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11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紫砂之乡:
创新托举文化瑰梦
  宜兴市文化中心
  市民参观徐达章、徐悲鸿、廖静文、徐庆平三代书画展
  第十三届新风颂文艺汇演
  《阳羡古韵》文化遗产日专场文艺演出
  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活动现场
  宜兴市文化志愿者联合会成立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对于“紫砂之乡”宜兴来说,文化更是彰显特色、决胜未来的一大优势。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宜兴人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敢闯、敢试,着力打造文化建设的“宜兴样本”,不断彰显宜兴独特的文化魅力,加快提升未来发展的竞争实力。

  11月15日,通过申报、筛选和公示环节,宜兴市周铁镇的“沙塘港竺山文化艺术节”、“风筝制作与放飞”,杨巷镇的“琅玕武术马灯队”,张渚镇的“男欢女喜”,徐舍镇的“宜兴丝弦”,丁蜀镇的“宜兴龙窑烧制技艺”,官林镇的“龙灯队”,环科园的“丝弦队”和西渚镇的“牌楼花船舞保护及传承” 等9个项目正式列入宜兴市第一批扶持的“民间特色文化项目”。

  据宜兴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被列入扶持的“民间特色文化项目”,将通过三至五年的政府专项资金扶持,形成特色鲜明、积淀深厚、本土气息浓厚的地域特色文化。宜兴市启动民间特色文化项目扶持工作,是为进一步继承和发展民间传统特色文化,彰显宜兴地域文化品牌,更好地抢救、保护、发掘、整理特色文化和优秀民间艺术。此次扶持工作的对象——民间特色文化项目可以是民间特色文化产品、民间特色文化场所、民间特色文化活动。此次面向全市各村(社区)征集优秀民间特色文化项目,建立品牌扶持机制的创新举措,给宜兴市众多民间文化团体送上了“雪中炭”、带来了“及时雨”。

  自2011年宜兴首次把“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综合体系”纳入《宜兴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来,宜兴市委、市政府站在战略的高度,以全新的视角来推动文化发展与繁荣。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激活了文化强市的源泉,从上到下的政府推力和自下而上的民间力量加速汇聚,掀起了文化宜兴建设新高潮,托举起宜兴人的文化瑰梦。

  现代快报记者 陆媛 通讯员 陈丽 赵辉 陈娇

  新政策激发新干劲

  丁建惠是宜兴市文广新局文化艺术科科长,虽已从事基层文化工作二十多年,但这两年她的干劲却越来越足。丁建惠翻看着2014年《中共宜兴市委、宜兴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该文件提出,各镇(园区、街道)新建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符合相关条件,经考核确认,给予一次性100万元补助;对新建农村数字影院,实际投资额500万元(不含土地征用费)以上的,建成营运后,按投资额的2%给予一次性奖励(限额20万元)……翻看其中关于促进文化发展的激励新政,这位资深的文化工作者倍感振奋。

  首次成立文化宜兴建设领导小组,连续出台《关于宜兴市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市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意见》等7个政策文件;以创建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市、镇、村三级联动,着力构建互联互通、共建共享、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2011年以来,宜兴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雷”就不断响起,市委、市政府对文化投入力度也前所未有。

  作为这些政策的实践者,丁建惠真实地看到了新政释放的红利:各类扶持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加快文化设施建设的积极性,推动了文化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点燃了基层文艺创作热情。目前,西渚镇、环科园、芳桥街道等地的一大批文化中心启动建设,全市村(社区)文化服务标准化提升工程也全面启动,文化服务均等享受、文化发展同步推进的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陶都百姓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成为现实。

  民办艺术场馆成生力军

  今年4月举行的徐悲鸿艺术节上,由江苏省宜兴市泽润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创办的宜兴徐悲鸿艺术馆也揭开了“面纱”。

  在宜兴,民间力量办艺术场馆、参与全市性的重大节庆活动,泽润公司并非首家,也非个例。2012年,宜兴出台了《市政府关于鼓励和促进宜兴民办博物馆(收藏馆、艺术馆)建设的意见》,以开放的姿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与此同时,宜兴通过奖励和扶持政策的杠杆效应,确保了这些文化设施长期免费开放,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创造了便利、提供了多样化的平台。

