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2版:社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5年12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现代快报网
“利济巷”经历艰难路径,终不负期待

  不忘历史,控诉侵华日军罪恶,慰安所是不可再生的实证。保护好现有的慰安所,是城市的责任,是历史的嘱托。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伍里川

  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今起对公众免费开放(详见今日快报封7版)。尽管近年来这一消息屡有“预告”,但陈列馆的正式开放,仍然震荡了历史的心脏。这意味着,南京记忆在国家记忆中的分量越来越重。

  作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分馆,这座在亚洲最大的慰安所旧址上建立的陈列馆,令人动容。

  念及2005年3月专家第一次呼吁“建立慰安妇纪念馆”,10年的岁月,有太多脉络可循,也有太多教训与经验,值得在历史的平台上摊开。

  利济巷慰安所旧址走过了一条艰难的“保全”之路——2004年5月,面临拆迁,快报呼吁留住;2004年6月,宣布暂停拆迁;2008年2月,旧址突然失火;2013年11月,旧址成了垃圾场;2014年6月,正式成为南京市文保单位;2015年5月,给房屋加固。

  这么多年来,快报一直密切关注利济巷慰安所遗址的命运,刊发了多篇报道引起世人关注。快报和诸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推土机下留房”,终于令应有的结局出现。一句话,来之不易!

  而南京最终用实际行动将利济巷慰安所旧址保护好,有资格给各地“现身说法”。

  多年来,各地专家多有建立慰安所旧址博物馆或纪念馆的建议发出。但怎奈应声不高。2010年9月2日,云南省龙陵县慰安所纪念馆举行了开馆仪式,这是当时中国唯一一所二战日军暴行的慰安所纪念馆。而不少慰安所旧址不是毁于拆迁,就是在风雨里自生自灭。

  利济巷8栋淡黄色民国小楼的变迁,是对多个地方的“劝喻”。不忘历史,控诉侵华日军罪恶,慰安所是不可再生的实证。保护好现有的慰安所,是城市的责任,是历史的嘱托。如果因为贪图高昂的“地价”,而将这些遗址夷为平地,那是不该原谅的。

  同时,历史拒绝某种所谓的“唯美主义”。带有伤痕的历史,是铁的事实的重要内容,是每个国人心中不可忘却的部分。个体的伤疤和眼泪,不可以在历史的故纸堆里淹没。

  在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一块小牌子上这样写着:“慰安妇”幸存者们饱经岁月风霜的面孔上,泪水流淌着浸湿了地面。这是对日军实施“慰安妇”制度罪行无言的控诉。

  照片墙下方,是一块潮湿的土地,仿佛是“慰安妇”们的眼泪哭湿的——报道中的描述,令人身临其境,也催人泪下。

  在这里,个体的屈辱史,是潮湿的,也是“活着”的。

  12月13日,第二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将在南京举行。这个日子,南京不忘,历史不忘。

  “构筑捍卫正义的国家记忆”,就必然地对个体遭遇的苦痛历史予以关注和体恤。国家记忆,必然为个体的泪水提供倾泻之地。

  一个把“流泪”的历史遗址好好保护起来的城市和国家,是可敬的。我们今天保护好这些历史遗址,是为了历史不再重演。这是国家和个体的一次约定:国家永不受外侮,民众永不受欺辱。

  一个越来越强大、自信的中国,一个越来越繁荣、包容的南京,在用令人敬畏的历史观传播正义与和平。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