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14版: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5年1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现代快报网
“霹雳作战计划”偷袭西柏坡破产始末

  1948年5月,中共中央从延安迁至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国民党北平最高军事长官傅作义趁中共中央总部立足未稳,制定了一个偷袭西柏坡的“霹雳作战计划”,准备对西柏坡发起“闪电式”进攻,企图一举摧毁共产党首脑机关,共产党一旦群龙无首自然不战自溃。这就是傅作义所谓“黑虎掏心”“一剑封喉”的绝杀术。然而,此时的北平城内到处有共产党的眼线,就连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也是中共秘密安插在傅作义身边的地下情报员,偷袭西柏坡的“霹雳作战计划”,早已传到中共核心高层。

  傅作义制定“闪电计划”

  傅作义是一代抗日名将,外号人称“七路半”。其意是傅作义虽然不是八路军,也就只差半点儿了。有关“七路半”这个称呼,来源众说不一。有人认为这个说法最初来自日伪,因为傅作义作战比较积极,一些战术作风类似“土八路”。

  傅作义在抗战期间比较亲共也是一条理由。1938年,傅作义曾经大量接受共产党员进其部队工作,借鉴八路军的政治工作和作战方法。当时傅作义只有两个师,而这两个师的政治部主任阎又文、康保安竟然都是共产党员。虽然后来傅作义和共产党打了两年多内战,且一度被共产党恨得咬牙切齿,但香火情未断,绥远和平起义,这两位政治部主任都是傅作义方面的代表。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傅作义的军队从上到下作风俭朴。傅作义本人布衣粗食,在国民党军政人员中比较罕见,在正统的国民党官员眼里看来,这就有点儿像共产党的“土八路”。这样一来,傅作义被叫做“七路半”也就见怪不怪了。

  著名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蒋介石损失上百万军队,蒋氏准备南撤,以图东山再起。一连几天,傅作义陪同蒋氏父子一行视察华北战区的机械化快速部队,在北平南苑机场检阅了野战部队的分列式,召集高级军官训话等等,但是绝口不提南撤的事情。直到蒋介石终于忍不住询问何时南撤,傅作义才婉转地向蒋介石请示说,华北“剿共”总司令部制定了一个偷袭西柏坡的“霹雳作战计划”。蒋介石果然被吸引住了,傅作义指着地图解释:“毛泽东的老巢西柏坡距我军保定前线仅有百余里路,根据情报,目前共军主力远在山西、绥远和中原地区,石家庄和西柏坡仅有一些地方部队和警卫团驻守,总兵力不过万余人。如果我们派遣机械化快速兵团十万大军,再联合山西方面的阎锡山,出其不意闪电一击,两天之内必定直捣西柏坡,收复石家庄,一举歼灭共军首脑总部。”蒋介石眼睛盯着地图不作声,脸色冷峻。儿子蒋纬国抢先开了口,这个年轻人曾在德国学习过装甲兵,又在美国学习飞行,对于“闪电战”情有独钟。他兴奋地说:“我看这是个好主意,有时候一招妙棋可以扭转整个战局,比如1939年德军电闪波兰、日本偷袭珍珠港……”

  本来,蒋介石对于主动放弃华北一直心有不甘,心情矛盾,犹豫不决,但是招架不住国防部的坚持才勉强同意南撤。没想到傅作义抢先提出突袭闪电战,擒贼先擒王的计谋,十万大军偷袭兵力空虚的西柏坡,一举摧毁共产党首脑总部,活捉毛泽东,正好解除蒋介石心头之患。这简直就是投其所好,怎能不令蒋介石怦然动心?退一步讲,即使此战术无法达成战果,也能从背后大大牵制共军行动,缓解淮海战场的压力。

  宋美龄一个电话把蒋介石叫离前线

  就在蒋介石召开军事会议,布置作战计划的时候,幕僚长陈布雷接到一个紧急电话,原来是蒋夫人宋美龄从上海打来的。蒋介石听完电话脸色大变,从面部表情看得出他很生气,甚至有些情绪失控。陈布雷试图劝他,但没有作用。会议还没结束,蒋介石就匆匆离开,直奔机场,弄得所有的人目瞪口呆,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是蒋大公子蒋经国,在上海搞经济改革“打老虎”出了乱子,打到了孔祥熙、宋霭龄夫妇的儿子孔令侃头上。宋美龄为救亲侄,去找蒋经国说情,不料蒋大公子铁面无私,根本不买账,宋美龄一气之下使出最后的“杀手锏”,直接向蒋介石“告御状”。蒋介石勃然大怒,中断会议赶往上海“救火”。