  在利好政策的激励下,吴冠中艺术馆、城市美术馆等民间场馆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并向公众免费开放,承担起公益性服务职能。江南明清家具艺术馆、宜兴文博园、宜兴古陶博物馆等民办博物馆,也按照民办公享的模式有序推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民间资本开办的书画类艺术场馆就有50多家。这些民间资本、社会力量犹如新鲜的血液,成为宜兴文化强市的一支生力军。

  公益文化注入新理念

  今年以来,宜兴市锡剧团团长姜明忙且充实着。“上半年我们演出了113场次,基本实现满负荷运行。”前几年还因剧团“吃不饱”而担忧的姜明,如今愁眉尽展。

  近年来,大量民间资本参与文化领域的角逐,市民文化需求也不断增长,这些现实让市锡剧团看到了商机,也面临着挑战。如何走出“吃不饱”的困境,让优质资源释放更大的效益?去年起,剧团把观众爱看的戏文类型进行了集中搜集整理,从中梳理了一批新剧目,并请国家一级导演王锡春来团执导了传统戏《拜月记》。因为符合群众口味、排演水平较高,新编的《拜月记》演一场火一场。“这次‘试水’,让我们看到了观念转变带来的广阔天地。”姜明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经营方式,让剧团尝到了甜头。今年以来,他们又积极探索为相关部门提供专业文化宣传服务,而且很快打开了局面。今年上半年,剧团演出收入达60多万元,观众达10多万人次。

  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骨干力量。但前几年,很多单位都与市锡剧团一样“吃不饱”、没活力。为打破僵局,宜兴按照供需对接原则,以绩效考核作为“指挥棒”,引导他们突出公益属性、强化服务功能、增强发展活力,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市文化馆开展“三免服务”,派业务人员分赴全市各地蹲点,提供免费的文艺辅导服务,开设音乐、戏剧等类别的免费培训,小剧场全年无休免费开放;市图书馆通过举办开展“书香宜兴”读书节、“阅读达人”评选等系列创新型读书活动,人气指数显著提升,去年实现流通人次244564人,新增注册读者3085个……创新的运行机制和观念让文化资源释放出新的活力,更让广大市民享受到了优质的文化服务。

  文化惠民 四季精彩

  今年4月,宜兴市第十三届“新风颂”文艺汇演在市人民剧院落下帷幕。作为宜兴市群众文化的一项品牌活动,“新风颂”文艺汇演每两年举办一届,之前已经成功举办过十二届,成为丰富全市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品牌。

  今年5月,“幸福宜兴、文化民生”2014宜兴市文化区域互动在杨巷镇启动,“张渚镇走进杨巷镇”专场文艺演出同时举行。舞蹈《欢乐中国鼓》、音乐快板《夸夸张渚好风光》、小品《感恩母亲》……当晚,张渚镇的120名文艺爱好者走进杨巷镇,为800多名现场观众奉上了一台精彩演出。

  近年来,宜兴市着力提升公共文化的服务水平、供给能力,构建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文化家园。从“观蝶节”到“戏苑百家”走进宜兴,从“荆溪之夏”广场文艺活动到文化区域互动……宜兴这座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一年四季都贯穿着精彩纷呈的文化盛事。 其中,“新风颂”文艺汇演作为宜兴市最高层次的群文活动,两年一届,注重原创,以宜兴改革发展建设征程中的新人新事新风颂为主题特色。

  多年来,培育了像《竹海人家》《喊山》《茉莉花开》等一大批艺术精品,它们分别走出宜兴,走向全国。2011年启动的“幸福宜兴、文化民生”文化区域互动,对连续举办了十三届的宜兴市“荆溪之夏”广场文艺晚会进行全新突破,全面调动各镇、街道文化资源,搭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载体。

  近年来,文化区域互动共演出节目2000余个,演职人员2万多人,演出遍及近200个村、社区广场,惠及群众30多万。

  如火如荼的文化惠民活动,不仅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无形中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素质。来自高塍镇的杜秀娥今年72岁,原本空闲时喜欢打打麻将。2013年10月得知市文化馆举办免费戏曲表演培训班后,她立即报名参加。在市文化馆专业培训老师的指导下,她很快迷上了锡剧。今年1月,在培训班结束的一期汇报演出上,她表演的锡剧《珍珠塔》选段“姐弟相会”,赢得掌声阵阵,举手投足间还颇像个老演员。如今,唱戏成了杜秀娥业余时间里最大的爱好。

