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4版:游轮翻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5年6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沉船连夜进行扶正打捞不放过任何线索,潜水员彻夜搜救
船体扶正打捞是为了尽快搜寻到失踪人员,最大限度保护逝者的尊严
  CFP 供图
  6月4日晚,救援人员为“东方之星”游轮扶正打捞工作做准备
  新华社发(武万航 摄)
  昨天下午两点左右,对现场进行了清理,除工作舰艇和人员外,其他船舶撤离施工区域 @央视新闻
  6月3日,岳阳君山区村民冯凯敏和同事在江边搜寻。2日凌晨,冯凯敏和同事冒着大风大雨驾船进入长江,救起了一名“东方之星”翻沉事件中的落水者。
  新华社发

  “东方之星”号翻沉事件发生后,船舶沉没已超过70小时。昨晚7点左右,交通运输部对救援方案作了进一步调整优化,会同有关方面制定了“东方之星”号整体扶正救助打捞方案,经会议研究确定,计划于6月4日晚上8时实施。为什么到现在才决定扶正打捞呢?扶正打捞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有什么风险? 综合新华社、央视

  现代快报记者 顾元森 刘国庆

  为什么现在才对沉船打捞扶正?

  要确定船内没有幸存者,才能扶正打捞,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针对网友“为什么不把沉船直接整船打捞”的质疑,救援专家表示,只有确定没有生命迹象,才可以把船翻过来。昨日8时许,救援人员在“东方之星”船底切割第三个探孔,继续进行生命探测。在现场指挥救援的中国船级社武汉分社总经理王志刚说,开孔是探测生命的最后一招,按照国际惯例,把72小时作为生命的标准线,在此之前要千方百计确定有无生命;如果72小时到了,确定没有生命,再把船翻过来,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徐成光表示,本着在最短时间搜寻失踪人员,最大限度保护逝者尊严的目标,尽快实行整体扶正和起浮,以便对所有的舱室进行全方位的排查,有助于全力搜寻失踪人员。整体扶正和起浮决定的作出,充分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结合近期搜寻结果和使用生命探测仪结果,没有再发现生还者和生命迹象,根据专家的综合研究分析,船体内再有生还者希望越来越渺茫,在总体判断没有人员生还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整体扶正;二是整体扶正和起浮有利于加快搜救、搜寻失踪人员的进度;三是扶正和起浮作业符合国际惯例和专业做法;四是现场的装备设施都已齐全,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到位,具备了扶正和起浮能力。

  方案如何实施?

  分整体扶正和起浮两个步骤,相关区域设置两道拦网

  徐成光表示,整体扶正和起浮分两个步骤。首先是对沉船进行钢丝的牵引,组织潜水员分期分批深入到河底,在沉船前后部各两个缆桩上套上钢丝,以便于大型起吊船开展扶正;第二个步骤则是进行扶正和起浮,组织起吊船进行扶正作业。

  为了保证整体扶正和起浮有效实施,已确定采取四方面的保障措施。其一是强化了现场的组织领导,从全国抽调的潜水、打捞、救助、船体、船舶修造等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将提供技术支持保障。;二是加强现场管控,在搜救水域设置了警戒线,范围为从沉船上游500米自下游1200米水域,并于下午两点左右,对现场进行了清理,除工作舰艇和人员外,其他船舶撤离施工区域;三是设置了两道拦网,第一道设置在两个浮吊船之间,第二道设置在下游约500米处;四是海事部门发出通告,要求过往的船舶继续扩大水面的搜寻。

  具体做了哪些准备?

  搭建浮桥,加快设备和物资运输;水文信息每隔半小时汇报一次

  水面救援还有一项工作,就是从北岸到事故点,搭建一座浮桥,以加快救援设备和救援物资的运送。 除了现场的三艘大型打捞船外,又有两艘大型打捞起吊船抵达事发水域,目前现场总的打捞吨级超过2000吨。

