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2版: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5年5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沿丝绸之路看敦煌写经
“丝路心迹”——刘灿铭写经书法巡回展西安站下周开幕
巡展共九站,横跨陕西、甘肃、青海三省
  《孟浩然诗》
  《对联》
  《苏东坡 水调歌头》
  《游清凉寺》

  刘灿铭,江苏靖江人。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博士,师从王冬龄教授。原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现任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民盟中央委员、江苏省政协委员、教育部美术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评审专家、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专家、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现代书法研究院院长、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第九届全国青联委员、第八、九、十届江苏省青联副秘书长、民盟江苏省委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民盟国风书画院院长、江苏省缘源书画院(佛教)副院长。

  作品入选全国第五、六、七、八届书法篆刻展,其中第五届获 “全国奖”;作品入选全国第四、六、七、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其中第四、六届获奖;作品多次被中南海、中国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等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出版有《刘灿铭书法集》《刘灿铭书法艺术》《书法鉴赏》《中国现代书法史》等二十余部专著和专集。

  心书

  ——对刘灿铭先生书法的认识

  文/章剑华(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江苏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

  我与灿铭是书友,书法之友。

  这几年我与灿铭交往颇多,主要还是书艺上的切磋和书法上的交流。他的书法是以写经体为主,无论是楷书还是草书,都能看出是受写经风格的影响。其最大特点是寓变于不变之中,始终坚持自己的书法风格,甚至有意固化之。也许有人认为固化不好,而我却不这样看。我认为,在自己的书法风格形成之前,当然须求新求变,不断尝试、不断摸索,而一旦找到了自己的路,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那就不必总是变来变去,应当坚持自己的风格,并不断完善之、强化之,使之成为自己的标志、自己的“招牌”。灿铭是这样的,我也是这样的,他写他的“写经体”,我书我的“新章草”,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然而,灿铭的书法,并不是仅仅追求风格上的独特和形式上的美观,而且重在其作品传情达意上的功能,让观者得到内心的平静、精神的皈依,并从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力量。为此他在“修炼”书法风格的同时努力“修炼”自己的人格,“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用心为人,用心书法,达到人格与风格的统一,进而创作出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

  灿铭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对当代书法新的文献资源——敦煌遗书的审美取向和临摹创作,形成了有浓厚传统意味并兼具现代精神的敦煌写经体。去年,灿铭携近些年对敦煌写经的创作和研究成果,在敦煌举办了“心迹敦煌·刘灿铭写经书法展”,完成了一次回归敦煌的朝圣之行。今年6月,灿铭又将带着一颗虔诚之心,从西安启程,沿着古丝绸之路,开启一次书法巡展。这是一位当代书法工作者对书法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责任与担当。相信灿铭此行会有更多收获。

  是为序。

  下周五,“丝路心迹”——刘灿铭写经书法巡回展首站西安站,将在西安大唐西市艺术馆拉开帷幕。本次巡展将历时三个月,横跨陕西、甘肃、青海三省,从西安起一路西行,途经平凉、天水、兰州、西宁、张掖、武威、酒泉、敦煌等举办九站展览,将诞生于丝路之上的敦煌写经与时代特征相融合,并沿原址展览重现。

  “丝路心迹”刘灿铭写经书法巡回展由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东南大学、江苏省书法家协会、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现代快报社、南京华衣集团主办,将从艺术的角度展现刘灿铭先生对丝路文化的敬仰,最终开启一段艺术上的实践与学术上的思考。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之间,直到16世纪仍保留使用。它是曾经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丝路不但丰富了中国的物质资源和经济生活,也为中国的文化艺术提供了新的养料,对日后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选择在大唐西市开启首站,刘灿铭也有自己的考量:“西市是隋唐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更是玄奘藏经译经的地方。”刘灿铭告诉记者,此次展览的主题和主题内容,都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这次巡展,一方面是响应中央‘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凸显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也是秉着对丝绸之路文化的敬畏之心,希望通过展览,倡导大家回归心灵的平和与安静。”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今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迎接了上任后首次到访中国的印度总理莫迪,并陪同莫迪参观大慈恩寺内的大雁塔,共同瞻仰在中印文化与佛教交流史上作出过卓越贡献的唐代高僧玄奘。

  “在新的形势与背景下,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在我看来,艺术家不应该仅仅是自我封闭的个体,更需要有社会的担当,投入对社会的热情。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与展览,为文化的传承与繁荣做一点事。”青年时期已为书坛翘楚的刘灿铭,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始,倾心于写经体学习、探索、研究,时至今日二十年来矢志不渝:“在展览之外,我的每一站都会举办研讨互动活动,通过交流,鼓励当地的书法家重视、挖掘丝绸之路的文化遗产,包括敦煌写经、简牍等,这也是为我们当代的书法注入新的活力。”

  “丝绸之路这条路,大部分地方我都去过,有时去学习,有时去旅游。这一次带着作品来,意义全不一样。此前,我更多地关注在书法本体上,现在希望更多追寻它的文化意义。”刘灿铭说。现代快报记者 徐馨儿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