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零障碍”工程推行于2012年。在那之前和之后,去政府部门办事的普通老百姓,经历了完全不同的境遇。而一直参与其中的“张慧帮你问”的主持人张慧,同样也有很深的感触。对于被投诉、被监督、被评议的政府相关部门来说,一把手们也经历了一场从未有过的洗礼。
在徐州采访时,现代快报记者遇到的每一个人,回忆起过去的这几年,都有一肚子话要说。
现代快报记者 常毅 刘清香
遇到评议员,“水老虎”也不老虎了
班开玲65岁了。
这位泉山区王陵街道光明社区的主任,同时也是“金牌评议员”,在徐州已是名人。2014年年底,她担任“两参一改”的主持人,当这个笑眯眯的老太太站到台上时,被评议的8家单位的局长没想到,接下来会被这个老太太的问题问得尴尬无言,一身冷汗。
但班开玲并不觉得这是什么荣耀。“我就是希望徐州的老百姓,办事不要像我当年那么难。”每次提到评议,她都会想起2009年那个夏天,她冒着酷暑跑了8趟徐州首创水务公司,掉泪、下跪,都没能解决她辖区那96户居民的水表入户问题。
光明社区有35幢居民楼,2009年水表入户时,有96户没能完成。心急的居民们自己动手,在楼前扒出一条沟来,然后去请水务公司来接管子。“瞧,沟我们都先挖好了。”
但他们被拒绝了。“理由是我们楼间距太窄,无法施工。”事情已经过去了五六年,但班开玲提起来仍有些难以释怀,“我跑了8趟水务公司,每次都是一样的答复。” 事实上,2012年的那次“两参一改”活动后,水务公司到现场施工时,居民们发现,主水管道就在六七米外,根本不存在什么施工难度。
从春夏跑到秋冬,水务公司门槛不知跨过多少次,每次都以种种理由不给办。跑到最后,班开玲几乎绝望了,面对那位具体负责人,班开玲哭了,她给对方下跪,请求解决问题。“那小伙子跟我儿子一般大。”但问题仍没有解决。
因为水表不能入户,96户水费只能公摊,而公摊的水费多,很难收上来。水务公司一个月来查一次表,通知缴费,班开玲只好先自己垫上,再一家一家上门收费,等收上来,下个月缴水费的时间又到了。每次她都垫付1000多元,如此循环往复。
过了三年,班开玲听说2012年“两参一改” 首创水务公司要参加,接受评议,她心里激动起来。
在活动现场,班开玲意外地看到当年她朝着下跪的小伙,如今他已经当了领导。要过话筒,班开玲讲述了几年来的遭遇,并对那个小伙子说:“小伙子你站起来,你和我儿子一般大,我跑了8趟,我都哭了,给你下跪,问题都不给解决,你站起来给大家看看。”在45位评议员的注视下,那小伙子尴尬地站了起来,说,希望尽快解决。
首创水务公司总经理则现场表态:“我绝不推辞,在这里我要向你郑重地表示道歉。”
那天,45名评议员投票时,有二十七八人没投合格票。因为这是在整改之前,并没有现场免职负责人。
乘电梯下楼时,班开玲遇到了水务公司一位领导。领导笑着向班开玲求情,“他说,给他们留点脸面。”第二天,水务公司领导带队来到光明社区。当天,工人开始施工。
拖了三年多的问题终于解决了。“大家都很高兴,说‘水老虎’也不老虎了。”
也就是那年,班开玲成为了一名评议员。身为社区主任,她反映的问题看起来琐碎,却都是百姓最关心的事。2014年年底,班开玲担任当年“两参一改”活动的主持人,评议了8家单位。
现场,一名评议员向市统计局提问:“你们担负着重任,但你们究竟干了什么?经济数据、 人口普查,统计的数据有没有作假?”