  昨天上午,已在沉船水下部分选取了8个点开始焊接系柱,通俗的讲就是要在船身上焊接8个铁墩子,这8个系柱用来栓套缠绕沉船的钢索,这一步是为了船体扶正做准备的。从下午开始,前方救援力量开始固定船体。两艘500吨级打捞船用粗钢缆穿过船身,一头固定在船头,一头固定在北岸,防止船体进一步移动。而与此同时,“船体拎起”工作也在进行。两艘500吨打捞船的船尾的钢索绕过船体底部进行连接,试图之后靠钢索的力量将船体拎起,这一步也叫做“穿千斤”,只能依靠潜水员手工完成,难度非常大。

  为确保救援的顺利进行,长江委防办对三峡水库进行三次调度,减缓下游水位上涨趋势。同时,监利水文站正在实时进行现场应急监测,沉船断面流量、平均流速、最大流速、水深、水温等信息每隔半小时就会更新传递给一线救援指挥部,为科学救援提供决策参考。

  打捞2200吨沉船有哪些难点?

  关键是沉船扳正、沉船起浮和沉船拖航三个阶段

  大连海事学院搜救与打捞专家弓永军表示,目前,常用的沉船打捞方法包括封舱抽水打捞法、封舱充气抽水打捞法、压气排水打捞法、抬撬打捞法、浮筒打捞法、浮吊船打捞法和其他打捞方法等。

  近年来,随着浮筒和大型浮吊船的出现,在打捞时更多的是采用综合打捞法,即在打捞一艘沉船的过程中不仅要用浮筒,还要借助沉船内浮力,同时封舱抽水,并用浮吊协助吊浮。由于综合运用多种打捞法,减少了作业时间,对不同类型、不同水深的沉船也能应付自如。

  那么,三个500吨的浮吊船是否能吊起载重吨在2200吨左右的“东方之星”呢?弓永军对此表示,“东方之星”标明的载重2200吨,但实际上或许沉船没有这么重。此外,吊起沉船还要考虑的各方面因素很多,比如重力、水流的速度、吊索的角度、沉船的浮力等等,需要从各个方面综合计算。

  他介绍,在起吊过程中,缆索具及带缆作业工具、浮吊船、滑车、葫芦和千斤顶都会用上。

  “作业的关键,是沉船扳正、沉船起浮和沉船拖航三个阶段。”弓永军表示。

  沉船如何扳正?

  三个浮吊船通过计算,分配各个力臂的平衡

  “扳正前,先需要确认船里没有生命迹象。”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教授尤庆华说,“救援的浮吊船有吊臂,而沉船船体焊了吊孔。将沉船扳正时,先通过吊臂的钢索穿过吊孔,再利用钢板把沉船包住,然后把它拖到一个安全的地方。”

  他介绍,扳正或者起吊最需要注意的是安全问题,也就是受力的分析。浮吊船吊起重物的时候,整个系统的重量是随着分步逐渐变化的。“也就是说,在这一过程中,沉船的重心位置会发生偏移。”

  尤庆华表示,扳正沉船不一定把船只全部吊出水面,也可以浮在水面上完成,三个浮吊船通过计算,分配各个力臂的平衡,就能够完成扳正。

  扶正方案有无风险?

  可能会有,但已做好充分预案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徐成光在昨晚的发布会上介绍,尽管经过专家充分研究论证,由于水下情况很难预计,同时水温条件随时变化,风险客观存在,但制定方案时已经做出预估,并有相应预案,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风险时,各项预案能相应跟上。

  直击

  潜水员

  水下穿缆遇阻

  沉船要想扶正,悬挂钢缆需要四根同时起吊。5日零点后,三根主钢缆已经穿越船体,但穿越船头的第四根穿入难度较大,潜水员水下穿缆遇阻。难点在于:船头部分与江堤接触;江水能见度很低;接触位置有大量起防洪作用的碎石。

  决不放弃

  “水下探摸”和“船体切割”两种方式同步进行

  不放过任何线索 潜水员彻夜搜救

  记者在救援指挥部了解到,4日的搜救工作主要通过“水下探摸”和“船体切割”两种方式同步进行。

  在水下探摸方面,4日当天,200多名潜水员组成3个班次,采取分层、分次的办法逐一对船体进行搜寻,不留任何死角。

  李凯是东海舰队某防险救生大队的一名潜水员,这两天虽然工作强度很大,但他仍然连续下潜进行搜救。

  李凯说,为了提高夜间水下搜救的效率、安全性和准确性,他们采取了多项措施,由潜水员自携的器材作为引导,进行接力潜水,针对沉船很多门窗都被物体所挡,开启比较困难,潜水员采取了破窗、撬门等措施进入,尽可能增加潜水员的探摸范围。

