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的他,已不再忌惮谈任何事
也无需再演戏给谁看
在他看来,怀疑仍然是获得真理的坦途
你很难分清董健的书房到底是哪一间——在这个不足100平方米的房子里,除了厨房,每一个房间里都堆满了书。冬日的阳光照射进来,堆积如山的书籍上泛起暖暖的微光。
书要翻看许久才知内容,而董健只要一开口,你就能被震到,并记住。
这位老人身材高大,坐在椅子上时也腰背挺直;说话时,他乡音不改,声音铿锵;交谈时,他极有逻辑,既能引经据典,又能推陈出新。
年轻时他就不甘寂寞,退休后,更是一派返璞归真的高手做派。
教了一辈子高深理论的董健如今最爱谈的,反而是“启蒙”。就像在2016年1月3日出版的《董健文集》中,他最得意的不是《戏剧研究》和《文学评论》,反倒是藏在丛书最后的一本《文化批评》。
翻开这本《文化批评》,“启蒙”“理性”“思考”……每一个关键词都透着老年人看遍风云之后的平淡睿智。从大学开始,董健就是个批评的爱好者,在他看来,怀疑是获得真理的坦途。与此相对应,在董健的家中挂着一幅黄宗羲的名言,“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不疑则不悟。”
正是怀疑与思考让董健与真理靠得很近,如今已经80岁的他,不再忌惮谈任何事,也无需再演戏给谁看,他能说出“追求历史真实就是追求真理”的有力声音,也能跟比他小半个世纪的来访者欢畅交谈。
于是,昔年把别林斯基的画像贴在床头的“落后分子”,为了写《田汉传》宁肯辞掉南京大学副校长职务的“愣书生”,如今成了每日种菜、听书的老人。
董健貌似平凡,但一开口则振聋发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