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纵向垄断
负责奔驰汽车垄断案调查工作的江苏省物价局反价格垄断分局局长周高说:“奔驰案是典型的纵向价格垄断,即利用自身主导地位,对下游售后市场的零部件价格以及维护保养价格进行控制。”周高说,许多进口车的整车售价远高于海外数倍甚至十几倍。尤其是零部件遭整车生产厂大幅加价,是极不正常的现象。
南京汽车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任克非认为,除了要加大处罚力度,还需要根据市场情况,不断对相关法规进行调整,比如从垂直角度来说,售后市场的原供零配件,不能完全通过主机厂卖到4S店或者维修站,应该允许放开,直接进入到售后市场,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渠道把原配的零部件供应到市场,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垄断,促进整个售后市场的良性发展。
零整比畸高
据公开数据,奔驰C级车零整比高达1273%。这意味着,奔驰C级车全部零部件的购置价格可以购买12辆整车。随着有关部门在汽车反垄断领域频频发力,进口车企也纷纷示弱。宝马公司宣布,从去年8月11日起,下调原厂零配件批发价格,平均降幅达20%;奥迪也宣布进一步下调国产奥迪配件价格,最高下调幅度达22%;此外,克莱斯勒、梅赛德斯-奔驰也宣布进行不同程度的降价。
去年10月份,两个协会再次发布了18个国内常用车型零部件的零整比,零整比最高的北京奔驰“C级W204”车型从1273.31%下降至1172.65%,下降幅度并不大。其他大部分车型虽然下调了零部件价格,但下降的主要是高价低频零件,低值高频零件降价少,有的甚至出现涨价,例如,这18个车型发动机、变速箱总计价格下降293162元,前保险杠、后保险杠总计价格却上涨620元。
调查显示,一些汽车品牌常用易损零部件价格出现不降反涨的变化,价格下降的是一些消费者很少更换的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大件”,发动机缸体更换频度只有0.0153%,而前保险杠的更换频度则为6.2755%。有的车型的易损配件零整比甚至出现不同程度上升。降低高价低频的零部件价格会让汽车零整比出现较为明显下降,但对用车成本影响小,甚至会有隐性增加,大多数消费者并不会从中受益。许多消费者也反映在日常用车过程中对维修成本的降低感受不明显。
车企玩“试探性降价”
据了解,近几年美欧国家对不少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了反垄断调查,处罚力度空前。据美国司法部统计,自2011年首度提出指控以来,截至2013年末,共有超过20家日本公司和多名个人,因涉嫌在美国汽车市场操纵价格和串通投标被指控,总计被处以超过16亿美元的罚款。而一些外资车企向美欧反垄断部门自首,但在中国却不低头。调查发现,尽管不少车企积极回应反垄断调查,但是降价幅度与降价车型均有限,大都带有试探性质。另外,一些经销商还与车企达成利益同盟,进行“抱团垄断”。此次苏州、南京、无锡等地经销商,在奔驰公司组织下多次召开区域会议,达成并实施了固定部分配件价格的垄断协议就是典型的例子。
从2013年1月,国家发改委对三星、LG等6家境外企业开出首张针对外企的、总金额高达3.53亿元的价格垄断罚单,到对美国一家芯片制造商高通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垄断行为处以9.75亿美元的罚款,再到此次对奔驰的处罚,外资巨头在华的垄断状况让人触目惊心,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外资企业在华垄断?有专家认为,这些反垄断主角所在的行业,大都是市场化很高的行业,按照市场逻辑进行分析,只要国内有与之可以匹敌的企业提供更高质量、更好的技术以及更适当价格的产品,这些企业的价格就不敢设得那么高,这反过来也说明,国内缺乏一批在市场上可与之抗衡的企业。中国市场目前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江苏地区是中国最富裕、消费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要外资车企主动放弃轻而易举就可以到手的利润,无异于痴人说梦。
据了解,对单一整车企业的罚单,因罚款销售额计算范围和处罚额度比例不同,上下限相差巨大。车企之所以大规模试探性降价,与罚单金额存在一定的裁定空间也不无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依法加强反垄断执法处罚力度,才能让车企不再敢试探中国的反垄断底线。
记者 倪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