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中秋小长假 团圆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9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又到中秋月“圆”时
你和家人抱成“团”了吗?

  今天是中秋节,自古以来,这个圆月当空的日子就是团圆的时刻。

  有人一起床就开始张罗团圆饭;有人正在往家赶;还有人,只能默默承受无法与家人团圆的遗憾。

  即便如此,人们也从不放弃团圆的想法和努力——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超越时空的限制,“团圆”在一起。

  见习记者 张希为

  现代快报记者

  项凤华 刘伟娟 余乐

  铁路夫妻:在路上的我们靠短信团聚

  人物:一对同名同姓的铁路工作者夫妻,他们都叫李杰

  年龄:丈夫50岁,妻子47岁

  多久没和家人团圆:记不清了,但确定最近4年没有团圆过

  节日心愿:陪家人吃上一顿真正的团圆饭

  同名同姓,还都在铁路系统上班,丈夫李杰和妻子李杰总是津津乐道这奇妙的缘分。这缘分让他们在一起,却也让他们在20多年里聚少离多。

  “一个是早上的班次,8点半回到南京,一个是下午的班次,14点40分离开南京。”丈夫李杰说,自己和妻子一般会一起吃个午饭,但想要吃上一顿“中秋团圆饭”,很难。

  今天是中秋节,李杰夫妻俩又不能一起过节。对于这样的结果,他俩都习惯了。“我们都叫李杰,李杰不就是理解嘛。”妻子笑着说。

  妻子是南京到北京T66次列车上的广播员。9月6日晚上10点45分,她就跟车去北京了。而由北京折返,抵达南京时,正好是今天上午8点28分。

  和妻子相反,今天,丈夫要跟着K527次列车,从南京出发到广州。虽然是下午2点40分发车,但南京是始发站,丈夫要提前两个多小时到岗准备。

  妻子抵达南京站后,要继续跟车到南京西站,整理车务。夫妻俩不知道这个中秋节能否见上一面。

  中秋月圆夜,谁能不想家?妻子说,幸亏通讯发达了,不能在一起的日子里,他们夫妻俩会互相发短信。“虽然我们不能一起过节,但是我的心永远和你在一起。”每年过节,丈夫发给妻子的短信中,都不忘加上这句话。

  因为早就知道中秋排班时间,李杰夫妻俩将中秋团圆饭提至9月6日晚上。李杰夫妻、儿子李震林和外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在李震林的记忆里,父母能同时陪伴他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天。从小,他就由外婆照顾。

  今年中秋节,现代快报打算刊登李杰的全家福,送上一份特别的“团圆”礼。而妻子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没找到近几年的全家福,想想蛮心酸的。”最后,她传来的,是儿子小时候做给自己的生日贺卡。“过生日跟过节一样,儿子很懂事地准备了礼物,我们却很少陪他。”如今,李杰夫妻俩最大的心愿,就是陪家人吃上一顿真正的团圆饭。

  老年公寓院长:300名老人也是我的家人

  人物:欢乐时光老年公寓院长解定兰

  年龄:51岁

  多久没和家人团圆:7年

  节日心愿:每年都能和老人们一起过,一个不能少

  小院的桂花又开了。2007年,欢乐时光老年公寓刚在秦淮区宏光路双桥新村小区“扎根”时,解定兰就暗下决心,守护好公寓里的老人和这里的树。时光荏苒,一晃7年,这其间的每年中秋,解定兰都要先陪着老人们吃完团圆饭,再回到父母家中,陪陪他们。

  数年前,一次偶然的经历让解定兰察觉到身边有不少需要帮扶的老人,2007年,她将小区的招待所改建成了养老院。此后的每年中秋,解定兰都选择和老年公寓的老人们一起过节。看着他们像小孩一样高兴,解定兰跟他们约定:“每年都在一起团圆,一个不能少。”

  第一次给老人们过团圆节是2008年。当时老年公寓有近100多名老人,工作人员准备了10桌菜肴,每桌10人。凡是行动方便的,统统上桌吃团圆饭。16道菜、一道汤,老人们吃得直咂嘴。解定兰说:“养老院里大多是失能、半失能老人,行动不便,平时回家很不方便,逢年过节心里就更加失落,我替他们的儿女尽孝也是应该的。”