班开玲将目光投向市统计局领导,“张局长,请你来回答。” ……
“那天提了很多问题,我也提了非常尖锐的问题,局长们有的回答不上来,比较尴尬,都出汗了。”班开玲说。
如今找投诉选题,没那么容易了
“再不给我办,我就去找‘张慧帮你问’!”这几年,徐州市民去政府部门办事遇到不合理的障碍时,常把这句话挂在嘴上。
徐州“零障碍”工程有三个监督主体,其中一个就是新闻监督。“张慧帮你问”栏目担起了这个重任。这个栏目2012年初挂牌,报道的第一件事,就是云龙区康馨园小区一处地下室的归属问题。
“这件事我印象特别深刻。”张慧记得,那位当事人去云龙区住建局找了两年都没有解决。女事主面对镜头号啕大哭,而当时相关负责人极力阻挡摄像镜头,连说几个“不要拍”后,摔门而去。
2012年2月29日,市作风办下达了首张问责建议书,云龙区住建局因在地下室归属问题上处置不力,相关责任人被诫勉谈话、通报批评。这件事被认为打响了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的第一枪。
徐州市的第一次“两参一改”活动,张慧在现场。那次被评议的市医保中心、社保中心、房屋产权交易中心三家都是市民投诉的热点部门。2012年5月29日,在对三单位曝光、限期整改之后,三家单位一把手面对202名评议员接受评议,现场投票、唱票,满意率低于50%的,一把手就地免职。
现代快报记者看了当时的电视画面,三位主任脸色凝重,非常紧张。在采访房产中心主任时,张慧注意到,对方的腿一直在抖。“那是在5月,群众上去投票的时候,他衬衫都被汗水打湿了。”
身为媒体人,张慧的采访在“零障碍”工程推行前后,也有不同的境遇。2007年,一名观众找到张慧。他母亲患有老年痴呆症,5年前存在银行的钱想不起来密码了,没法把钱取出来。“这事很简单,就是去公证处公证一下,提供银行需要出具的证明就可以了。”但当去采访的时候,刚走到相关科室门口,就听房间里的工作人员大喊:“站着不要动!刚拖好地,不要进来,就站在那里说!”
“当时我们确实是惊呆了。”张慧说,摄像机把整个过程全程拍了下来,当晚在电视上播出了。
采访中,她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一些单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面对媒体尚且这样,面对老百姓态度就可想而知了。”
2014年,“零障碍”工程已经推行了两年。沛县一位于女士的的孩子患了尿毒症,申请大病救助很长时间了,都没得到一个说法。张慧以于女士家人的身份打电话给市民政局救济科,工作人员详细询问相关情况后说:“我们把这个情况和沛县民政局核实后,再给您回复。”态度非常好。
“从这件事情看出,现在很多部门已习惯了在监督的环境下工作,服务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做新闻的角度说,都想找到“劲爆”的选题,但如今,“张慧帮你问”栏目很少能找到当年那样的新闻了。不过,张慧感觉许多部门态度确实好了,但服务效率还有待提高;能按规程办事了,但面对特殊的情况如何人性化处理,服务老百姓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相关部门职能交叉的问题,部门之间相互沟通较少,不能够主动作为。“我认为,这些也是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继续深入推进的理由。”
三家“老大难”成了标杆窗口单位
回想起当初“两参一改”专项评议的场景,徐州市医保中心副主任于庆涛仍然记忆犹新,“在整改期间,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不知道我们做的和市民的需求有多大差距,评议的时候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徐州医保中心自成立以来,就只有一个办事大厅,排队办事成了常态化,“夏天的时候,大厅里两个大空调功率开到最大也没有效果,我们就从冰厂里买大的冰块来降温,即便是这样,窗户上还是布满了水滴,可想而知当时大厅办事环境是什么样。”于庆涛说,一个办事大厅要服务城区接近300万人,“办事的市民队伍都排到大马路上了,很多老人一大早就搬个小板凳排队,大门一开就冲进去,冲在前面的当天可能能办好,后边的就要等第二天了。”
社保中心、房屋产权交易中心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排长队、反复跑、脸难看。
这一系列“障碍”在被电视台
问卷“零障碍”,近九成受访者感到效果显著
专家解读:“零障碍”具有可持续的内在动力
4月1日,针对徐州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现代快报随机对徐州的公务员、市民群众各一百名做了问卷调查。在希望“零障碍”工程持续多久,以及工程实施后带来哪些看得见的变化两个选项中,公务员与市民群众的感触有程度上的差别。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表示,这很正常,“零障碍”工程,会对机关公务员利益有所触动。但是一项旨在改善群众办事难的制度机制性改革,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干群大都希望工程一直持续下去
本次现代快报的调查问卷,设置的问题主要包括工程实施效果、希望工程持续时间、实施后有哪些变化,以及对各自生活产生的具体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公务员中有89.69%的人认为工程效果显著,有1.03%的人认为这“只是政府的形象工程,有名无实”。这一统计结果和非公务员相当。
在“希望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再持续多久”一项中,希望一直持续下去的非公务员比率远超公务员,分别是95.65%和75.26%。