  东海舰队某防险救生大队大队长卢爱清表示,长江水很浑浊,能见度低,潜水员对沉船不够熟悉,我们采取了选用船上的特有设施和建筑,比如缆车、通风口等作为标记进行图上标绘和引导,增加潜水员探摸的准确性。

  虽然不少潜水员很疲惫,但仍然一次又一次地下潜,一个房间接着一个房间地摸排。能打开的房间都要打开排查,实在不能打开的就通过敲击传递信号、探寻生命信息。记者看到,在船舱分布示意图上,每一个被摸排过的房间都会被打上一个钩,确保没有遗漏。潜水员在水下搜寻完位置后,会用专门带的荧光笔做好标记。

  在搜救现场,除了东海舰队的潜水员外,来自北海和南海舰队及海军工程大学的潜水员,都在连续作业,整晚对客船进行全方位的水下探摸搜救。 北海舰队某防险救生支队官兵采取的水下接力探摸法,潜水员受水下停留时间的限制,前一名潜水员将搜救的舱室、区域情况传给下名下潜人员,进行接力搜救,从而提高探摸效率。同时,他们加强利用水声电话、图像声呐等救援设备,以搜寻幸存者为重点,最大限度提高搜救效率。

  民兵参与水上搜救 搜寻水域扩大到武汉

  “东方之星”号游轮在长江监利段大马洲水域发生翻船事件后,监利县人民武装部民兵第一时间抵达现场,参与一线救援工作。据介绍,监利县人民武装部每天派出民兵,在下游6个乡镇设置有人员,共有850余人参与沿江搜索。

  湖北监利县汴河镇武装部部长贾众,是第一批抵达现场的民兵之一。贾众说,接到的任务就是组织人员乘坐快艇到现场沿江搜索,看江边能否发现人员。他表示,会坚持下去,将这个任务完成好。

  同时,水面搜寻的水域扩大至距沉船位置下游220公里的武汉新滩水域,开展拉网式搜寻。此外,有关部队和地方,昨日继续增加有效搜救力量。

  记者手记

  坚守!坚守!

  3日22时许,湖北省监利县长江段“东方之星”沉船事故现场灯火通明,江岸上却伸手不见五指。武警湖北总队一支队三中队代理排长高昆站在执勤哨位上,警服上的救生衣在夜色中依稀可见。

  “隔一名休整一会儿!”高昆向执勤的战士们下达命令。漆黑的夜色中,长江边成群的蚊子包围着执勤战士,天气又潮又闷。“蚊子实在太多了!只好让身边的战友帮助驱打。”他说,连日大雨,战士们虽然穿着雨衣,但迷彩服仍然十分潮湿。

  “官兵们已连续执勤43小时了!我们坚守着每一个执勤点,确保救援生命通道畅通,确保救援现场有序。”江岸上,最先率领部队到达增援现场的武警荆州支队支队长汪涛,一边检查执勤情况一边告诉记者。

  2日凌晨3时20分许,正在武警洪湖中队检查工作的汪涛,接到一个紧急电话:“长江监利段发生游轮沉船事故,请火速救援!”

  3时40分,120名被紧急集合哨惊醒的武警官兵,已携带救援器材完成集结。由于天降暴雨,江岸积水泥泞,车辆无法通行。“跑步前进!”汪涛和官兵们纷纷跃下车,一路奔跑。5时20分,他们成为首支携装齐全到达事发地点的成建制救援力量。

  “眼看着沉船就在眼前,官兵们心情十分沉重。”武警荆州支队班长卢凯说。在距离沉船现场一公里处,伴随着巨大的机器轰鸣声,武警交通部队七支队的官兵们正在连夜施工,副支队长张柏国站在旁边指挥引导。他告诉记者,支队200多名官兵从2日13时起就没休息,驾驶数十台大型机械,以最快的速度打通了一条通往沉船现场的陆上“生命通道”。临近午夜,武警各级指挥员正在布置刚刚接到的新任务。救援官兵在夜色中向救援现场再次出发,等待他们的又是一场场艰巨的任务。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