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10版:世间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5年1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几分钱就买到个人信息
骗子能轻松“看人下套”

  刚买过机票 ,接到“航班改签”电话

  “领导”打电话过来,还喊出了你的名字

  “法院”发来的传票,上面有你的身份信息……

  不同于过去类似“钱转到这个账号上”的“普遍撒网”的短信,如今诈骗电话和短信越来越有针对性。民警指出,相比于过去,如今,骗子抓住不同市民群体,“精准设套”,让人们防不胜防。因此,市民必须得主动防范,在进行下一步操作前,一定要明确核实情况。现代快报记者 王颖菲

  “航班改签”骗局

  “您预订的航班目前取消,需要退票或改签,您可以拨打客服电话……”这样的短信,让不少市民信以为真,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最近刚好购买过机票,所以毫无怀疑,直接拨打了“客服电话”。

  接通后,对方声称要支付一定金额的手续费,并给出一个银行账号和一串“代码”。当市民根据要求,将代码输入转账金额后,卡里的钱瞬间被划走,被划走的金额,正好是“代码”的数字。

  “领导来电”设套

  和它相似的,前段时间,“明天到我办公室一趟,有事找你”的电话,也让不少人“中招”。南京市民小孔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她曾接到这种电话,当时莫名其妙,询问对方“您是哪位”,对方马上回复,“领导你都听不出来吗?”因为经常和各个公司的老总打交道,小孔没敢贸然挂电话,更关键的是,对方叫出了她的名字。直到三五分钟后,对方还是执意让小孔“好好想想”,她才意识到,“不会是骗子吧。”

  为何骗局越来越精准?

  你的个人信息,可能几分钱就能买到

  此外,给市民发送带有身份信息的法院传票、装作电商客服、假冒婚恋网“意中人”等点对点的诈骗电话或短信,给人们设下了目标精确的陷阱。

  这么精准的个人信息,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南京市公安局治安巡逻管理警察支队的安警官告诉记者,在行骗之前,骗子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人们的信息。据了解,一些单位的工作人员会与犯罪分子勾结,倒卖公民个人信息。不法分子甚至将这些个人信息分成不同类型的“数据包”,例如掌握单位现金的财会人员、本身财力雄厚的富豪、正在找工作的求职者等,最便宜的每条只要几分钱。

  对此类行为,公安机关也曾严厉打击。专家指出,除了应对非法倒卖个人信息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同时也应加大对相关单位部门的监管力度和法律的惩处力度。

  民警提醒

  个人私密信息不要轻易泄露

  安警官提醒,如今很多公民个人信息在社会活动中都需要被公开,“信息公开不要怕,但涉及个人绝密、隐私等必须十分留心,主动防范。”比如,向银行提供各种复印证件时,可在后方加注“仅限银行内使用”,防止复印件被不法分子拿走从事违法行为;在社交平台上与陌生人交流时,不要轻易泄露手机号、家庭住址等私密信息;收到快递后,将个人信息撕去或涂抹掉。

  此外,一旦接到涉及钱款的电话或短信,一定要明确核实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