遭遇夏季暴风雨或者冬季大雪天气,有少量法桐嫁接的枝条会出现断枝现象。
5.高位修剪:只留下一些主要的粗壮枝干,上面部分在冬季全部剪掉。因为新发的枝条头一年只开花,第二年冬天才挂果,对于树冠十几米的大树来说,如此修剪会影响树形美观和夏天的遮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