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9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5年12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首届儿童传统文化教育论坛
在南京开幕
《弟子规》大讨论 当下究竟还要不要读
  论坛现场,专家学者展开关于《弟子规》的大讨论
  北京南山华德福学校创始人黄明雨
  在论坛现场分享他的教育理念
  中国民乐大师刘森
  现场吟诵《诗经·周颂·维清》
  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余耀
  在论坛现场分享他的教育理念
  台湾道禾书院创办人曾国俊
  分享他的教育理念

  《弟子规》作为一部蒙学经典成为很多人的选择,然而专家们对其却褒贬不一。

  11月29日,由亲近母语研究院、南京市栖霞区委宣传部主办,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支持的首届儿童传统文化教育论坛在南京开幕。论坛上,各专家对《弟子规》要不要读进行了大讨论。据介绍,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做适合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所教授林安梧、台湾道禾书院创办人曾国俊、北京南山华德福学校创始人黄明雨等海峡两岸专家学者、传统教育践行者出席本届论坛,畅谈当下孩子该如何学习传统文化、什么是最适合儿童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的儿童观与现代化等话题。

  本届论坛也是栖霞区和亲近母语研究院致力于为海内外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该区大力推广“阅享栖霞”全民阅读行动,打造了一批阅读基地,已陆续举办“阅享栖霞”logo征集大赛、“阅享栖霞”高校联盟启动仪式、万人阅读节、“悦享人生”网络系列展播活动,参与群众达10万余人次。

  现代快报记者 毕良宇 文/摄

  传统文化教育践行者分享教学经验

  本届论坛请来了多位躬耕于传统文化教育的践行者,分享了他们独特的教学经验。

  每年一座山,每年一条河,花几个月时间做一把弓箭,让孩子自己制作书写的纸张……台湾道禾书院创办人曾国俊分享了他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强调按照二十四节气生活。二十年来,曾国俊在台湾创立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根植于华人文化又有世界视野的教育体系。如今,他在北京创办了培德书院,更多的是提倡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养,孩子在这里有机会通过亲手做木工、活字印刷、烧窑理解中国文化之美,并学习其中蕴含的各种知识和道理。和台湾创办的道禾书院一样,北京培德书院一脉相承其核心的“儒、释、道”哲学思想,希望孩子能够学会知止、学会专注、学会守住当下。曾国俊坦言,他愿意相信几千年的文化足以支撑起我们自己的教育,激起了现场很多老师和家长的共鸣。

  北京南山华德福学校创始人黄明雨在论坛上分享了他的教育实践与思考。黄明雨回忆道,第一次带着孩子们在北京的一个小村庄祭孔时,被当地的村民认为是搞封建迷信,如今,村民们认可了这种传统文化教育方式。他说,华德福一直很重视教育的艺术性,在音乐教学方面,他们尝试探索中国的乐教体系,用古代礼乐让孩子感受音乐。黄明雨认为,在这个时代,学习中国的文化是一种生命信仰的重建,找到所有的基于生命的基础教育的共通性,建立一个多元一体的生命观。真正的教育是从自我的教育开始,教育者需要重新调整对生命的看法,再去尝试着去松动孩子智慧、思想和灵魂的成长土壤,让孩子去享受生命的活泼。黄明雨还特地请来了中国民乐大师刘森带领与会者集体吟诵《诗经·周颂·维清》。

  此外,禾邻社创始人卢璐、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余耀、高级茶艺师李娜也分别分享了自己的传统文化教学经历。其中,卢璐介绍说,在乡土文化教育当中,如何将传统文化的审美、自然物候、风俗手艺这三大元素紧密相连,禾邻社找到了一种好的表达形式——绘本,在绘本课上,老师是一个陪伴者,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兴趣,去产生联想,突破学科的界限,并在这个过程当中感受到快乐。

  《弟子规》大讨论 当下究竟还要不要读

  当今,各地读经趋势渐起,《弟子规》作为一部蒙学经典成为很多人的选择,然而各家对其褒贬不一。论坛现场,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就该不该吟诵《弟子规》展开了讨论。

  江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黄晓丹认为,古代的贤达并非读《弟子规》才成为贤达,《弟子规》不能代表传统文学的全貌,学习《弟子规》这样的文本无法满足儿童具有独立不可替代价值的需求,也会给现代人带来心灵冲突,适应未来社会,就必须有一套新的规则来重新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一定要在千千万万文本中间单单选择一个《弟子规》来读呢?

  一线教师林刚介绍说,他所在学校低年级的孩子每天早晨读5分钟《弟子规》,配上音乐和解释。他认为,从价值和意义上来讲,其更看中《弟子规》里面所呈现出来的教育意义和价值,融汇到现代常态的教学当中去。心元儿童之家校长张爱民认为,如果选择《弟子规》作为一个文本,应该把选择权、自主权包括反思质疑的权利交还给老师和学生,让小朋友们讨论哪些是合理的要求,哪些是不合理的,用罗伯特议事规则的方式,去重新梳理一遍《弟子规》的文本。

  中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然而其中是否所有都适合拿来给儿童诵读,真正适合儿童的又是哪些,评定的标准是什么?此话题一出,引得台上台下群起讨论,众说纷纭。其间,老师们呼吁教育界人士、家长们亲近真正的传统文化经典,让经典润泽孩子的童年。

  海峡两岸学者论道传统文化教育

  不可否认,目前传统文化教育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就“当前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现象和问题探讨”一题作了主题演讲。他诊断了当前传统文化教育的弊病,对急功近利反儿童性的儿童传统文化教育大加批判,强调传统文化教育要尊重儿童的独立、自主和完整,向着人文化、多元化和创新化方向发展,为生活、为儿童重塑教育。

  他认为,文化传统存在于一个民族的血脉之中,是生活和情感的一种联系。对传统文化应持有文化自觉的态度,是要把自己的民族文化放在世界文化的视野当中,作为多元文化中的一元。

  关于读经运动,杨东平也表达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追求把读经进入课堂和课程化,是知识教育,或者说是一种学科本位,并不是一种生命体验。他认可了首届传统文化教育提出的儿童本位的传统文化教育,指出这个概念可以超越意识形态层面上的争论,真正面对儿童,以儿童为本。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所教授林安梧则将关注点集中在“公民儒学和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上。他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儒学也要进步,“公民儒学”就是公民社会年代所继承发展的儒学。公民社会时代,儒学可以更为坦然、明白,更为平易、自然,传统文化教育需要与当代的世界相衔接。

  作为论坛主办方之一,亲近母语研究院自成立之日起即探索实践适合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经过15年的研究和广泛的教育实践,其儿童传统文化教育理念逐渐成熟,提出了儿童传统文化教育必须要遵循的“三大原则”,即“儿童性”、“当代性”、“世界性”。传统文化教育要与儿童的生活相连接,为此,亲近母语研究院以诵读开启儿童的天赋之门,用蕴含中国哲理的老故事启发儿童对中国智慧的思考,举办中国文化类的夏令营让儿童感受中国文化的环境与氛围,通过体验传统艺术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