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3版:核心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5年1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人社部昨回应相关热点问题,否认“公务员涨薪60%”
公务员人均月薪将上涨约300元
我国社保费率将适时下调
  CFP供图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3日在京举行2014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在会上回应了近期社会关注的公务员涨工资、中国社会保险费率等有关问题。据新华社

  部分公务员工资已上涨消息不实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回应了媒体关于有些部委的公务员工资已经上涨的报道。他表示,消息并不属实。“目前我们部里正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细则,对于完善工资制度,各地也需要结合本地实际来拟定具体的实施办法。”李忠说,“所以,关于完善工资制度的实施,应该说还有一个过程。”

  此外,李忠表示,这次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完善工资制度要在严格编制和人事管理纪律的基础上进行,各地各部门按照统一的部署,目前正在进行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的集中治理,没有完成这项治理的不能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完善工资制度。

  “就我了解的信息,‘吃空饷’这项工作集中治理都还在进行之中,所以目前网上传的部分地方和部门已经因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完善工资制度增加了工资的消息都不属实。”李忠说。

  本轮涨薪三大特点

  针对有媒体关于这次公务员涨薪幅度能够达到60%的报道,李忠也进行了回应。他表示,报道并不准确。

  李忠首先介绍了这次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三个主要特点。

  1

  特点

  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同步进行。李忠表示,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实行退休费制度,个人不用缴费。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要实行个人缴费,但是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中没有考虑个人缴费的因素,而且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基本工资标准已经多年没有调整,在推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时,国家决定适当提高基本工资标准,以尽可能使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个人缴费后的当期收入不降低,为顺利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创造条件。

  2

  特点

  重在优化工资结构。李忠说,按照现行工资制度,公务员工资分为三部分,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也是三部分组成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

  “按照工资不同组成部分的功能定位,合理的工资结构应该是基本工资占主体,其他工资项目为补充。”李忠介绍,这次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将通过调整机关工资标准,并将部分津贴补贴或绩效工资纳入基本工资,适当提高基本工资的比重。

  “在完善工资制度的同时,冻结规范津贴补贴工资增长,各地各部门不能自行提高津贴补贴水平和调整津贴补贴标准,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改革性补贴政策和考核奖励政策。今后要通过建立基本工资标准的正常调整机制等措施,逐步实现基本工资在工资中占主体。”李忠说。

  3

  特点

  进一步体现工资待遇向基层倾斜。李忠表示,我国机关事业单位近4000万在职人员,有近800万人在乡镇工作,他们长期工作在一线,条件相对艰苦,工资水平普遍相对偏低。

  他表示,为落实中央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稳定基层工作队伍,鼓励人员向基层流动,将通过建立乡镇工作补贴制度,适当提高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

  月人均实际增资约300元

  李忠表示,从这次完善工资制度的特点,可以看出,首先这次调整基本工资标准要将部分规范津贴补贴纳入基本工资,在基本工资标准提高的同时,规范津贴补贴要按相同的额度相应减少,这部分收入并没有增加。其次,这次调整基本工资标准,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同步进行,增加的基本工资大部分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个人缴费的改革成本。

  “考虑这些因素,实际增资幅度并不大。按全国平均水平计算,月人均实际增资300元左右。”李忠说。

  此外,他还补充说明,由于基本工资实行全国统一标准,而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因各地工资水平的不同存在差异,对工资收入水平较高地区的部分人员,这次增加的工资可能不足以完全弥补个人缴费,当期收入还会有所下降。

  中国社保费率全球第一?

