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正规救护车的服务供应问题必须大力提速,这不仅要求相关机构将救护车的配置规定严格落实,令正规救护车满员,还有赖于引入社会资本,同步解决救护车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伍里川
现代快报调查南京黑救护车“江湖”,发现其数量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多,而且形成了一定的运作手段和规则(详见今日快报封6版)。这个“江湖”所揭示的“救护车困境”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
按理说,“黑救护车”在和正规救护车的PK中几无胜算,看上去,黑救护车硬伤很多,比如说缺乏资质,配套也很不完善。正规救护车配备医生、护士、担架工,改装的商务车等最多配备个担架工,一般没有医生护士,车辆也带有不安全的因素。
但现实却给出了另一种结果:在正规救护车分身乏术的情况下,大量业务落入“黑救护车”手中。据估计,在南京,“黑救护车”的数量要比正规救护车多出一倍。效益决定规模,这种数量上的优势很能说明问题。
这一现实,让正规救护车和“黑救护车”都面对巨大的尴尬。正规救护车承受着“供不应求”“服务不到位”的压力,“黑救护车”正是看准了正规救护车不出市区的软肋。但“黑救护车”也可谓危机四伏、命运难测。在北京、兰州……不少城市都在对“黑救护车”进行严厉打击。
解决眼下救护车市场的问题,远不是一刀切的打击就能奏效。原因很简单,就算“黑救护车”从此退出“江湖”,正规救护车存在的巨大缺口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弥补。
应该冷静看到,“黑救护车”之所以势头较猛,是因为市场需求很大,而正规救护车难以满足。这个巨大的空白,正规救护车无力填补,就会被别的力量所盯上。一些城市年年“打黑”,但“黑救护车”就是生生不息,这和黑车打不尽的道理是一致的。
对“黑救护车”当然要管,毕竟有如忽悠患者、漫天要价等问题难以容忍,但要管之有道,这需要建立起多部门协调机制,科学管、管到位。当然,对于“黑救护车”中的优良资源,也有必要考虑“收编”。
而在“管”之外,救护车市场“建”的重任更为突出。解决正规救护车的服务供应问题必须大力提速,这不仅要求相关机构将救护车的配置规定严格落实,令正规救护车满员,还有赖于引入社会资本,同步解决救护车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
早在2012年,卫生部就发出了《关于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经营性质的通知》,为社会资本的进入奠定政策基础,而上海“引导现有交通运营公司参与,由汽车服务公司或汽车租赁公司承担非急救业务”的方略,也值得借鉴。
医改正进入深水区,正规救护车短缺的问题十分尖锐地显现出来,这是一种考问。无疑,医改要想成功,消除基本医疗保障的软肋就是一个不能绕过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