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月2日开幕,到7月15日宣布延长展期至7月31日,“各造其极——林逸鹏、杨培江双个展”在金陵美术馆展出以来格外引人注目。
分别来自南京、汕头的两位艺术家林逸鹏、杨培江“无法无天”的创作实践,再一次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认同。
面对展览的成功举办,林逸鹏教授显得十分平静。23日,远在浙江采风的他在电话中对记者说:“我们的艺术当然也有传承的成分,但是,今天的世界是平的,更重要的是要站在所有东西方艺术大师的肩膀上往前走。往前走与简单机械地传承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意味着荆棘相伴、开山劈路、独自远行,也意味着激发潜能、砥砺意志、风光再造。在这条路上我走了几十年,投入了全部的爱与激情,乃至托付了整个灵魂。现在感到欣慰的是,我知道自己已经走到了哪里,未来可能到达哪里。”现代快报记者 徐馨儿
高品质
高学术
展期近两个月,展览广受欢迎
时间回溯到6月2日。当日下午暴雨倾盆,由现代快报社、金陵美术馆、南京师范大学、汕头大学主办,江苏艺加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承办的“各造其极——林逸鹏、杨培江双个展”在金陵美术馆盛大开幕,展出两位艺术名家近百幅精品。
顶着倾盆暴雨,著名学者、艺术家、艺术评论家、收藏家、艺术市场大腕、艺术爱好者等数百人从南京城的四面八方乃至无锡、上海、浙江、广东等地赶来,把金陵美术馆偌大的展厅挤得满满当当。
现代快报党组书记、总编辑、江苏艺加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磊,中国著名思想史学家、复旦大学教授、博导葛兆光及其夫人,江苏省国画院名誉院长赵绪成,江苏省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李向民,南京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刘红沛,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刘赦,南京大学教授、博导潘知常等嘉宾出席开幕式,金陵美术馆执行馆长刘春杰主持开幕仪式。
从6月2日至7月15日,“各造其极——林逸鹏、杨培江双个展”展厅,观展的人一直络绎不绝。临近7月15日这个最初设定的闭展时间,主办方考虑到该展的特殊性,临时决定延长展览时间至7月31日。“展览的时间接近两个月,这在金陵美术馆以往的展览中是相当少见的。这是主办方共同商讨决定的,主要是考虑到这个展览质量高,又极受艺术爱好者的欢迎。”金陵美术馆相关负责人说。
高学术
“看到了当代中国画创新之路的两个方向”
一个多月来,大量观众对该展览给予了高度评价。
现代快报党组书记、总编辑、江苏艺加文化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磊表示:“这是一个高质量、高品质的展览,我相信这个展览对中国画的发展一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中国著名思想史学家葛兆光先生专程从上海赶来观展时说:“我在他们的绘画中,看到的是中国画继续保持着中国画的风格,又在不断发生变化。”
著名画家赵绪成先生在观展时激动地表示:“林逸鹏从小就和我学画,是我的嫡传弟子,也是我的骄傲!”
著名美学家、南大教授潘知常先生充满激情地写道:“现在,我要力赞林逸鹏先生为‘大觉金灿’,力赞杨培江先生为‘大觉金灿’,因为他们都是觉他人所不能觉,觉他人所不敢觉的金光灿灿的觉者!”
著名画家、上海书画院副院长陆春涛认为:“逸鹏兄是一位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是一位真正独立的艺术家,他痴迷于观看的发现和由这种发现带来的快乐。正可谓人如其名:大鹏逸于林,待时而飞,终将扶摇于九天,逍遥游!”
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美术学博士王霖先生在专程来宁观展后写道:“这次展览的意义很特殊,它不只是两位艺术家近期作品的集中展示,实际上它让我们看到了当代中国画创新之路的两个方向,或者说两种可能性。就此而言,这次双个展在学术层面上具有非常突出的典型性,它既从实践上给我们展示了当代中国画探索的新成绩,也从学理上为新一代的画家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这不仅代表了两种个性鲜明的形式风格,更是两种典型趣味的真实碰撞,由此激发的内在活力对当代画坛应该会有不小的启发。绘画不分古今中外,都有雅和俗的趣味分野,但在今天,雅俗的概念又与传统的意义明显不同,它已经不是一个高低优劣的价值判断,而是纯粹的艺术趣味问题。举例而言,杨培江的作品注重对民俗和乡土记忆的捕捉,它以粗犷的笔线乃至艳俗的色彩及形象浓缩了画家个人对艺术和生活的理解,大俗的表象下有着复归于朴的烂漫童心。而林逸鹏的作品则以一种更趋抽象的笔墨来兼融中西,形式语言同样鲜明独特,但他所追求的却是人文与自然的合一,它既通向中国的传统艺术精神,例如优雅的笔墨质量(这在墨荷、彩荷两组新作中体现得格外明显),又将西方的某些现代元素很有节制地予以融合,从而给人以强烈的风格印象。”
高使命
“艺术家的责任感同样是神圣的”
林逸鹏,这位《废纸论》的作者,这位“重塑东方美”大型系列画展的发起人与策展人,面对此次画展的成功,显得十分淡定。
他介绍,这次他的多数参展作品与西双版纳有关,其中一部分是西双版纳的写生作品,还有一些是从西双版纳回宁后的创作。他走遍大半个中国,对那片热带雨林情有独钟。他热爱西双版纳的热烈,更热爱西双版纳的纯净,每次进入那里,都能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最原初、最简单的一种关系,由此激发难以抑制的创作灵感。
谈及创作,他说,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可以相信文化艺术的多样性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在地球村的状态下,文明日趋同质化的今天,这一观点已经成为共识:“但是现在,许多画家紧跟着西方的某一种思潮或者理论进行艺术创作,其中的佼佼者频频在西方艺术的大展上获奖,他们为中国艺术与西方文化的衔接与推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这种推波助澜式的创作还是相对简单的,就像汽车、飞机不断有升级版一样,真正具有自身文化个性的当代艺术尚处于弱势或萌芽状态。问题的另一面是,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文明有着无可争辩的东方特色,这为中国艺术家创作出具有‘东方美’特性、自身文化个性的当代艺术提供了条件。所以,我们需要把中华文明赋予现代形态,也就是实现文化的转型。在这个基点上的创造,才更具有创造的本质意义。”
林逸鹏先生坦言,上述认识使他提出了“不跪拜传统,不尾随西方”的创作理念,并成为他创作的最大动力、策划“重塑东方美”画展的初衷。同时,这个认识也让他与杨培江先生决定在今年共同办这次双个展。“他(杨培江)不去套用某个理论或流派,而是依靠艺术家的直觉和心灵对生活综合地体验和观察。这些都体现了东方艺术的特征和智慧,所以他的作品让人反复咀嚼和回味。他的作品体现出的这些特质,与我策划的‘重塑东方美’画展的内在精神是一致的。换言之,艺术本身需要解决的问题,让我们走到了一起,不谋而合。”
“艺术家的创造是文化的一个部分,文化又是推进文明步伐不可缺少的力量。艺术家的责任感同样是神圣的,”林逸鹏说,“所以我时常感慨:‘人生短暂,赶路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