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一部电影寻找别样的含义,似乎总有过度阐述的嫌疑,但电影不是拍完放映完就完了。一部电影不是一次完成的,它还包括人们为它附加上的那些东西,温度、想象、期待,甚至阐述、歪曲和修正。《捉妖记》被视为合家欢电影,华丽、欢乐、萌,影院里超过三分之一的观众是孩子,整个观影过程,伴随着他们的笑声和歌声——显然,有些孩子看了不止一遍,但这不妨碍我在里面看到另外一层意思。
小时候看过一个故事,作者是个黑人,出生在黑人被边缘化的年代里,处处受到歧视和欺辱。但他有个非常强大的母亲,一次再次,在他受伤回家的时候告诉他:“人不必为自己的存在寻找理由。”这句话伴随他多年,直到情势好转。《捉妖记》里的那个时空,人妖并存,人有正邪,妖也有正邪,本可以共存,但在那个时代里,人容不下妖,一定要把妖赶尽杀绝,或者赶出人类的地界,用一切办法阻止他们在眼前晃来晃去。妖得为自己的存在找到理由,得戒荤、食素,或者载歌载舞地表明心迹,说明自己也在为生活奔波,是无害的,和人类有着共通的人性。
妖和人的矛盾,妖和天师的矛盾,好妖和坏妖的矛盾,妖和那些投靠了天师的伪军妖之间的矛盾,是这个故事最关键的推动力。但最核心的部分,还是人和妖的矛盾。不过,人妖之战,只是人类和人类以外物种矛盾的一部分。事实上,人类对别的物种,也一样毫不留情,《捉妖记》里的妖,曾经对人类吼叫说:“剑齿虎、猛犸象,哪个不是被你们赶尽杀绝?”所以,《捉妖记》或许是一部与“多样性”有关的电影,在欢乐洋溢的外表下,藏着一点质朴的道理,给孩子看,给大人看,都刚刚好。
整个电影里,最耐人寻味的,是钟汉良扮演的葛千户,这个天师团队的最高领导人,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捉妖吃妖。故事最后,他现了原形,原来他才是隐藏最深的妖,希望借助人类的力量,去消灭代表正面力量的老妖王一方。葛千户现原形的瞬间,影院里一片笑声。
当然,《捉妖记》最难得的地方不在于这点小小的意蕴,而在于它的自信,创造新形象、新环境的自信。妖的形象是新的,人和妖生活的环境是新的,这种新,都得有相当的自信为之撑腰。说实话,我已经很久没在华语电影里看到这种自信了,很长一段时间里,华语电影都有点小心翼翼,生怕略有创新就会对观众形成冒犯,而《心花路放》《西游·降魔篇》《亲爱的》等等电影里,这种自信重又仰头,这是此刻最珍贵的收获。
□陈白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