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生活苏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业余创作50年,自费出书介绍竹刻
七旬老伯杨君康:将传统艺术写下来,可以启发后人
  杨君康和他创作的竹刻作品 宋娜娜 摄

  “以往有关竹刻的书籍几乎都是半文半白,我最近写了一本关于竹刻扇骨的书,对历朝历代的45位竹刻大家的轶事作了通俗解读。”近日,姑苏区石路街道居民杨君康自费8万元,出版了1000本《竹刻扇骨鉴赏》。这本书有140页、10万字,历时两年完稿。有人问71岁的杨君康:“何苦花这个钱呢?”他笑道,写书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知识和感悟,将传统艺术写下来,还可以启发后人。

  1963年,杨君康到苏北农场“插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同学那里借来了一本《怎样刻印章》,开始了篆刻之旅。

  1980年,杨君康回到苏州。虽然遭遇走马灯似的换岗,但他依然利用业余时间醉心创作竹刻,“我自绘自刻,能刻出浮雕效果,这得益于多年画素描头像、人体练就的基本功。”杨君康最得意的一副作品是“齐白石立像”扇骨,在这把扇骨上,竹刻人物的高度约10厘米,宽度约2厘米,人物头像只有指甲盖大小,眼睛部分是深陷的眼窝上架着一副眼镜,镜片后睿智的眼神是“聚焦点”。为了表现人物表情,杨师傅采用了“微雕”技法:先略施几刀刻出长衫轮廓,脸部采用浮雕法刻五官、肌肉、胡须。

  这几年,杨君康进入了创作的鼎盛期,作品成了拍卖会珍品。2009年,《草圣张旭》留青搁臂作品在全国第十一届工艺大师精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从2008年开始,杨君康将自己对竹刻的研究、体会发表于各类报纸。2012年起,他多次跑图书馆查阅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经验知识,写成一本关于竹刻扇骨的书,并自费出版。“钱可以用来享受,却买不来可传承下去的价值,以后有人用到我这本书,它应该能带来一点参考价值。”杨师傅说。宋娜娜 陈小芬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