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8版:12.13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12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寻访第13站:煤炭港遇难同胞纪念碑
30年,他每个冬天都来
“看看这里,淌淌眼泪,想想哥哥”
  向远松老人献上鲜花寄托哀思 现代快报记者 马晶晶 摄

  刚进入初冬的南京,比往年似乎更冷一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煤炭港遇难同胞纪念碑前的落叶,堆积满地,风吹过后,簌簌作响。这声音,把86岁的向远松带回了77年前,那记忆中一辈子都抹不去的一幕幕,同样发生在初冬,向远松的哥哥和叔叔,惨死在日军的枪刀下,煤炭港成了他一生的牵挂。“快报每一篇报道我都看了,我觉得,我应该把我的亲身经历,说给更多的人听。”上周,向远松拨通了现代快报热线96060,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现代快报记者 陈志佳 刘伟伟

  1952年,向远松因工作原因去了云南,隔几年才能回南京一次,回来最大的牵挂,就是到煤炭港看看。1984年,向远松老人退休回到南京,每年的12月,老人都会乘坐公交车,来到煤炭港,转一圈。“您每年来一次,都做些什么?”几分钟过后,记者的话把老人从思绪中拉回。听到这句话,本来安静的向远松老人,瞬间动情,眼泪落下来,“我来,就是看看这里,淌淌眼泪,想想哥哥。”向远松老人说。风吹起落叶,远处滔滔江水,仿佛声声呜咽。

  纪念碑前,老人一字一句读碑文

  “屠杀发生的那几天,天气比现在还冷。”在煤炭港遇难同胞纪念碑前,老人拂去碑前的一片落叶。77年前,9岁的向远松亲身经历的那场惨绝人寰的屠杀中,他的哥哥和叔叔被日军残暴杀害。

  方家营与老江口的路口向南约100米,就是煤炭港纪念碑的所在位置,建于当年日军屠杀的煤炭港长江汉河口遗址桥头上,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主要遗址之一。

  纪念碑的右边就是当年日军抓捕关押放下武器的士兵及平民的仓库遗址。77年前,这里密布着铁路线,大量的煤炭从这里输送到首都电厂,之后,日军发起惨绝人寰的屠杀。向远松老人站在这里,一字一句读着碑文,当年的情景在眼前重现。

  碑文记载,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七日,日军从各处搜捕我已解除武装之士兵及平民三千余人,拘禁于煤炭港下游江边,以机枪射杀;其伤而未死者,悉被押入附近茅屋,纵火活焚致死。内有首都电厂职工四十五人,即死于此难。兹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特立此碑,悼念死者,永诫后人,铭念历史,振兴中华。

  “献上一束花,告慰逝去的同胞。”当天,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8名学生代表和向远松老人一起,为纪念碑献上花束。

  在煤炭港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向远松给同学们讲述了1937年南京沦陷前夕,直到12月中旬,那段令他终生难以忘怀的噩梦般的经历。

  被逼在寒风中

  跪了近8小时

  向远松出生于1928年9月,南京沦陷时刚9岁。向远松祖籍湖南,民国时期举家迁入南京,生活在老下关宝塔桥一带,“我的父母都在当时著名的和记洋行里做工。”1937年12月12日,闻听南京破城在即,老下关一带的有钱人,纷纷拖家带口离开了南京。“12日晚上,我和11岁的姐姐,还有爸妈就都被送进了难民营,”向远松说,“难民营就是一座寺庙,我们在里面躲了一天两夜,直到14日清早,又被赶了出来。”出了难民营,来到宝塔桥的路上,向远松发现马路东西两侧,密密麻麻跪满了至少千名和他一样手无寸铁的老百姓。

  “跪了有三四个小时之后,日本兵远远走了过来,第一队端着带刺刀的步枪,第二队扛着机枪,第三队是马队,”向远松说,“我们在翻译的带领下喊着欢迎口号,这时,有个平时给邻里挑水的聋哑人不知怎么闯进了队伍,还没等反应过来,一个日本兵就开了枪。”说到这里,老人有些哽咽。当天直到下午三四点,众人被逼跪了近8个小时后又被赶回了难民营,“又怕又饿又冷,后来的几天里,陆续死了10多位老人。”

