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丝绸之路为什么叫丝绸之路?它经过中国哪些城市?丝路沿线的居民又有哪些民俗文化?9月11日,现代快报联合南师大社会发展学院研究生社团、阿里天天正能量,走进秦淮区评事街社区,与大家分享了他们暑假重走丝绸之路的故事。现场,大学生们不仅展示了他们记录的图片,还带来富有特色的民族服饰,和大家一起跳起民族舞蹈。现代快报记者 仲茜 吴頔 孙羽霖 钟晓敏
丝绸之路知识没难倒小朋友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叫丝绸之路吗?丝绸之路经过哪些城市?”分享会开始之前,大学生哥哥姐姐准备了几个关于丝绸之路的小问题,要考考小朋友。
“我知道,是因为这条路最早是运送丝绸的,所以叫丝绸之路。”来自朝天宫民族小学六(2)班的王钰同学戴着一副小眼镜,率先举手回答,“后来这条路又运输茶叶、瓷器,成为东西贸易的主干道。”今年69岁的社区居民程桂云回答说,“丝绸之路从我国的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从甘肃的敦煌、玉门关到新疆的楼兰、天山,分南北两条路到达中东地区。”
“看来大家都是有备而来,回答非常正确。”南师大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大学生社团负责人马爱霞同学又补充介绍说,“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而广义上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它们都是东西方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2014年6月,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古丝绸之路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国际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项目。今年暑假,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专业的8位大学生,就进行了一次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重走古丝绸之路(东段),探访丝路新世界。
关于艾德莱斯,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暑期两个多月,大学生们走访了丝绸之路上的几大重镇,沿路探访了丝路文化,记录了多民族的服饰、饮食、舞蹈、节日等民俗习惯,留下了大量的图片资料。这次来到评事街社区讲堂,同学们着重讲述了他们探访新疆当地丝绸艾德莱斯的故事。
“艾德莱斯是一种扎经染色丝绸,有着独特的制造工艺。”马爱霞讲解说,新疆地区原本没有桑树和蚕蛹,最早的丝绸都是由丝绸之路运输过去。而在瞿萨旦那国时期,有这样一个传说,讲述了丝绸在西域落地生根的故事。瞿萨旦那的国王向东方国度的一位公主求婚,但告诉公主,瞿萨旦那国没有蚕丝,也没有桑树,如果她能带来,就可以不用等很长时间,随时能穿上精美的丝绸做成的衣裳。公主果真把蚕茧和桑树的种子,藏在自己帽子的棉絮里,带到了瞿萨旦那国。第二年,桑树活了,公主开始采桑养蚕,蚕宝宝开始吐丝。之后,公主又教会臣民们如何去缫丝和织粗绸。从此,丝绸制作在西域地区落地生根。
后来,人们又将用来的石榴花、沙枣花、海娜花的花液,染出五彩的彩绸,并形成各种图案,有鸟儿的羽毛、各种花朵的形状,穿在身上,与沙漠地区单调的颜色形成对比。
艾德莱斯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很多维族姑娘结婚,新娘和伴娘都会穿艾德莱斯晚礼服、艾德莱斯套装,成为一种新时尚。
奶疙瘩特别酸,用手吃饭是技术活
马爱霞介绍说,在伊犁,他们参观了正在筹建的伊犁丝绸之路博物馆。“博物馆里介绍的各种少数民族文化让人记忆深刻。
“除了馕、羊肉串,奶疙瘩是哈萨克民族的特色美食,不过,圆圆的、奶白色的的奶疙瘩并不是看上去那么香甜好吃,而是特别酸。”马爱霞带来一包请大家品尝。“特别酸,但酸味过后又有一股奶香。”大家品尝后说。
据悉,这样的奶疙瘩是哈萨克游牧民族特有的食物,由鲜奶发酵制成酸奶后再加工晒干,保存下来最精华的部分。“因为白天需要走很远的路去放牧,口渴了,牧民们就吃一块奶疙瘩,它的酸味能帮助人们生津止渴。”
哈萨克族人还喜欢制作马肉食品。“每逢团聚、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做一大盆马肉那仁,是用马肉和面食放在一锅煮的,但是用手抓的。”马爱霞解释说,用手吃饭也是一个技术活。“要是技术不好,手抓到食物并不能顺利地送到嘴里。在伊犁,我就尝试过几次手抓食物,结果面前滴下了很多食物和汤汁。”马爱霞说。
请小朋友一起跳民族舞
就读南师大社会发展学院大二的阿斯耶、美热古丽和古丽加乃提,都是维吾尔族姑娘,当天,她们穿着自己喜爱的民族服饰现场跳起舞来。
一段欢快的音乐响起,美热古丽和古丽加乃提翩翩起舞,跳起了民族舞蹈,不少小女生也跟着手动起来。美热古丽热情地走上前,教孩子们跳舞。
接着,三位大姐姐做出“邀请”动作,请台下的孩子们一块跳。受到邀请的孩子们大方地走上台,跟着音乐跳起来。“似乎有一种感染力,孩子们上台都跳得很好。”朝天宫民族小学大队辅导员金靓也跟着学起来,她希望将这份活力带回学校。
哈萨克族的舞蹈则多以骑马为题材,如《走马舞》,动作紧张有力,表现了草原上骏马奔驰的矫健姿势,此外舞蹈中还有挤奶、剪毛、编席等动作,形象地展现了人们日常生产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