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国栋的家中摆满了书,有关戏剧的,有关文学的,有关绘画的。但摆在他手边的却是一本《白鹿原》,实际上,这本书他已经看过很多遍,如今再读,只是因为去年的一段经历。
2015年,熊国栋回了一趟綦江,这是他母亲的故乡,在这里,他亲手触摸到了中国文化的断层。
“在过去的中国,耕读传家是一种常见的文化传承生态,但现在,这种情况已经不存在了。”熊国栋说,在綦江,他亲眼见到了外公——一个清朝秀才种下的两株大树,听说了一些陈年往事,也拿回了一些家族中流传了数十年的老物件,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中国农村的现状。
“留守儿童,外出打工,农事凋敝。”脾气平和的熊国栋此时竟有些激动。“我们是时候应该做些什么了。”
做些什么呢?他没有选择做慈善,他知道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也没法影响大政方针,他知道自己人微言轻。这位已经退休的南京戏剧大咖想做的是,“我们能不能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让孩子们喘口气,增加一点人文教育,具体来说,就是戏剧教育。”
年富力强时,熊国栋是把先锋戏剧带到南京的人,他的眼光是骄傲的,他是仰着头的。现在,年纪大了,他弯下了腰,他想把戏剧带给孩子们。“戏剧不光有冲突,还有灵魂,孩子们离开学校踏上社会,是需要有灵魂陪伴的。”
在这间满是岁月味道的书斋里,昔年的熊国栋又回来了。熊国栋上一次做出惊人之举是在2008年,那时的他首先提出打造南京百老汇的想法,并为之奔走呼号。如今,他又回来了。
详见B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