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8年,徐州市再次承办省运会。借力省运会,徐州首倡“全民健身年”活动,在全市范围形成“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氛围。省运会的举办,将会为徐州体育事业发展带来哪些变化?而这些变化之中,政府部门又扮演何种角色?近日,现代快报专访徐州体育局局长李跃华,他认为,承办省运会将大大加快徐州体育强市建设进程。
全方位的保障措施 支撑全民健身可持续开展
现代快报:在徐州,“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全民健身氛围越发浓重,您觉得这一氛围的形成原因何在?
李跃华:徐州人天生就喜欢运动,从四千年前彭祖开创的气功养生,到如今轰动全国的万人健步走,无不展示着徐州人民热爱运动的鲜明个性。近几年,徐州市委、市政府对全民健身工作高度重视,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工作机制。对健身环境的巨大投入,也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广阔的健身活动空间。与此同时,便利、多元、长效的公共体育服务,引导和带动了更多的群众加入到全民健身中来。
现代快报:政府部门在全民健身活动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李跃华:政府部门主要是起到引领、扶持、指导的作用。在强化“大群体”工作机制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实施“快乐工作、舞动乡村、幸福社区、阳光校园、武乡徐州”五大健身计划。针对不同人群,徐州启动开展了职工体育节、社区武术比赛、社区健身操舞大赛、青少年三大球活动、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等各类系列健身活动。
我们为全民建设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措施,这也是全民健身活动可持续开展的重要支撑。
徐州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初步形成
现代快报:为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政府部门具体做了哪些努力?
李跃华:近几年来,徐州城乡公共体育设施环境在不断完善。建成了一大批开放式园林,环山沿水配备了一大批健身步道和休闲运动场所,市奥体中心等综合性体育场馆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全民城乡社区健身设施全覆盖,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初步形成,为群众健身锻炼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方面,每年投入100余万元的健身器材维修更新专项基金,设置了全民健身设施管理办公室,安排专人负责全民健身设施的监管和技术服务指导。今年7月,《徐州市公共体育设施条例》正式颁布,进一步规范了徐州市公共体育设施建、管、用要求,更好地保障市民健身需求。
目前,徐州所有乡镇(街道)均成立了体育总会、老年人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3个体育社团,所有社区(行政村)均成立有健身组织,全市发展晨晚练健身站点近4000个,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24000余人,形成了遍布城乡、富有活力的社会化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在指导群众参与健身运动中发挥了积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我们还积极整合全市健身场馆资源,职工医保“专属健身卡”已投入使用。学校体育设施向社区开放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实施。开通了“徐州市全民健身服务网”,为城乡居民提供及时便捷的健身资讯网络查询服务,正在设计制作中的“徐州健步宝”健步走服务手机云平台也即将投入使用,为市民健身提供更直接具体的健身指导。
承办省运会 将加快体育强市建设
现代快报:您以前提到,竞技体育只是体育的一个部分,体育的本质要回归到百姓当中,如何理解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二者之间的关系?
李跃华: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是一个互促互为、相互促进的关系。各类全民健身赛事的开展扩大了体育项目的参与面和普及度,增加了体育人才储备的厚度和选拔供给范围,而竞技体育的魅力和引领带动效应又会吸引更多群众关注体育,参与体育健身。
现代快报: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开幕式今天在徐州举行,这次体育盛会给徐州带来了哪些变化?
李跃华:江苏省运动会是全省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泛的综合性体育盛会。成功地举办一届省运会,将对加快徐州市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改变城市面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扩大徐州影响力,推进体育强市建设都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具体到体育事业方面,承办省运会,将大大加快徐州体育强市建设进程,深入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和奥运争光计划,完善全民健身体系,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实现徐州体育事业跨越式发展。
现代快报:未来几年,徐州体育事业的规划和前景是怎样的?
李跃华:体育事业要回归本质,要回归到百姓生活中去,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要比翼齐飞。首先,在竞技体育方面将逐步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坚定不移地走集约发展的精兵之路,切实提升竞技体育发展内涵、训练水平和综合效益。
其次,在群众体育方面,徐州健身设施保障将更加完善,群众的健身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公共体育服务保障将全面实施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工作,科学健身培训辅导更加普及,健身指导措施更加具体,健身服务网络等服务平台更加便捷。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将以以精品赛事带动健身活动,借助社会力量,调动社团等群众性健身组织,推进基层社区农村全民健身活动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