  现在,欢乐时光老年公寓已经有300多位老人了,最大的100岁,最年轻的也有52岁。“今年,我要准备二十几桌的菜,月饼已定做好了。”解定兰告诉记者,他老公也在老年公寓帮忙,每年为了陪伴老人过中秋,两口子要和60多名工作人员一起忙到晚上九十点。“说一点不遗憾那是假的。”谈到自己的父母,解定兰叹了口气,她说,父母特别支持她善待这些孤寡老人,正是在家人的理解和鼓励下,她的老年公寓才能越做越大。

  别人在回家团圆的路上,我送他们平安回家

  人物:31路公交车司机孟宪国

  年龄:32岁

  多久没和家人团圆:开公交车10年,只有一年吃过中秋团圆饭

  节日心愿:过节多陪陪父亲

  今天是中秋节,31路公交车驾驶员孟宪国像往常一样,下午2点半上班,晚上10点半下班,到家要接近11点半。孟宪国在公交公司上了10年班,只有一年的中秋节恰逢自己轮休,和父母吃了一顿团圆饭。“别人放假,我们公交不能停。一周休一天,不会因为过节而改变。”孟宪国说,自己倒是习惯了,只是觉得亏欠了家人。“结婚6年了,节假日从来没有陪我爱人回娘家吃过一顿饭,连我自己父母家,我也没有办法回。”

  今年的中秋节,对于孟宪国和家人来说,比较特殊。今年6月,孟宪国的母亲去世了,“我们兄弟俩都是公交司机,所以只能留老父亲一个人在家过节,心里有点不放心。”孟宪国说,“以前每次过节,我妈担心我们不放假,每次都提前几天做好饭叫我们过去吃。每次她都唠叨个不停,现在我特别想她能再念叨我几句。”今天上午,孟宪国会和妻子一起去看看父亲,陪老人多说会儿话。下午两点前,他就要赶到场站取车,孟宪国说,“别人在回家团圆的路上,我送他们平安回家。”

  “团圆”调查

  你的“家庭”观念

  淡薄了吗?

  年轻人不爱回家

  更热衷旅游聚餐

  你的“家庭”观念

  淡薄了吗?

  又是中秋节假期,越来越多的人却选择不回家,而是旅游放松、找朋友聚会,或者直接宅在家里睡觉、上网……对此,专家认为,家庭小型化是趋势,这导致年轻人的“家庭”观念不如从前。

  不过,老人们总是不理解,他们恪守着中秋团圆的传统,并希望年轻人也这么做。为此,专家建议,大家常回家看看,在中秋节和父母长辈一起吃个团圆饭、吃月饼赏月。

  

  现象

  中秋团聚,大家都是低头族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样的尴尬场景在中秋聚会时也不少见。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在新街口几家餐厅看到,一些家庭趁着假期出来聚会,不过餐桌上的“低头族”不少,和身边的父母长辈聊天的不多。这无疑冷落了对团聚充满热情的中老年人。

  小长假,不少年轻人选择出游不回家

  在大多数年轻人看来,中秋假期与其他小长假没啥不同,“平时工作忙,正好出去玩玩放松下”。

  还有一些单身的年轻人不回家过节,主要是为了逃避家里人的“催婚”、“逼婚”。

  原因

  家庭小型化是趋势,家庭观念不如从前

  对于上述现象,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人口研究所负责人黄润龙认为,首先这说明家庭小型化是一个趋势,这导致现在年轻人的家庭观念不如从前。

  据《南京市家庭发展能力建设研究报告》显示,南京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减少了0.15人,“三代同堂”的家庭差不多只有一成五了。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大家庭“裂变”为小家庭。黄润龙表示,现在不少人在外地工作上学,离家远了,与亲戚的关系疏远了,反而与同事朋友的关系亲了很多。

  倡议

  常回家看看,和父母聊聊天

  在黄润龙看来,现在的中秋节已经有点“变味儿”了,商业气息更浓了。

  “我们还是要崇尚传统,根据实际情况,能回家的尽量回家,毕竟这是一个团聚的节日。”他建议,作为子女,可以和父母在中秋节一起吃月饼、赏月,说说心里话。

  现代快报记者 鹿伟 项凤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