  蒋介石这一走,傅作义被搞得哭笑不得。连普通的人,办事都要分个轻重缓急,天下大事,生死存亡,还有什么比偷袭西柏坡这样重大的军事行动更重要呢?蒋介石的猝然离去如同釜底抽薪,不仅抽掉了傅作义原本就不大充足的信心,而且那些许诺增援的飞机、坦克和中央军也都化为泡影。因为没有蒋总统亲自下命令,南京国防部是决不会给傅作义一兵一卒的,这就给尚未开始执行的“霹雳作战计划”蒙上了一层“不祥”的阴影。

  “美龄”号专机从南苑机场腾空而起,离开北平古城向着上海滩十里洋场飞去,这是蒋介石统治生涯中最后一次北平之行。蒋介石赶到上海,停止了这场旨在“关注民生”的经济改革,蒋经国六亲不认,试图挽救蒋家王朝覆灭命运的雄心壮志轰然破灭。而北平城里的傅作义,还在硬着头皮开始执行“霹雳作战计划”。

  傅作义以保定第四十四军为主力,集中北平附近的骑兵四师、整编十二旅、暂编三十二师等,共计6万多人组成快速突击兵团,另有空军数十架飞机在上空掩护,地面第三十五、三十六军策应,号称“十二万大军”。先头部队在空军掩护下,分乘400辆汽车携炸药百余吨,兵分两路向西柏坡发起“闪电式”进攻。为确保进攻的突然性,各参战部队进行了严格保密,对外放出风声说是军事演练,所有人一切行动都在夜间进行。

  傅作义的作战计划到了毛泽东手上

  戒备森严的华北军事会议结束不到24小时,西柏坡就拉响了敌人进攻的战斗警报。最早的这份情报送达周恩来手中时,西柏坡村的打麦场上正在隆重放映前苏联红色电影《列宁在十月》。

  电影放映不久,一位值班参谋找到场内的周恩来,小声附耳低语不知说些什么。当时中央领导都在看电影,位置是打麦场中央。周恩来没有惊动兴致勃勃的毛泽东,悄声离开放影场。已经等候在场外的吉普车载上周恩来,快速驶向军委作战部。傅作义十万大军阴谋偷袭西柏坡,企图一举摧毁我中央领导机关,这是北平地下党率先向党中央发出的警报。不久,军事情报部门也收到同样的情报,证实傅作义正在实施一场大规模的闪电偷袭行动。周恩来眉头紧锁,预感到事态的严重性。

  的确,傅作义的情报也很准确。当时华北解放区的兵力十分空虚,主力部队都集中在山西、绥远和承德,西柏坡外围和石家庄仅有七纵队3个旅,即使距离最近的第二兵团三纵也在100多公里外的涿鹿一带,赶回救援至少需要3天时间。但周恩来没有惊慌,马上与聂荣臻通了电话,命令华北军区集中所有部队包括地方民兵,立即行动起来投入保卫西柏坡的战斗。然后吩咐值班参谋不要惊动任何人,等电影散场后,再把毛主席、朱老总接到军委共议大事。

  面对垂死挣扎的傅作义,毛泽东胸有成竹地说,三国时候孔明唱了一曲《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百万大军。共产党也要唱一台“空城计”,可是我们不在城头上唱,要改在报纸和电台上唱,好让傅作义和蒋介石听到。毛泽东回到驻地,连夜为新华社写了两篇电文稿,题目分别是《华北各省首长号召保石路沿线人民准备迎击蒋傅军进扰》和《评蒋傅军梦想偷袭石家庄》。

  毛泽东的这曲“空城计”还真显灵,傅作义听完新华社广播不禁仰天长叹:如此绝密作战计划也被披露,说明自己的长官部已渗入“匪谍”,毛泽东真是用兵如神。他浑身无力,一屁股瘫坐在沙发上。傅作义想得一点没错,他身边最大的“匪谍”,就是自己心爱的女儿傅冬菊,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共产党的严密监视之下。既然共军对自己的作战计划了如指掌,傅作义赶紧向已回南京的蒋介石请示退兵,十万大军偷袭西柏坡的“霹雳作战计划”宣告失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