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4版:南京记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5年7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8位留学生完成对南京大屠杀国际救援史实的寻访昨天告别南京
“我们要把《现代快报》带回国 把历史真相告诉更多人”
  大家现场看自己的稿件怎样排上版面
  排版完成后,看报纸大样
  央视节目组在现代快报印刷厂拍摄报纸印刷过程
  昨天早上,在南京街头的报亭买到了印有自己文章的现代快报,留学生们难掩激动之情
  大家给梅利莎办了个小型的生日PARTY
  昨天,爱文第三次来到江东门纪念馆姜奕舟 摄
  实习结束,留学生们与八位现代快报实习老师合影

  

  

  昨天下午,完成了在现代快报为期4天的实习后,8位留学生实习记者离开南京,踏上归程。4天时间里,他们每个人都有了沉甸甸的收获:查询南京大屠杀时的国际救援史料、与幸存者对话、寻访历史事件发生地,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用中文写下来,发表在现代快报上。

  走进南京,然后走近南京的历史。从寻访78年前的那场大屠杀遗迹,到贴近当下南京的城与人,《汉语桥·我与中国第一次亲密接触》节目的8位留学生以这种方式,与六朝古都来了次亲密接触。南京之行,8位留学生感受到那份“不分国籍的爱”,同样给他们以深刻印象的,还有这座漂亮的城市。

  现代快报记者

  金凤 顾元森 鹿伟

  王颖菲 安莹 胡玉梅

  徐萌 付瑞利/文

  顾炜 马晶晶/摄

  过了把“记者瘾”

  第一次在中国报纸上看到自己的文章,激动!

  翻开报纸,眼睛紧盯着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每个字……昨天上午,波兰小伙严立行和他的留学生小伙伴们来到南京雨花西路的一个书报亭,迫不及待地买了有他们文章的现代快报,细细品读起来。

  “没想到自己的文章会刊登在中国的报纸上,这还是第一次。”严立行兴奋地看着自己写的关于约翰·马吉的文章。

  “看到自己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很高兴。这篇稿子是百分百地投入写作的。”印尼小伙林宜龙感叹道。

  他特意买了两份报纸,要带回俄罗斯

  “在现代快报当实习记者,是我从未有过的经历,很特别。”来自俄罗斯的爱文说,当他第一天看到报纸上自己的头像时,就感觉特别酷。昨天他还特意买了两份报纸,准备带回国给父母和祖父母看看。

  8位留学生的到来,使得报摊上的《现代快报》变得更抢手。“这是在看什么呢?”市民黄先生买了一份《现代快报》,好奇地翻看起来。当听说留学生的寻访之旅后,黄先生直点赞,“世界是个大家庭,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历史,很好嘛。”

  “我每天都看新闻,我很好奇记者是如何工作的。”4天寻访下来,新西兰留学生罗斯文终于过了把“记者瘾”。

  留学生说

  “看照片、视频和直接与人对话感觉不一样,我很荣幸能跟他们(注:大屠杀幸存者)对话。想了解历史,必须了解他们的故事。老奶奶最后说,她不恨日本人,只是恨当时那些伤害她的人。”

  罗斯文:想了解历史,必须了解他们(幸存者)的故事

  “我会把我这几日的见闻讲给我奶奶听。她经历过战争,对战争最有感触。我将这几天我的经历告诉她,她一定会流泪。”

  安东雷:要把在南京的见闻讲给奶奶,相信她听完后会流泪

  “来南京前,我就从中国朋友那里听到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故事。查阅了京特的日记、辛德贝格的照片和资料后,我了解到,他们保护了那么多难民,其实他们自身也处在危险中,这是非常可贵的。”

  卡美拉:国际人士冒险救援难民,这是非常可贵的

  “3年前来中国时,和身边的同学们聊天,她第一次从中国同学的口中听到‘南京’这个城市,并得知了78年前的那段历史。”“那么多生命消失。我理解你们的心情并感同身受。”

  梅利莎:这段历史,让我感同身受

  “说实话,这几天的寻访,让我的心情很沉重,有时晚上都睡不好。”

  “在我们国家时,我并不清楚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的情况。烈士涅日丹诺夫的家乡离我家乡很近,他牺牲时才24岁,太可惜了。”

  爱文:几天寻访下来心情沉重,有时睡不好

  “魏特琳是一个女人,但是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她却勇敢地站出来,保护了上万名妇女儿童,真的很了不起。”

  于中美:我走进了魏特琳的世界

  “我看了电影《金陵十三钗》,知道德国人拉贝救下了很多难民,费奇还真是听都没听过。费奇冒险把马吉拍摄的胶片运出南京,太令人惊奇了。费奇是一个很勇敢的人。”

  林宜龙:费奇是一个很勇敢的人

  “来到南京,和课堂学习有不同的气氛,这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里发生了什么,这是很不一样的。幸存者说他们恨的不是人,而是战争。让我印象深刻。”

