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23版:文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5年3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闯出来的南京笑星

  “草根大民星”“南京笑星”“社区开心果”……这些不一样的外号,都指向同一个人。他是个十分有趣的人,他是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白话代表性传承人丁少华。从1984年出道以来,丁少华已经为观众带来了无数笑声,而这些笑声,也让他成为南京人喜闻乐见的南京本土相声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现代快报记者 沈梅

  

  

  痴迷相声,让丁少华跨行成为南京本土相声名人

  ■搞笑语录

  1.我身子邪,不怕影子正。

  2.我是豆付嘴,刀子心。

  3.我从来拿钱就不当钱,(丁老师胎气)当命!

  4.有人说,把他的照片放床边,避孕!放门上,辟邪!放到房顶上,避雷!

  5.从表面上看,他比我小,其实我比他大!

  6.我问我儿子:什么叫大才小用?我儿子回答我:大才小用,就是大人在外面演出发了大财,让我用,这就叫大才小用!

  ■人物简介

  丁少华,南京著名本土笑星、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民主同盟江苏省委委员、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白话代表性传承人、建邺区莫愁湖街道文化站负责人。创作了多部作品,其中,小品《爱心家园》在央视《曲苑杂坛》节目中多次播出。相声《尴尬事》,小品《珍爱生命》、《爱心家园》都曾在全国获奖。

  他的

  拼

  30年前,他曾天南海北地走穴

  

  作为南京本土相声名人,丁少华还是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白话代表性传承人。而研究、传承南京白话,也为他的相声注入了活力。

  但让记者意外的是,丁少华年轻时却是靠着听广播、看相声段子书自学成才。因为说相声是他从小的梦。“小时候,我在马路上听到广播在播相声,就会停下来听,多半是听了就能记住,记住了就模仿着表演。那时候人家说我是‘甩货’,可我却总想,要是我也能上台说相声就好了,要是我说相声的时候有人鼓掌就好了!”

  踏入社会之后,丁少华原本在无线电系统工作,但对他来说显然“入错了行”。“1984年的时候,我在单位办了停薪留职,就出来走穴了。”十多年来,他的足迹遍及浙江、福建、山东等多个省份。

  丁少华说,当时他的表演包括相声、小品还有口技表演,甚至是当主持人。而自己当时说的是普通话。“说来也奇怪,我觉得我普通话说得并不好啊,当时的辽宁歌舞团居然找我当主持人。那时候我年轻,中气足,所以还表演口技,模仿猫、狗、猪等的声音都很像。”

  走穴让丁少华成为先富起来的人。“那时候一般单位一个月的工资就几十块钱,我在外面走穴,演一场就有15块钱,收入是在单位的好多倍。”走穴还让他和不少名人有了交集,长了见识也提高了技艺:“我跟童自荣、茅威涛、严顺开、刘晓庆等很多人都同台表演过。”

  他的

  强

  多部作品获奖,自称是机遇好

  

  2000年之前,丁少华结束了走穴的生活,回到南京,在建邺区莫愁湖街道文化站工作至今。虽然当时已经是小有名气的演员,但他仍不满足,希望能成为真正的相声行内人。

  丁少华至今还记得拜师相声名家梁尚义的热闹场面。谈到当时的拜师仪式,丁少华说得很幽默:“其实,我1984年起就开始跟他学相声了,他对徒弟要求很严格。直到2006年,我才正式拜师。这就跟谈恋爱一样,谈了很多年,最后领到证了,请大家吃个饭。”

  其实,是否成为行内人,并不影响他在相声圈的影响。时至今日,他已经创作了50多个优秀相声和小品,不少作品在全国获奖。南京的很多活动也少不了他的身影,他介绍说:“每年的‘金陵五月风’少儿曲艺节目,都是我负责的。”不过说起这些来,丁少华又显得十分谦虚,他说:“我就是机遇好,其实水平有限。”

  丁少华的相声,不着痕迹,随口一说,却笑果十足。因此获得了很多南京观众的喜爱。而他在台上和观众互动时,也会“霸气”地以“病友”对台下某个观众相称。对此,记者不免好奇:“你喊人家‘病友’,人家不会生气吗?”丁少华笑着回答:“其实我是有技巧的,我说的时候不怎么望着某个特定的人,我也从来不会指着人,所以大家也不知道我到底在说谁。不过,很多粉丝都愿意我说他们,他们觉得好玩。还有人主动跟我说‘丁老师,我是你的病友哦!’”

