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6版:柒纵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5年1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粉丝汹涌
十年,被改变的秀场内外
  秀场内外粉丝汹涌 CFP供图
  选秀现场,个别选手在候场的间隙索性脱下鞋子让脚歇一歇 CFP供图

 2005年8月27日,李宇春以352万多票成为2005年《超级女声》总冠军。不同于她的前辈,这位歌手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科班出身,却在一瞬间成为中国偶像。

  很多人的命运在一夜之间被改变了。

  有人成了平民偶像的狂热粉丝,带来了超乎寻常的粉丝经济学;有人励志要成为李宇春一样的歌手,哪怕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有人成了评委,挽救了日渐衰落的事业。10年,又是一个轮回,这些亲历者经历了哪些改变?

  实习生 孙倩雯 现代快报记者 郝多 王颖菲 贾磊

  亲妈粉

  大妈型粉丝。像母亲溺爱孩子一样,偶像做什么,都是无限支持,即年长者崇拜如他儿女般大小的明星。

  路人粉

  路人粉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也不会天天关注明星的微博,但赶上喜欢演员的电影,还是会默默排队支持。

  私生饭

  “私生饭”是艺人明星里行为极端、作风疯狂的一种粉。他们喜欢跟踪、偷窥、偷拍明星,常做爆门牌、堵家门、监听电话等等行为,骚扰自己喜欢的明星,影响艺人及艺人家人的私生活。

  奋斗十年,还是个“知名新人”

  选秀专业户:

  奋斗十年,还是个“知名新人”

  刚直播完就在回家的路上被粉丝“围攻”,她第一次感受到选秀带来的“鲜花和掌声”

  27岁的赵姝是杭州富阳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她都调侃自己是“选秀专业户”。2004、2005年,选秀红得发紫的时候,她一年中参加的大大小小的选秀节目,有20多场,“几乎跑遍了全国一半的地方。”

  在选秀的这份成绩单上,赵姝的“分数”非常漂亮,2005年莱卡我型我秀全国20强,2006年梦想中国全国六强。除此之外,2006年,赵姝还同时参加了超级女声,并在杭州赛区20进10时退赛,这在当时甚至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退赛的原因,只是因为和央视的梦想中国时间上冲突,权衡许久,赵姝选择了央视——这个在她看来更大的舞台。

  赵姝从小爱好唱歌,中学考入艺校,那时起她就开始关注选秀节目,在大家还不知道超级女声时,她就已经收看了2004年第一届的超级女声,那时,赵姝只有16岁。也就在那一年,赵姝参加了家乡富阳市的一个小型选秀比赛,这也是她第一次接触选秀。

  第二届超级女声,赵姝从观众变成了参与者,只不过,第一次参加如此“大型”的比赛,年纪较小的她还是有些紧张,成绩不尽如人意。

  第三届超级女声,赵姝继续征战,已经积累了舞台经验的她,一路过关斩将,杀到了杭州赛区的20强。那时有一场直播刚刚结束,卸了妆准备回家的赵姝,在路上被粉丝们“围追堵截”,“当时真的就是傻眼了,很多人都冲上来追着我要签名,要和我合影。”赵姝说,她当时真的愣住了,“怎么会有这么多人认识我。”

  很快,赵姝有了自己的粉丝群——“树叶”,全国各地的歌迷们自发成立了45个歌迷群,还有主会、分会,并设立会长,副会长。

  再之后,因为退赛参加梦想中国,赵姝再一次被推上了娱乐的“头条”,“当时就是我写的一篇博客,讲述这个事情,居然有100多万的点击量,记得那段时间,不仅我的电话被打爆,我亲戚的电话都被打爆。”

  “梦想中国到了后面,要通过投票来决定胜负。”为了给女儿拉票,远在富阳的赵姝爸爸妈妈,把女儿的照片、投票方式印成海报一样的“传单”,到处发放,有车的地方乘车,没车的地方就走路,赵姝家里的亲朋好友也都被拉进这支大军,“我听说,大夏天,我爸爸累得汗流浃背,挨家挨户地发,还走穿了一双鞋。”为了女儿,赵姝的爸爸妈妈甚至把海报都发到了上海。

  “能走到今天,最感谢的还是父母。”赵姝说。

  就像冬天的一盘热菜,很快就冷了

  曾经的“快男”:

  就像冬天的一盘热菜,很快就冷了

  小冯从没有对选秀抱有过多的幻想,“学我们这行的,多多少少都有点看透了。”

  26岁的小冯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出身于舞蹈世家,后来喜欢上唱歌,于是就开始往这条路发展。

  2010年,他参加了快乐男声的比赛,并获得南京唱区8强。这是他第一次参加选秀节目,而最初参加的原因,和很多当红明星一样,“只是为了陪同学一起去玩玩。”

  小冯回忆,当时选秀节目正红,同学问他,“快男,你去吗?”“那就去呗。”简单的对话后,两个大男生就赶到南京赛区的报名现场,“好像是在大桥南路的一个酒店,是一个海选地点。当时报完名后,每个人有一个编号,然后就开始等待。”轮到小冯时,他唱了一首陈奕迅的《谢谢侬》,“毕竟是第一次,还挺紧张的,我记得当时是三种情况,一是直接拿PASS卡,二是待定,三就是淘汰。”小冯说,他唱完后,评委什么都没说,“我当时觉得没戏了吧。”