周文彰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结果充分说明,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受到公务员和市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支持。他表示,群众感受更加突出,这是极其自然的,因为这项举措就是为群众办事着想,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群众办事方便快捷,群众是受惠主体,当然更希望这项工程能够一直持续下去。
群众对工作效率提高感受更深
在“工程实施后,最看得见的变化是什么”一项中,绝大多数都选择“政府工作人员态度更好了”。关于“政府工作人员工作效率更高了”,市民群众感触更深,有81.16%的人认可,而公务员只有56.7%认可。
周文彰表示,对公务员来说,“零障碍”工程,是对政府机关传统办事风格的一场革命,甚至是对机关公务员利益的触动。56.7%的公务员肯定办事效率更高了,75.26%的公务员希望这项工程持续下去,说明徐州市公务员群体的公仆意识和自我革命精神是值得赞赏的。当然,他们的认同度比群众低也是十分正常的。
“零障碍”具有可持续的内在动力
让群众满意,是用权的最高标准,一项旨在改善群众办事难的制度机制性改革,到底要不要继续,取舍标准就是群众的满意度和支持率。“多数人都希望这项举措能一直继续下去,这说明改革是得民心的,具备了可持续的内在动力。”
“零障碍”工程是对行政文化的再造和重塑
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
“零障碍”工程是对行政文化的再造和重塑
三年来,媒体曝光、临机处置、定点评议、公开问责,徐州通过实施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一扫以往“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机关衙门作风。“徐州的可贵之处在于,将‘把群众满意作为政府工作的追求’具体化、制度化。”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曾深入调研“零障碍”工程,对这项力图改变传统办事风格的改革深有体会。4月11日,他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专访时说,“徐州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所体现的行政文化,值得每一个地方推广借鉴。”
现代快报:徐州实施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三年了,您曾经参与过调研,您对这项工程有什么评价?
周文彰:徐州的这项改革,开始于党的十八大以前。十八大以后,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度推动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大规模开展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说明徐州这项工作抓准了,抓对了,而且徐州还力图将这项改革体现在机构设置中,体现在体制机制中,体现在行政文化中。事实上,实施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的初衷也正在于此,这绝不是一时之事,就像徐州市政府承诺的那样,它是一项永不竣工的民生工程。
现代快报:每一个时期,群众的诉求都会有所变化,这应该也是对行政机关的考验。
周文彰:每一个时期,群众的诉求都会有所变化,解决的问题还会以新的形式出现。这就要求徐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有关精神,从中寻找完善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的理论依据和原则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使之更加完善。
现代快报: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已经在全国引起热议,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对此借鉴甚至复制,您认为这个工程有什么借鉴意义?
周文彰:把群众的满意当作追求,把方便留给群众、把麻烦留给自己,这些承诺,在很多地方都能听到,但有的只是停留在口号上,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徐州的可贵之处就在于,通过对办事制度、工作机制的再造实现了这个承诺。比如通过群众评议、一票否决等等制度,甚至经过一定的程序予以法制化,将“把群众满意作为政府工作的追求”具体化了,更具操作性。在徐州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中,将群众的满意作为政府工作的追求,作为用权的标准,将公务员放到了服务者的位置上,其中所体现的行政文化,值得参照,也应该推广开。
行政文化是公共行政的灵魂。行政理想、行政观念、行政价值、行政态度、行政作风、行政道德、行政风气是构成行政文化的最重要的要素。而在所有的行政文化的要素中,核心内容在我看来就是公仆意识和服务宗旨。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就是对行政文化的再造和重塑。
所以,让群众办事零障碍,是各地都应该去做、应该去努力实现的,而徐州恰恰提供了这样一种尝试。当然,没有任何一种方式方法可以照搬、复制,而应该根据各地的需求,因地制宜创造出一套符合自己的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现代快报记者 刘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