  他的

  名

  慕名而来,“十三钗”找他当顾问

  

  多年的登台,让丁少华声名远播,不少人慕名而来。张艺谋在南京拍摄电影《金陵十三钗》期间,就曾找丁少华担任人文方言专家,给片中的小演员们教方言。当时,丁少华负责教剧组30多个预备小演员的南京话,小演员都是十来岁,其中有南京孩子,也有外地孩子,女孩居多。

  丁少华回忆,那时候他每个礼拜给孩子们上两次课,每次时间为两个小时。“我教他们的时候,没有剧本,更别谈台词了。所以我对他们进行南京话基础培训。我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原汁原味的南京话,越是土得掉渣的越好,南京味儿要浓。”

  丁少华当时为孩子们讲课的地点是在南京石鼓路的天主教堂。据说剧组当时这样安排,一方面是为了让小演员们熟悉教堂的环境,因为电影的情节就在教堂展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开记者。丁少华回忆:“剧组为此还派了两个副导演来监督我们。但他们听了一堂课,就夸我讲得好。”

  他的

  “甩”事

  每年的寒暑假

  都免费教孩子们相声

  

  “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白话代表性传承人”的称号为丁少华带来了荣誉,一般人也许会由此想到商机,但多年来,丁少华却坚持免费为孩子讲课,教他们说南京相声。据介绍,从2006年开始,丁少华就开始免费培训孩子说相声。他的课堂曾吸引一两百个孩子抢着报名,不得已丁少华举行海选,每年只选大约20个孩子。

  “我培训不收钱,有时候还贴钱。人家说我呆、甩、脑子进水了,但我还是觉得不该收钱。我觉得,我在外面演出价格不低,有收入保证,就更不应该跟这群小孩计较钱。”

  丁少华在暑假、寒假开课,不收钱,却有个严格又不近人情的规定:不能迟到、早退、请假,否则一律开除,谁都不例外。培训班至今已培训出少儿小笑星400余人,很多孩子都活跃在电视台为观众带来笑声。其中,还有两个孩子在全国少儿曲艺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也有很多人在省市少儿曲艺大赛中获奖。

  对于班上的孩子,丁少华的教育方法是“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不能不管,也不能管得太多。不然,孩子管呆了,还说什么相声呢?其实,管孩子你得懂一点心理学。这么多年下来,基本上孩子往我面前一站,我就能猜到他在想什么。很多家长说,孩子送到你这里不仅学到了相声,还学到了做人。有个孩子,他在家是个‘小皇帝’,爱赖床,上幼儿园基本上天天都迟到。到我这里,毛病改了。他第一天来上课的时候,看到我开除了一个迟到的小孩,于是特别担心,回家跟家长说‘丁老师真的会开除人!’第二天五点就醒了,催爸妈“快起来,千万别迟到了。”还有一个孩子,在作文中写道:“丁老师给我的印象就是‘说翻脸就翻脸’。”一说到这句话,丁少华就放声大笑,直夸孩子可爱,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除了坚持免费授课,丁少华也收了很多徒弟,传授南京白话。去年,在他从艺30周年之际,他又收了5个徒弟,包括江苏广播电台的资深主持人蓝天、安徽省马鞍山市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杨斌,以及三位在校生张骄、章轩然、刘嘉丰。至于自己一共有多少个徒弟,丁少华笑说:“全世界有近500人吧。我还有个美国徒弟,中文名叫何丹宁。他是来南京上学的,通过开心茶馆跟我学了一两个月。还有个肯尼亚女徒弟,在省中医院当医生。”

  他的

  “甩”话

  南京白话也要改良

  这样才能赢得更多的观众

  

  作为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白话代表性传承人,丁少华对南京话的传承现状十分担忧:“现在南京人都不会讲南京话了。老南京话他们都听不懂了。我儿子也不会讲南京话。他学校里的老师说普通话,周围邻居也说普通话,我们在家也说普通话,所以他都不讲南京话了。”

  丁少华明白:“很多家长不让孩子学南京话,认为土、低俗。”但南京话还是有其独特的魅力。只要与时俱进,做一些改良,还是能引发共鸣。“说相声的目的就是逗人笑,人家都听不懂怎么笑?所以要把南京的土话改良为现在人说的南京话。比如说有个段子“这人有多高?一米多高!”“一米多高”在南京话里原本算是个形容词,比如“高兴得一米”“高兴得一米多高”,这样使用,让“一米多高”有了两层意思,让听众会心一笑。

  而对于一些带脏字的南京话,丁少华也很注意“绿化”,由此,他的相声也赢得了更多的听众。去年7月,他在从艺三十周年之际,在开心茶馆举办了一场“我是丁少华·南京白话原创专场”,人气爆棚,门票早在开场前一个星期就卖光了,观众中还有不少外地人,“无锡人也来听,他们开着车子赶来南京听我说相声,让我很感动!”因为没看到演出的粉丝反应太强烈,不得已,他后来又在新街口举办了一场丁少华南京白话粉丝见面会,仍然是火爆异常。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