  一张张免费演出票送到百姓手中,让高雅艺术融进群众生活;一堂堂文化培训课送到百姓身边,让普通市民免费汲取文艺知识;一场场演出送到基层,点燃群众文化热情……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服务,犹如浩荡的春风,让越来越多的陶都百姓享受到了公共文化带来的实惠。

  乐享家门口的“文化天地”

  赏知名剧目、听世界声音、品异域风情……家住宜城街道的市民俞清泉,对正在建设中的市文化中心大剧院充满向往。他说:“明年就可以在家门口的大剧院,欣赏国内外的知名音乐剧了。”计划于明年7月1日建成投用的市文化中心,目前已完成各场馆的土建工程,8月底已进入内部装修阶段。

  “以前总是发愁没有排练场地,遇到刮风下雨更是没辙!但现在不一样了,这里宽敞明亮、冬暖夏凉,而且是免费的。”每天吃完晚饭,万石镇后洪村村民赵爱慧都会准时来到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三楼的排练厅“报到”。自去年建成后,后洪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就变成了村里的“人气高地”,每天前来这里唱歌、看书、打球的村民络绎不绝。这里的多功能活动室、书画室、亲子活动室、农家书屋、健身室等功能区一应俱全,无论男女老少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小天地”。

  随着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深入推进、村(社区)“六个有”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全面铺开,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形成,镇村公共文化设施逐步完善。2012年以来,西渚镇、屺亭街道、芳桥街道、新街街道、湖 镇等镇级文化中心陆续高标准落成,张渚、徐舍、万石等地的一大批文化中心今年也启动建设,文化服务均等享受、文化发展同步推进的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陶都百姓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氵

  父

  紫砂与金融喜“联姻”

  在宜兴众多文化产业中,紫砂最易得到金融资本的青睐。今年,宜兴连续上演了多场紫砂与金融资本“联姻”的好戏,以紫砂为代表的文化企业创新融资迈出可喜步伐。3月26日,国内首家文化产业专营银行机构——无锡农村商业银行太湖文化支行揭牌成立,宜兴市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成为该行首批授信企业之一。

  “文化产业初期投资巨大,且收益缓慢,金融授信就像一场及时雨,为企业减轻了负担。”中超利永公司负责人沈映斌表示,成为银行的授信企业体现了银行对企业实力、品牌信誉和持续发展能力的认可,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振了信心。9月13日,该公司与淘宝拍卖会成功启动超过3亿元的战略合作,合力推动紫砂产业电子商务加快发展。两个金融动作,让公司的“文化生意”越做越红火,这也是宜兴文化产业顺应时代潮流、凸显创意元素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宜兴积极为文化产业搭建融资平台,初步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营造文化、金融资本融合发展的良好氛围和体制机制,扶持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去年,宜兴积极争取把中国宜兴艺术家村,作为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向中国进出口银行推荐的重点文化产业贷款项目,帮助企业突破资金瓶颈。今年3月26日,葛盛陶庄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正式挂牌,此举实现了宜兴文化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零突破”。挂牌后,公司可以发行私募债券,银行授信额度也大大提升。

  旅游融合文化心魂

  生态为先、文化为魂,当宜兴引以为傲的两大资本——文化底蕴与生态环境碰撞到一起时,创新的火花迸射而出。在文化创新理念与旅游产业的结合上,宜兴创造了不少经典案例。其中,善卷洞风景区巧妙融合梁祝文化,对梁祝博物馆、蝴蝶馆及相关配套工程等进行综合改造,景区面貌焕然一新;云湖景区围绕茶文化和禅文化做文章,兴建阳羡茶文化博物馆、推出《情满阳羡茶》音乐专辑等,让景区茶香十足。素食文化节、陶文化节,使“中国陶都·陶醉中国”的城市品牌响彻大江南北。此外,宜兴各大景区还从陶文化、茶文化、宗教文化等入手,不断推出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让游客真正成为文化旅游的参与者和体验者。

  只有让人怦然心动的文化旅游,才能具备难以复制的独特性,具有更为长久的吸引力。一系列文化创新元素与旅游结合的成功经验不断奠定并巩固宜兴“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地位。去年设计的“宜兴旅游手绘地图”这一全新的旅游文化创新推介方式,现在已成为游客感受宜兴的必备旅游指南。秋日陶都,美景无限,不如一起顺着地图,去看看宜兴的朵朵创新之花。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