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20年代,武术名家献技军队的大潮下,八卦门尴尬,八卦掌要走圈,单人空间大,不适合军营集体操练,于是发明直着打的六十四手。发明后发觉是高手技,一般人使不了,只好留于门内,普传成了秘传。
《师父》的演员,数位是友情出演。我跟他们之前不认识,何来友情?
后知道,不是冲我,是我笔下的民国武人。
蒋雯丽演天津武行老大,定稿剧本无打戏。因武行顶峰人物反而不会武。但随着拍摄,我愈来愈期待看到蒋老师动手。
此人物大部分时间在谈判,与动刀动枪的武人阶层已有反差,如惊鸿一瞥地露手功夫,反差不生硬。
通知她拍打戏,她眼光一定,我知道我对了。
戴立忍,在一些香港影人看来,就是张震日后的样子,两人同款。他到来的中午,台湾味全无,京津老派文人相。民国的京津文人有些延活到80年代,我少时见过,影视作品里多不像,上海文人欧化,广东文人日化,京津文人是戏曲化,他们自小看戏,京剧老生作派。
结识江铸久,问吴清源什么样,回答是说话京剧腔。刘家良也是典型梨园气质的人,文人学老生,武人也学老生。戴立忍像一个人呆着的京剧老生,晚上要耗气伤神地演出,为蓄气力,细了呼吸,自然的肃穆。他饰子午鸳鸯钺高手,是那时代那阶层的人物。
来者皆有情义,金士杰饰一位即将引退的武行大佬,曾经的第一人,全片多场打戏,与廖凡打刀打剑,与黄觉是步枪和八卦六十四手。
北洋军聘德国教官、日本教官,但刺刀术是中国自己的,民间拳师的奉献。《师父》中的刺刀对杀是北洋军原貌,有历史兴趣的人可一观。
上世纪20年代,武术名家献技军队的大潮下,八卦门尴尬,八卦掌要走圈,单人空间大,不适合军营集体操练,于是发明直着打的六十四手。发明后发觉是高手技,一般人使不了,只好留于门内,普传成了秘传。
我拍打戏不用替身,由演员自己完成,金士杰和黄觉是真打,步枪对刺、八卦掌互殴,都是实在打到对方身上,不留力。他俩连打两天,首日,金老师对黄觉说:“过了今天,咱俩就是一生的朋友了。”次日,从导演监视器中看,两人都起了杀心。
熊欣欣原是武术套路表演运动员,后进入实战格斗。他是有极强快乐感染力的人,他一演戏,大家就不困了。他的戏阴险与幽默并生,让人又怕又笑。次日清晨收工,众人倦容,独有一人精神焕发,是他。
陈观泰与刘家良、于承惠一样,越老越帅的人,他是一代巨星,也是一代拳王。拍他跟廖凡初次交锋,用战身刀压制廖凡时,提议在用刀同时,掰折廖凡手肘。此动作被刀面遮挡,不入镜头,他说后面对了,前面才能对,遵循拳理,演起来真。
对我有教益,苦了廖凡。戏中,他是廖凡克星,横线奥义塔顶端的最后一位高手。第一次拍武打片,可与陈观泰对决,廖凡视为荣誉。我视为向70年代香港武打片致敬。
习武难勤,奔波生计或受窘人事,练习不够,肌肉掌控能力,武人往往不如舞人。武打明星已后继乏人,向舞蹈界选材,是个思路。
请了《舞林争霸》冠军张傲月,《中国好舞蹈》成名的裘继戎、李博,与宋洋开打。
我坐监视器后,有限的自娱,是远远观察剧里人。最爱看陈观泰和副武指英龙聊天,还有黄觉和张傲月聊天,听不清说什么,样子有趣。一对是武人,一对是舞人,同行相处,不是平日神色。
黄觉是舞蹈出身,跟我言,舞蹈界神一样的人物,在社会上神气不起来。武术界何尝不如此,专业没落,很深共鸣。
人身一样,拳理根据身体,结构、角度、发力、反应也是舞蹈课题,对拳术奥义,有的舞蹈演员不知所以然,但身上会体现。
是于承惠给我的思路。2011年,拍完《倭寇的踪迹》,他指点我去研究南美伦巴舞,腰胯动态近乎拳理,起身做了几下,看得我大惊。
天道不独秘,老天让我们有的,以另一种方式也让别人有。
李小龙公子李国豪过世,刘家良过世,凑齐了“脉断艺绝”四字,象征着武打片。刘家良最后一部自导自演作品是2003年的《醉猴》。编剧不佳,他个人极具风采,没见过拳技如此粗暴惨烈的刘家良。
大师的晚期风格往往粗暴惨烈,因为创作时长不对了,中年时画画、写作,一日有效时间两小时,晚年做三十分钟便脑力大差。他要高效利用有限时间,所有问题集中解决,风格当然巨变。
吴清源晚期,一改灵动飘逸的棋风,均好战嗜杀,险招狠手迭出,不是大师追求极致,是他要尽早结束,过了有效脑力时间,必输无疑。
《醉猴》中,刘家良最想说的是“没时间了”,他扮演的人物给徒弟喂招,震裂旧伤,淌着血继续打,直到徒弟打出正确的一手,他挨了这一手,重伤倒地,说:“我硬猴拳文彪死而无憾。”
老辈人为传艺可以舍命,可惜没时间了。年轻人没长起来,长起来也并不需要。
人等不了,作品可以等。艺术就是用来等人的。
文将尽,才意识到我写的可能是影史上首部武术指导的自著,前辈们有访谈无写作,我占了本是作家的便宜。电影百年,还有第一次的事可做,确是小人得志。
我做武打设计,是顺着拳理拍的方法,90%的设计时间是在参悟拳理,不画设计图,不做预演,延迟到拍摄现场,才出方案。之前武行班底不知我要做什么,演员不知道要拍的具体招数,为了担当我到现场后的即兴设计,说了就能上手,只好做纯粹习武人,按老法练基本功。
书出版在电影公映前,为保证电影观感,无法先谈具体武戏。好在片中具体动作,皆是文中拳理所化,日后历历在目,可印证。
初次教刀廖凡,还未正式建组,在某公园,找个水泥台做刀桩。对比八卦掌“老翁撒网”与咏春“捆刀”时,落了大片树绒,毛毛雨般,便不说了,静一会儿。
开机后,遇上困难,我总想,老天想让世上有这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