  人社部:这个说法不准确

  目前社会保险总费率超40%,总体偏高,将适时下调

  此前有媒体称,中国社会保险费率全球第一,认为社会保险费率应该尽快降低。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中国社会保险费率全球第一”这个说法不准确。

  李忠介绍称,中国社会保险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保障项目还是比较全的,包括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险种。就养老保险来说,在统一养老保险制度以前,各地高度分散,费率高低也非常不一致。综合五个险种的主要情况来看,目前我们国家各项社会保险的总费率超过了40%,用人单位占大头是30%,总体是偏高的。

  李忠表示,中国确实存在缴费基数偏高、部分险种基金结存较多、地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2014年,各项社会保险的总结存是5.22万亿,在这个总结存里面,除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之外,其他三项保险基金结存的可支付月数都偏高。但是这些基金结存分布也很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省。

  李忠指出,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适时适当地降低社会保险费率,为此国家也都采取了一些措施。李忠称,今后,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按照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方向,社会保险费率还是会适时下调的,但是各个险种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总的来看,要通过适时适当下调社会保险费率,来有效地平衡国家、单位和个人的负担。

  就养老保险来说,目前还主要是进一步扩面征缴,夯实缴费基数,提高参保缴费能力。从长远看,养老保险也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拓宽资金的筹集渠道,以增强收支平衡能力,为降低费率创造条件。

  就医疗保险来说,主要是通过完善费率和待遇调整机制,鼓励各地结合职工医保门诊统筹,来适当调整个人账户的政策,理顺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的基金结构,指导有条件的地方适时适当降低医疗保险费率。

  在失业保险方面,今年要修订失业保险条例,结合修订条例,在明确失业保险保障生活、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基础上,根据各地的基金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研究合理确定失业保险费率和建立费率调整机制,适当降低费率。

  在工伤保险方面,主要是实行行业差别费率,目前是分为三类,这个还比较粗,下一步要进一步细化行业费率,同时强化费率的浮动机制,从总体上来降低工伤保险的费率水平。

  至于生育保险,今年将结合出台生育保险办法,将现行费率适当下调。

  李忠表示,通过以上对五个社会保险分别的考虑,从总体上来降低社会保险的总费率,以适当地减轻企业的负担。

  据中新网

  《人民日报》发文

  社保并非万能

  个人要未雨绸缪

  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人们最朴素的人生愿望。然而,理想虽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十一连涨”后的养老金不能很好地满足老人的生活所需。

  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状况同样不尽如人意:2013年我国有19个省份的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收支缺口合计1702亿元,很多省份是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勉强维持基金的正常运转。

  比现实的“骨感”更令人担忧的,是人们认识上的误区——总以为社会保险是万能的,能够无限度地满足所有人的养老需求。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布的东南亚地区养老和退休报告显示,我国有63%的居民认为退休养老要靠政府,仅有9%的居民认为退休自己负责。

  事实上,一个健康的养老保险体系,应该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商业保险共同组成,这其中,社会保险提供最基本保障,企业年金、商业保险也是保障“老有所养”的主要力量。受到运行目的、风险控制等因素影响,作为提供托底的社会保障,其运营效率、服务水平等方面,较商业保险都有较大差距,不能期望社会保险将所有的事情都办好,实现“老有所养”,还需要企业和个人未雨绸缪,做好社会保险之外的功课。

  与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中社会保险占“大头”的情况不同,美国的养老保险体系中,40%是由社会保险负担,40%依靠企业年金,20%依靠个人购买商业保险。世界上167个实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中,有1/3以上国家的企业年金制度覆盖了约1/3的劳动人口,丹麦、法国、瑞士的年金覆盖率几乎达到100%,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也在50%左右。在很多发达国家中,企业年金制度已经成为法律强制的养老保险制度得到全面推广。

  反观我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3亿人中,仅有5%的参保人员同时拥有企业年金保障。个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更是寥寥无几,中国人均长期寿险保单持有量仅为0.1份,远低于发达国家1.5份以上的水平。

  解决养老难题,除了继续织密基本养老保险大网外,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势在必行。在加大税收优惠的同时,国家也需要通过各种法规,逐步引导企业将企业年金制度作为基本的职工福利建立起来,成为基本养老保险之外的第二张大网。

  而强化作为第三张大网的商业保险保障功能,要真正挑好这副担子,保险公司要加强自身在产品开发、资金管理方面的能力建设,为社会提供更高水平的养老保障,真正成为人们“老有所养”的重要支撑。据《人民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