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15版:行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5年3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现代快报网
阊门寻根

  文/张晓惠

  红绿黄射灯缓缓地由高向低,向着古运河熙熙攘攘的人群迷离出七彩光柱,孩子们的欢笑声、店铺小吃的揽客与吆喝声交织出热闹非凡的七里山塘。想要一份清静,走出老街走向东边的小广场。忽地脚下有些许异样,低头望去,这脚下有字,灯光中是大大小小字体各异的同一个字:根?——根!弯下腰,蹲下身,我一个字一个字地数,整整99个“根”字!直起腰来,前面这石桥的每根桥柱上也是有着同一个字:根!转身看眼前这座阁,这座八角形楼阁,匾额上是三个大字“朝宗阁”。恍然,这是站在苏州阊门了,那无数盐城人提起的,祖祖辈辈口中念叨的古阊门了。

  那年,坐在那株老柳树下,爷爷翻着那本老旧泛黄的族谱:我们张家的祖上,是从苏州阊门移来,是洪武赶散后,迁到盐城海边来的。想起那次,在离海边不远的特庸镇。那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站在银杏树下:不知道它有几百岁了,听祖上说是洪武赶散时从阊门带过来的树苗呢!

  现在,看着这“朝宗阁”廊柱上的副副楹联:“洪武移民流散江北,姑苏寻祖仰谒阊门”,忽地有种沉甸之感。

  几年前,这儿举行了盛大的“阊门寻根纪念地”开馆仪式,无数面书写着“根”字的杏黄旗在蓝天白云下飘拂;说是这七里山塘源头朝宗阁,香火缭绕颂声四起:明初开国,太祖御文,充实江淮,迁徙移民。苏松杭嘉,集散阊门,数十万众,此上远行……说是那日,从盐城从淮安从扬州等地甚至从海外赶来的移民后裔,手捧花篮水果来到这株思乡树下,更有白发苍苍的老者,将洁白的银杏果,绿绿的皂角树枝,高举过头顶奉送到祭祖香案上……

  还有眼前这条铺着青石板通向古码头窄窄的巷子,“寻根驿站”、“寻根饭店”的幌子,在夜色里在灯光中鲜活金黄。说是这几家饭店与驿站都是盐城人开的,你用盐城话问上两句,乡音对答中迎上来的是亲戚般的笑脸;说是这里的菜肴都是苏北风味,还有“寻根一碗鲜”……

  古码头,说是那年,苏州移民们就是从这儿被遣送上船的,哭天喊地凄绝号啕,一如朝宗阁内那幅巨大的漆画所描述:一艘艘木船载着捆绑结实、蹲坐船舱的百姓,船头立官兵,迎着运河的巨浪向北徙行……

  水远路长,时代更迭,当年遣散的哭天喊地与舟楫橹声已化为遥远的记忆,现代交通的便捷与网络电波也早已使江南江都演绎成近在眼前。寻根,寻根,在我们下一代、再下一代的心中,还会知晓“洪武赶散”的历史,还对祖辈们被遣送至黄海之边盐碱滩头,“植树荒蛮,维艰生存、煮盐捕鱼,垒城漕运”的过往岁月有兴趣吗?

  幸好,还有这阊门寻根广场上寓意“九九归一”的九十九个根字;幸好,还有这承载着厚重史迹与寄托着苏州移民思乡情感的朝宗阁楼。■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