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本轮A股市场巨幅波动的“次生灾害”之一,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的风险日渐凸显。对于大股东而言,股权质押强制平仓将使得其对于上市公司的控股权变得岌岌可危,也为场外资本的介入提供良机。公开披露的信息显示,自今年8月末以来,一些在高位进行股权质押融资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被迫密集补充质押。
据新华社新媒体专电
自救 大股东密集补充质押
随着A股8月中下旬的新一轮下跌,股权质押危机正在逐渐显现。
9月17日,猛狮科技宣布,由于质押股份的市值减少,该公司第一大股东沪美公司将其所持有的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共计600万股分别补充质押予齐鲁证券、浙商证券。在此之前,由于股票价格短期的剧烈下滑,沪美公司就进行了密集的补充质押。截至9月17日,沪美公司持有猛狮科技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共计927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3.41%,累计质押股份数量已经达到8539万股,占其所持有猛狮科技股份总数的92.08%。这意味着,一旦上市公司的股价出现进一步下跌,沪美公司将不得不进一步补充质押,甚至押上所有股份。
猛狮科技的情况并非个例。记者初步统计发现,仅今年9月以来,就有包括中洲控股、佰利联、大名城、大北农、道明光学、猛狮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的股东进行了补充质押。
以上市公司大名城为例,截至目前,该公司股价为8.23元,较6月的28.18元的高点跌去了71%,自8月25日起,该公司控股股东东福实业被迫进行了九次补充质押。
防范 监管层启动风险排查
WIND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5年,A股上市公司共计进行了8327宗股权质押。截至目前,仍有5762宗尚未解除质押,涉及股份总数量为1580亿股。质押方中,既包括证券公司,也包括大量信托公司、银行以及资产管理公司。
中金公司研究显示,截至8月末,股权质押存量规模约为2.7万亿元,其中2015年净增加规模为1.4万亿元,估算股权质押净融资额1.1万亿元,今年净融资规模为0.66万亿元。质押渠道中,券商渠道的股权质押占比最大(57%),其次是银行(23%)和信托(12%)。按照证监会此前公布的数据,证券公司股票质押回购业务总体规模约6000亿元,平均履约保障比例300%,总体风险可控。
据了解,监管层已经注意到股权质押融资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存在的风险,并要求上市公司进行股权质押情况自查,以防范风险。目前,已经有部分上市公司开始按照要求自查。而在证券公司内部,对股权质押的风险监控已经成为重点。
生变
控制权易主可能性激增
危机即机遇。对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而言,股权质押融资强制平仓意味着对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的丧失风险,而对于“觊觎”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资本来说,则提供了介入的良机。
业内人士称,股权质押融资本质上为抵押性贷款,当股价跌至预警线时,质权方将要求出质方追加股票质押物,如果没有执行,股价继续下跌至平仓线,出质方将会被强制平仓。对于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而言,这意味着上市公司控股权的丧失。
顾地科技9月7日发布公告称,此前控股股东广东顾地质押给海通证券的8399万股已经临近平仓线,相关股东正在与海通证券协商,以保障股份交割事宜顺利进行。顾地科技宣布,控股股东广东顾地拟与深圳市中衡一元投资共同发起设立顾地一元投资管理中心,通过合法合规的方式支持广东顾地购买顾地科技流通股票。在业内人士看来,广东顾地此举旨在保住控股权。
实际上,对于一些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而言,一旦手中可供“补仓”的股票不足,丧失对上市公司的控股权将变得现实而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