  回家的路上,评委追来电话, “让我再去录一遍。”这之后,小冯拿到了南京赛区50强的入场券。

  但凡大一些的选秀节目,都会有大家住在一起集训的日子,再之后淘汰,多少让人伤感,这样的情感对于小冯也不例外,“快男时,我们有三个兄弟玩得特别好,20进8的时候,我第一组第一个就晋级了,但他们俩被分到一组PK,当时那种感觉,很难说,因为知道有一个肯定要走了。”

  南京赛区8强去湖南参加比赛,第一场就全部被淘汰,“我们都可以包机回来了。”小冯调侃道,在他看来,选秀中的这种离别情绪,是他印象最为深刻的。

  小冯从没有对选秀抱有过多的幻想,“学我们这行的,多多少少都有点看透了。”小冯说,无论是学唱歌还是学表演或是学跳舞,舞台和选秀其实就是一种经历和锻炼。

  小冯说,很多人拿奖后,说这是自己梦想的舞台,“其实那些都是场面话,当局者迷。”

  快男之后,小冯也陆陆续续参加了一些选秀,获得了一些名次,比如入围中国流行乐金钟奖、上海世博会全家都来赛日冠军、江苏明星唱翻天年度亚军,但说起选秀,他仍然很淡然。

  “学我们这个专业的,无非是几种出路,做老师、改行、做艺人。艺人要出道,选秀是最直截了当的方式,不然就是北上广漂着,录小样送到各个公司去,或者是网上拍视频,等待机会。”小冯说,选秀在他看来,更像是一个塑料袋,提供了便利,但到了一定程度,大家就会觉得它污染环境了。

  “选秀已经快到瓶颈期了,现在一些选秀节目,即使是冠军,大家也不知道他们是谁。”小冯说,就像冬天的一盘热菜,很快就冷了。

  现在的选秀节目,“奇葩”越来越多

  选秀节目评委:

  现在的选秀节目,“奇葩”越来越多

  新人源源不断,很多曾经风光无限的选手到最后也只是昙花一现

  陆姝羽从2005年开始担当选秀节目的评委,大大小小的节目,她自己也记不清去过多少个。但是近几年,她渐渐不大愿意再去趟这个“浑水”了。

  陆姝羽说,如今很多人参加音乐选秀,目的已不像最初那样“纯粹”,“有的人根本不是为音乐而来,参加比赛就是为了博眼球,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节目中,奇葩越来越多。”

  “现在不少90后甚至00后来参加选秀节目,有很多人自我感觉过于良好,评委提一点建议就立刻反驳,根本碰不得,素质较低的,甚至恶语相向,真正实力强劲又能虚心受教的选手已经不多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选秀节目中依旧有不少实力强劲的选手,他们,也是评委们最想见到的,“之前《中国好声音》的选手金池,虽然年纪不小,但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和生活体验了,在拥有好唱功的同时能够将情感带入歌曲中,像这样的选手大家都喜欢。”

  不少人想通过参加选秀节目来满足自己成名的欲望,对此,陆姝羽认为“拿下冠军并不意味着日后可以一帆风顺,这拨人走了,下一拨又来了,新人源源不断,很多曾经风光无限的选手到最后也只是昙花一现。”

  陆姝羽认为,选秀节目之所以到今天还这样红火,主要是各方面有“需要”,“参赛者需要这样的节目来展示自己,电视台也需要通过节目提高收视率。”

  有钱去“粉”时,偶像却已不新鲜

  90后粉丝:

  有钱去“粉”时,偶像却已不新鲜

  2009年“快乐女声”亚军李霄云,曾一度是22岁南京女孩陈婷生活的重心

  2009年“快乐女声”亚军李霄云,曾一度是22岁南京女孩陈婷(化名)生活的重心。

  高一时,陈婷第一次在电视上看见李霄云,“当时在跟家人聊天,她开口唱张信哲的《说谎》时,大家瞬间安静了。”从此,这个90后女生的生活中多了一个特别的存在。

  在这之前,陈婷不是没喜欢过其他选秀歌手,但从没有一个人让她如此“崇拜”,“李霄云不会假惺惺作态,总是默默地做很多事。”

  快女比赛期间,陈婷每天都会为李霄云投票,身边不少同学也被她拉着“入伙”。除了不停拉票,陈婷每时每刻都关注着李霄云的日常生活,“那时候有时间就泡在贴吧里,生怕错过什么。”

  最终的总决赛中,李霄云发挥良好,取得亚军,可在陈婷心中,冠军的位置永远属于自己的偶像。赛后,只要李霄云来南京,活动现场都会有陈婷的身影,有时她甚至逃课去参加。

  听说偶像要在北京办个人演唱会,陈婷更是早早就做起了准备,为了买张VIP门票,她有时连饭都不吃。终于,高二那年暑假,陈婷和朋友瞒着父母,如愿踏上了北上的火车。

  粉丝们为了自家偶像,和其他选手的拥护者“掐架”是常事。“我姐喜欢郁可唯,我们经常为比赛的事情争,之后就各种互相鄙视,有时候好几天都不讲话。”

