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一张题为“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的照片震惊了全世界。画面中,一个满身鲜血的幼儿坐在火车站废墟的铁轨上惶恐地嚎啕大哭。这张照片是著名新闻摄影家王小亭拍摄的,它在国内外新闻界和摄影界受到高度推崇,被誉为战争题材的经典之作。
1937年
全世界有1.3亿人看到过这张照片
这张照片比王小亭本人有名。1937年那个多事之秋,全世界有1.3亿人看到过这张照片。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淞沪会战爆发。8月28日,日机轰炸上海火车南站,炸死候车妇孺两百余名,整个车站沦为一片废墟。当时任职于美国赫斯特新闻社的中国摄影记者王小亭在现场目睹:一个满身是血的幼儿坐在铁轨上嚎啕大哭。他用最后一点电影胶片拍下了这一瞬间,这些胶片,画面放出来只有十几秒,于是他截取其中一个镜头,成为上面这张照片。
胶片被美国海军军舰送到马尼拉,又由飞机送往纽约,两个星期后,刊登在美国影响极大的《生活》杂志封面上。
传播学者分析,公开发表的这样一张照片有力地影响了当时的美国舆论,并引起了强烈的国际反响。由于上海南站远离战区,没有任何军事设施,日本的轰炸完全针对无辜平民。罗斯福总统立即向日本提出抗议,各国也纷纷谴责日本的行径。面对国际舆论压力,日本诡称当时飞行员误以为站台上是调动中的中国军队,所以发生“误炸”。同时,日军高额悬赏捉拿王小亭,他被迫逃往香港。
当年淞沪会战的影像资料
大部分也出自王小亭之手
除了这张“上海南站日军空袭下的儿童”外,人们今天能看到的当年淞沪会战的影像资料,大部分也都出自王小亭之手。
其子王健龙回忆:当年处在炮火中的上海,差不多每天都遭到日本人的轰炸,有时一天轰炸多次。父亲每天扛着拍新闻纪录片的电影摄影机,身上还挂四五个照相机,奔走于战区。其时沪上各家报纸所登载的战地照片,大多出自他的镜头。王小亭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说:我整天奔走拍摄,尝试用镜头记录下动荡的中国社会。
王健龙记得,父亲每天早出晚归,有时回来很兴奋,有时回来话都不愿讲。“他每天拍摄着那些他看到的地上已经死的和正在死去的人,心里非常难过。”
一天,王小亭回到家中,心情很不好,因为他去拍摄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的孤军血战,眼见士兵们一个个倒下去。这段史实是:1937年10月27日,第88师262旅524团团长谢晋元奉命率领该团主力进驻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执行阻击任务,与日军血战4天4夜。当时隔岸观战的中外人士曾发现,枪林弹雨中还出现过一个手提摄影机的人,这便是王小亭。
他被认为是
抗战初期最活跃的战地摄影记者
然而这已是一个模糊的名字了。
笔者先向一位著名的摄影记者打听。他拍着脑门说:王小亭,他拍的那张日本轰炸上海火车站的照片非常有名。不过他接着又说:再多的,也就不知道了。他向笔者推荐了新闻摄影界的一位老先生。这位老先生一听王小亭的名字,很干脆地说:“我也并不了解他。不过专门研究中国摄影史的吴群,已经过世了,吴群在《摄影文史》杂志上发过一篇文章,叫做‘抗战初期最活跃的战地摄影记者王小亭’。”他翻出这一期杂志。文章很短,没有关于王小亭的个人背景,重点是引用蒋齐生主编的《摄影史记》中的记载,介绍那张著名的照片。“反正我这里的资料也很有限,关于王小亭的东西很少,我看吴群也是尽可能搜罗了,就这么些。”他最后说。
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一位资深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关于王小亭的资料确实不多。“王小亭那张照片是因为拍得太好了,所以我们今天还知道,其实好多当时的抗战照片我们从来就没有见到过。”他感叹道。最近一家出版社出了一本历史照片集,他一看:怎么好多照片都是从来没见过的呀?托人一打听,才知道那个编者是中国台湾人,“好多照片人家是从中国台湾弄过来的。”
今人已不了解王小亭,不过哪怕只知道关于他的一点儿信息,就有人被他感动,我忍不住写出这样的文字:“请记住他,王小亭。一个记录地狱的摄影师。记住他的伟大、他的真实、他的残酷以及他难以言语的温柔。”
徐百柯《民国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