  严立行:幸存者说恨的只是战争,这让我印象深刻

  那些瞬间

  在南京过生日 南非姑娘感动哭了

  7月18日是梅利莎23岁的生日。当天上午,她情绪有些低落,“往年,家人都陪着我,帮我过生日。”她有些要掉眼泪了。其实,几天前大家就开始准备给她过生日。其他7个小伙伴在贺卡上写好了祝福语,报社的员工休息区也已经布置妥当,蛋糕已经摆好了,一个巨大的惊喜在等着她。到了下午1点,稿子写完了,小姑娘向休息区走去,推开门,发现所有人都在,一边拍手一边唱着生日歌。这让梅利莎惊讶极了。“没想到在南京有这么大的惊喜,我太感动了,谢谢大家。”

  离开南京前他再次为遇难者献花

  来到南京的第一站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离开南京前的最后一站,俄罗斯留学生爱文还是选择来这里,为遇难者献上一束鲜花,表达他的哀思。这是爱文在南京的几天时间里,第三次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通过几天的寻访,爱文意识到,鲜花不仅要献给苏联飞行员,还应献给南京大屠杀遇难者。昨天,他终于如愿,离开南京前去献了一束鲜花。

  难忘南京

  短短的4天时间,让8位留学生与南京来了一次亲密接触。昨天,他们带着不舍,离开了这座郁郁葱葱的城市。留在8位留学生印象中的,除了对那段历史的重新认知,当然少不了南京的美食和美景,还有这里包容、友善的人们。

  友好的南京人

  “人们开心地和我打招呼”

  “南京是个很现代的城市,有历史的沧桑感,这里的人也很友好。”罗斯文说,“在南京,这里的人更放松,对人也很好。”

  罗斯文说,在他的家乡,人们走在路上,虽然互不相识,但迎面走过时,也会挥手打招呼。在南京,他也遇到热情的南京人。“上午,在公园里,有一家人从我身旁路过,他们也开心地跟我打招呼。”

  罗斯文说,虽然此行没有时间去南京各地走走看看,但他喜欢这个城市,有机会的话会再来南京,“在这里生活会很舒服”。

  南京的美食

  牛肉锅贴、盐水鸭,让他们念念不忘

  林宜龙从印度尼西亚到中国求学,只有近两年时间,但这已经是他的第二次南京之行。“夫子庙要怎么过去?那边好吃的特别多。”原来,2013年12月,林宜龙和同学来南京游玩,在夫子庙的附近吃了牛肉锅贴,让他一直念念不忘,“那一带很多吃的,最喜欢的就是那个牛肉锅贴,再去肯定能找着。”

  这次来南京,林宜龙大多数时间泡在纪念馆、博物馆中,没能和美景美食会面。不过,林宜龙并不觉得遗憾,“我们却能有机会接触到原始档案,和70多年前的南京相遇。”

  和林宜龙一样,严立行也对南京的锅贴赞不绝口。这位帅小伙说,在波兰,也有类似于这样的食物,不过不是油炸的,“吃过多油炸的,会发胖啊。”

  于中美在这几天中,也不断地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听着。她喜欢美食,向现代快报记者打听南京的美食有哪些?哪里可以吃到?她说:“盐水鸭很有名的。”

  南京的美景

  有机会要到南京大街小巷走走看看

  “我已经喜欢上了南京,不过,对于南京,我又有一种复杂的感情。”在8个人中,爱文属于比较感性的一个。他喜欢南京古典的建筑风格,喜欢下雨天不打伞走在路上,喜欢热情微笑的南京人……

  除了喜欢,还有一种情感是压抑。爱文说,来中国一年多,去过深圳、西安等城市,在这些城市可以心情愉悦地跟人分享,但南京不同。“南京是一个韵味独特的城市,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融,提起寻访经历,让人心情沉重,需要安静地、深入地跟人讲述。”

  虽然时间短暂,但爱文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有机会还会再来,他想去南京的大街小巷走走,看看南京人现在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

  南京的法国梧桐,也让于中美充满好奇。在去二史馆的路上,沿途高大的法国梧桐,让于中美印象深刻。“老师,这些法桐是什么时候种的?为什么要选择法国梧桐呢?南京人应该很爱它们吧?”

  寻访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是在下雨天,大家都没有撑伞。“好漂亮,空气里有清香,我喜欢这种感觉。要是有时间,我想把这所学校逛完。”说到南京印象,于中美说,南京真的挺美,觉得这座城市很活跃,气氛都很温馨。

  在卡美拉看来,南京有不少传统建筑。“这些老房子不高,走廊上还有圆柱形的柱子,有特色。”她希望有机会能到更多的民国建筑处看一看。

  卡美拉说,这次活动行程太紧,她没有好好看一看南京,感受南京人的日常生活。“以后有机会我还想再来,对这个城市了解更多,让我周围的人也了解南京,喜欢上南京。”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