  有众多粉丝的支持,李霄云一直是当年的人气王。然而,随着比赛的余温渐渐散去,粉丝也一点点流失,时至今日,连铁杆粉丝陈婷自己都不得不承认,李霄云已经“过气”。“刚开始的时候还会‘自欺欺人’,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上一次见到李霄云,还是两年前了,回想起来,她有些“心酸”,“上学的时候,我没什么钱,现在终于快要有自己的收入,她却没反应了。”

  粉丝这盘生意经

  一百年前,中国就有了梨园戏迷;上世纪60年代后,雷锋成了无数中国人榜样式的“偶像”;“四大天王”时代,造就了一批狂热追星族;2005年的“超级女声”之后,人们迎来了“全民皆粉丝”的年代。从暗恋、追星,到造星、捧星,选秀节目使得粉丝掌握了前所未有的主动权。与此同时,让粉丝感受到偶像“诚意”的同时,赢得庞大的粉丝市场,成为众多业内人共同的目标。

  粉丝的50年

  从榜样到暗恋,如今全民皆粉丝

  一百年前,中国就有了梨园戏迷。因为热爱戏曲文化而结缘,戏迷人共同追逐“名角”、为戏痴狂,在台上演员的唱念做打之中,品味着千回百转的戏剧人生。

  到上世纪60年代后,雷锋成了无数中国人榜样式的“偶像”。几十年里,雷锋作为一个标杆,被人们敬仰学习。

  从80年代起,政治性偶像开始向大众化偶像过渡。家家户户的录音机里传出了《甜蜜蜜》的音乐,邓丽君等以通俗歌曲唱出内心情感的歌手,成为中国人的第一代“平民偶像”,“歌迷”群体应运而生。

  20年前,四大天王的火热,使得歌迷们不仅限于追捧歌曲,众多狂热者,开始了追星的道路。疯狂热爱或心生暗恋的追星族们,跟着明星的脚步到达了他们所在的每一个角落。

  而谐音英语“fans”的名词“粉丝”的流行,则是从2005年开始。那年,“超级女声”火遍了中国的大街小巷。这些来自草根的明星,通过令人耳目一新的选秀节目,瞬间吸引了不限年龄、性别的观众群。“玉米”(李宇春的粉丝)、“凉粉”(张靓颖的粉丝)等等群体的横空出世,让很多人感叹,“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民皆粉丝的时代。”

  粉丝变身

  一张选票,参与了造星全程

  这些通过选秀节目而为人所知的普通人,在大众推动下,逐渐从平民成长为明星——电视观众用手机短信投票的方式,参与到了造星的全过程。

  当时的手机投票,让许多人感到了激动和慎重。不少80后至今还能回忆起,自己当年抢过同学手机,为偶像投票的情形。而偶像们在荧屏上的PK,更激发了粉丝们“行动起来”,拉票、组团、舞荧光棒、在网络上为偶像展开口水战……如今,在粉丝数、话题量、关注度至关重要的“微博时代选秀办法”下,粉丝们更加脱胎换骨,从被动地暗恋、追星,到主动地造星、捧星,掌握了前所未有的主动权,并成为了整个社会关注的庞大群体。

  “超级女声”的成功,让选秀节目一度呈现井喷态势。2006年,从中央台到地方台,几乎个个都在举办自己的选秀节目。以至于2011年10月,广电总局专门下达了“限娱令”,要求“全国卫视选秀节目一年加起来总量不超过10档”。

  尽管如此,繁多的选秀节目,以及层出不穷的新生偶像,还是让观众和粉丝们有些眼花缭乱。

  粉丝经济

  市场巨大,会玩的人不多

  按照当代英美学术界著名的大众文化理论家约翰·费斯克的界定,粉丝就是“过度消费者”。也就是说,粉丝不仅仅是各自偶像们的崇拜、欣赏群体,而且是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会通过包括消费在内的各自方式,表达对粉丝的热爱。这一现象,形成了独特的“粉丝经济”。

  从购买偶像的CD,观看他们的电影、参加演唱会,到去偶像开的店铺消费,以及购买一些偶像周边产品,忠实粉丝们愿意倾其所有地为偶像花钱。

  这种消费,促进了娱乐业的发展和繁盛。所有深谙此道的人都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成功。

  相比于不少在大城市开餐饮店、最后纷纷宣告关门的明星,感知过粉丝力量的选秀明星,似乎更懂得粉丝的心理。比如“超女”出生的周笔畅,自从2011年在北京鼓楼开了第一家服装店后,如今已将分店开到了上海和成都。不少人认为,这很大程度上和她经常来店、让粉丝感受到她的存在有关,这也成为了粉丝们支持这家店铺的最大理由。

  不过,业内人士觉得,这些还远远不够。音悦Tai董事长兼CEO张斗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动粉丝的口袋”之前,最重要的是做好对粉丝的服务,这样才会出现均衡的产业结构。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