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提要:休假权利终究不是一个机构所能“安排”的,能让老百姓扎扎实实地享受休假权益,只能依靠休假制度改革,这已成为共识。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伍里川
昨天消息,“全国假日办”被撤销,其职能并入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详见今日快报A2版)。
“慢走,不送”“假日办啊你慢些走,还我五一长假再撤销”“早该撤销了”……网友在嬉笑送行之余,最关注的却是“带薪休假”。而主流舆论和网友态度的互动,更折射出一个机构多年来与民意渐行渐远的事实。最近一次中秋节的假日安排,堪称“全国假日办”的绝唱,但由于导致无数的游子“中秋夜连夜赶路”,“全国假日办”收获最多的还是口水。
这些年来,“全国假日办”拼凑假日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让无数的国人纠结、折腾不堪,对它的撤销,又有几人会惋惜?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是人们普遍的心态。昨天,人民日报法人微博推出“人民微评”发问:能否少一些拼假凑假?能否多放一些假?带薪休假能否真正落实?全国假日办已完成使命,国民有了更多期待。
新华社更是推出多篇报道和评论,密集关注——假日办“升级”,带薪休假制度能否顺利接过“接力棒”?假日办“后会无期”,带薪休假能否加快落实?
重重发问,牵引出的是国人的隐痛与共鸣。
《2010-2011年中国休闲绿皮书》显示,33.1%的被访北京居民表示没有享受过带薪休假;17.85%的被访者甚至没有固定双休日。这只是冰山一角。
2008年开始施行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明确规定了“带薪年休假”,但显然落实不力。
去年出台的《国民休闲旅游纲要》中,首次明确提出“到2020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拿出时间表,无疑是落实带薪休假所取得的一大进步。
此时,一个机构的被撤销,不仅“刺激”了人们心中的休假之梦,也呼唤着休假制度改革的加速。
人们并不担心撤销“全国假日办”会带来消极的结果:一方面,“机构”仍然在,而且是升了格的;另一方面,休假权利终究不是一个机构所能“安排”的,能让老百姓扎扎实实地享受休假权益,只能依靠休假制度改革,这已成为共识。淡化“机构”的印记和影响,反而是件好事。
客观说,“全国假日办”这些年也并非一无是处——新华社“新华时评”这样置评。事实上,“全国假日办”总挨骂是有点冤,假日总量很有限,免不了拆东墙补西墙,恐怕谁来安排都不落好。这也提示,休假制度改革需要顶层制度设计,从何改起也费思量,但加快落实带薪休假、增加假日总量,肯定是绕不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