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体内脂肪有多少,只要站在“体测仪”上30秒;想知道皮肤缺不缺水,只要把“测量器”在皮肤上按3秒……过去,想知道身体状况,都必须去医院,而随着这些仪器的出现,我们的生活似乎方便快捷了不少。不过,“快餐式”检测的结果可信度有多高呢?
专家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种“快捷检测仪器”虽然方便,但也正是因为操作简单,这些仪器的精确度非常差,噱头大于实用性,不具备多少参考价值。现代快报记者 吴怡
这些体测仪器没那么神,医生称误差太大,没参考价值
身体成分分析仪
一台“秤”
站30秒即知身体成分
经常去健身房运动的人都知道,在办健身卡之前,教练都会建议去做一个“身体成分分析”。昨天记者在新街口附近的某家健身房体验了一把。
成分分析仪器外观与体重秤没有什么区别。在询问了记者的姓名、年龄与身高以后,教练示意记者站上仪器。“要脱掉鞋袜”。站上去30秒后,一旁连接的电脑上很快出现了一份身体成分分析报告。
在身体成分分析一栏中,包含了正常体重、去脂体重、肌肉量、身体水分、蛋白质、无机盐等。在腹部脂肪分析中,提供了内脏脂肪水平和内脏脂肪面积,并且计算出了腰臀比。还根据具体内容给出了调节指导。
“从分析结果看,腿部肌肉量不足,身体有些缺水,然后脂肪含量还是有些偏高,”教练给记者总结出了这个结论。建议记者可以选择跑步和下肢的器械锻炼。
体检专家:
测量误差太大
所谓的身体成分分析仪可靠吗?“这种检测,主要是通过发射生物电流,通过电流在脂肪、肌肉中的不同速度,来估测它们在体内的占比,”南京市中医院体检中心主任余波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在健身房主要测量的还是脂肪量,“但这种测量的精度非常不准。”
余波表示,这种生物电流检测的影响因素很多,比如人体的出汗程度,干湿程度,是否吃过食物等等。“测量误差大概能在5%到8%之间,算是很大了,一个很瘦的人,都有可能被检测出脂肪量超标,因此参考价值不高,一般医院用得也不多。”而报告中身体水分、蛋白质、无机盐的含量,余波认为只是个附加的噱头。
“如果想要精确知道身体内脂肪、蛋白质、水分等含量的情况,目前的主要途径是核磁共振,像这种报告看看就好。”余波说。
皮肤水分检测仪
一支“笔”
3秒测出皮肤水分
除了“大体积”的体测仪,各种手持便携式的家用身体检测仪器也倍受青睐。
在逛商场的化妆品专柜时,售货员会热情地向我们推荐产品,在推荐保湿类产品时,往往会拿出一支笔状仪器,接触皮肤3秒钟,便会显示出一个数据。这是皮肤水分检测仪,上面显示的数据,便是皮肤中的“含水量”,推销员们往往通过给顾客涂抹保湿产品后,仪器上数字的变化,来证明产品的“保湿补水”能力有多强。
这种检测仪在淘宝上卖得也很火,价格从40多到几百块不等,号称接触皮肤3-6秒钟,便能得出皮肤的水分、油分含量,以及皮肤的弹性情况。
皮肤专家:
不靠谱,玩玩就够了
鼓楼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包军表示,这种仪器的原理在于电流在水、脂肪中透光性、透光速度不同。但要说到网上这些便携式的检测仪,包军认为“玩玩就够了”。
“喝水前还是喝水后使用,压的力度大小,空气湿度……都是导致数据发生大变化的因素,想准确得知皮肤缺不缺水,光用这个肯定不可靠。”
而商场中用这种水分测量仪验证化妆品的保湿性,同样不值得借鉴。“刚涂完化妆品,皮肤内水分含量上升这是肯定的,就像把皮肤浸在自来水中5分钟再检测,水分含量也很高一样,但肯定不能证明自来水有补水保湿的作用。”
血压仪
腕式血压仪
不适合老年人
相比起以上两种测量仪器,血压计更为普及。但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在血压计的选择方面,其实也有讲究。
在南京市食药监局多次举办的广场咨询活动上,专家介绍,电子腕式血压仪其实并不适合老年人(60岁以上),以及有血管疾病或肥胖者。原因在于所测的压力值为腕动脉“脉搏压力值”,对于大多数中老年人,特别是血液黏稠度高者、微循环不佳者、血管硬化症患者,在手腕测量血压可能不太准。
而电子血压计和水银血压计也各有优劣。水银的数据更加准确,但操作复杂,电子血压计简单易懂,但是电子血压计会受现场环境、佩戴姿势、传感器等因素影响,所以电子血压计相对更容易出现误差。市民可以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此外,血压计应该每半年检测校准一次,否则结果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