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辉
有时,巧合总是难免。
前几天,在苏州偶遇苏州一中特级老师杨斌先生,送我一册他与邓德隆合编的《李泽厚话语》。拜读序言,才知道,身为中学老师的杨斌,之前还编撰《李泽厚学术年谱》,并编选过《李泽厚论教育、人生、美——献给中小学教师》。刚刚回到北京,我又意外收到福建惠安中学一位年轻中学语文老师张家鸿的读书随笔集《文心书影》。两本书放在一起,一句话油然而生:中学老师,卧虎藏龙。
真正的读书人,是中学老师(当然不限于语文老师)。他们不是作家、专家,也不是报刊上面开专栏的书评人。他们读,是为了学生,为了丰富自己。他们每日面对学生,直接感受着孩子们求知欲望的炙热,他们读各种各样的书,不想让自己被一些教科书的条条框框所制约,不想让固定的所谓标准答案限制自己的思考。与不少中学老师相比,我常常感到惭愧。我的读书,是为了写作,为了参照,他们则是在读万卷书,找一片自己喜欢的天空,任精神自由飞翔。
杨斌侧重于专,在美学中挖一口深井。他从李泽厚的著作中,寻找着可以与中学教育相沟通的衔接。美学看似与课堂讲授和学生无直接关联,可是,老师们的这种延伸阅读,却可以让自身变得丰富厚重。
张家鸿的阅读广泛,作家的作品是他的最爱。1983年出生的他,已经用自己的阅读喜好,深深影响着他的学生。读他的《癸巳读书记》,1月1日一位来访的学生送他一本“我寻觅已久不可得的陆键东《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还是1996年的第一版。他最后一段这样说:“该生是我前两年教过的,素有往来。他说‘一直记得高二的时候,课堂上听您提到过这本书。’学生赠书于我,我铭感于心。当年的一句随口之言,引来今日意想不到的厚礼。由此可知,课堂之上偶尔地谈谈书,竟是一件功德无量之事呢,就想无意间掉落的一个种子,竟在荒原里生根发芽了。”
读这段话,我激动了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