  他挖大坑

  帮母亲脱难

  从那时起,难民营里的人们,再也没有获得哪怕一刻的安稳,“天一亮,日本兵就端着枪进来了,他们的目的是抓男人,”向远松说,“只要是成年男子全都抓走,日本兵怕难民里藏着当兵的。”从早到晚,一批接着一批,每天都来,向远松表示,他的父亲当时已经50出头,并且蓄须多年,这才被认为是“老头”而躲过搜捕。“被抓走的,没有一个回来的。”老人说。

  本以为天黑以后,能有短暂安宁,谁知那是又一轮惨无人道的开始。向远松说:“冬天天黑得早,日本兵就三五成群进来了,看见女人就拦住。”当时,难民营里不论老少,所有女人均打扮成了老太太的模样,可是,还是有不少没能躲过一劫,“日本兵先看头发,再看额头,最后看手臂,只要发现年轻的,就带走了,”他说,“我们家当时有两个女的,姐姐11岁,剃了个光头扮成了小子。”向远松和父亲将吃饭的碗砸碎了,然后用碎瓦片当铲子,硬是在所住的地方挖了一个刚能容下一人的坑,“只要一听见动静,就让我妈妈躲进坑里,然后把稻草编成的床铺放上去,这才躲过一劫。”

  两上尸山

  寻找失踪的亲人

  经历了近10天的磨难后,难民营里渐渐安宁了下来。这时,对向远松全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找寻失踪的亲人,“我的哥哥当年26岁,他小时候发过天花,脸上长有麻子,他觉得自己不会被抓,没有和我们进入难民营,”向远松说,“还有我的叔叔,因为和人合伙做生意,也没躲进来。”

  看着街上的行人一天天变多,向远松的母亲壮着胆子,带着他和姐姐回到了家中。这时,一位邻居大爷走了出来,向远松说:“老人和我们说,哥哥被日本兵抓走了,当天夜里,老人听见附近的一间仓库里,机关枪响了很久,接着,熊熊大火照亮了天空。”而他的叔叔,也在日本兵的搜捕中失去了联系。

  “妈妈说死要见尸,所以带着我们去了江边,”向远松说,“刚走到江边,我妈就被吓得坐在了地上,那里的尸体已经堆成了山。”不过,为了找到亲人,向远松和姐姐,这两个孩子,也顾不得害怕,但是,尸体太多了,“我们先后两次去尸山上寻找,但最终还是没有找到。”“我的哥哥长得很俊,从小特别疼我。”向远松老人顿了顿,“可他的一生太悲剧了。”

  我有责任让更多人知道这段历史

  “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一直都是停留在30万的数字上,但今天听了向爷爷的讲述,才知道期间发生的细节,当年我们的同胞所受的苦难,就像发生在眼前,让人悲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张晓媛说,这些沉重的历史真相,应该让更多人了解。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8名学生代表,邀请老人去学校举办讲座。老人一口答应了下来,“我很愿意去,我也有责任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段历史。”

  老人为全城同祭

  写下“心底的话”

  向远松老人声音洪亮,思维清晰,讲起当年的事,时间、地点、情景……无不记得清清楚楚。得知现代快报发起全城同祭活动,老人亲手写下了两页纸的文字,“你们看看,能用就用。”老人说得轻描淡写,但一字一句,老人修修改改,都是心底的话。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入城杀人放火,残垣断壁、尸横遍野,两日内叔兄先后被屠杀,日军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30万人大屠杀惨案,震惊世界。我和家人二上尸山寻亲人,满江滩尸积如山,惨状目不忍睹,至今历历在目,深埋心间,难忘。

  每逢遇难日,我们都想到“又是一年沉痛日,悲愤含泪倍思亲”,在遇难地沉思泪湿衣裳,侵华日军大屠杀惨案的罪行累累罄竹难书……近年来,纪念馆将哭墙延长,死难者名字有了墓志铭,国家将遇难日定位国家公祭日,这些都是对死难者灵魂的慰藉,对生者遗属,失去亲人伤痛的抚平。我们要教育遗属后代,努力工作,发愤图强,把祖国建设成强大国家,热爱和平的国家,不再受欺辱,让战争造成的悲剧不再重演,要建设和谐世界,让人民过上安定幸福美好的生活,实现中国梦。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