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核心报道/活力徐州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9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徐州,一座真正的“运动之城”
一边锻炼一边享受美景,已成为徐州人的生活方式
  扇子舞声势浩大
  “宝刀不老”
  小朋友们也不甘示弱

  徐州,一座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和20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

  这座古老厚重的城市,以“南秀北雄,楚韵汉风”作为城市特质的标签,毫不夸张地说,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文化传统,徐州都有着看不够的风景。

  除了承载着悠久历史的璀璨文化外,徐州还拥有令人骄傲的体育历史。千百年来,运动的基因在这片土地上衍衍不息,悠久绵长,迄今仍散发着迷人的气质。

  通过多天的走访,现代快报记者切实感受到,运动的精髓已经融入了这座城市的血脉,成了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6年,徐州曾承办过省第十一届运动会,成为江苏第一个举办全省综合性运动会的非省会城市。时隔28年后,徐州又成为这项隆重赛事的承办城市之一。

  适逢省运会的契机,徐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全民健身年”活动。“让运动健身成为徐州人民的生活方式和追求健康的重要选择,把徐州打造成充满朝气、充满活力的健康之都和幸福之城。”

  徐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正以活跃昂扬的精神,演绎着全民运动,全民建身的精彩华章。

  通讯员 张全卫

  现代快报记者 李伟豪

  图片由徐州市体育局提供

  A

  一边锻炼健身,一边享受美景

  云龙湖,位于徐州主城区西南部,是徐州最优秀的自然景观,也是徐州标志性的景点之一。华灯初上的时候,漫步于云龙湖畔,五彩的灯光,荡漾的湖水,美得如画一般。但更吸引眼球的,还是湖边正在运动的人们,数量如此众多,足以惊呆任何一个外地人。

  快跑、慢跑、散步,还有骑行者匆匆而过;广场舞、踢毽子、羽毛球,玩得不亦乐乎;更有庞大的健步走团队,伴着激昂的音乐,迈着豪迈的步伐,大步向前,场面壮观。对于徐州人来说,云龙湖好比自家的后花园,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边锻炼健身,一边享受美景。”在这里,无论是不是健身达人,无论长幼,无关性别,每个人都能尽情享受在云龙湖边锻炼的快乐。

  季广生,78岁,他的老伴赵婷英,76岁。对两位老人来说,只要不赶上刮风下雨天气,每天去云龙湖转上一圈,是他们日常生活中“铁打的规律”。

  “早上的时候去散散步,晚上的时候去拉拉二胡。”季广生老人说,虽然已经快80岁了,但他的身体非常棒,一些老年人常患的病,在他身上很少发生。“锻炼才能让身体保持健康。”

  每晚在云龙湖边锻炼的人有多少,没人能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但根据此前媒体的报道,仅在云龙湖周边进行健步走的队伍,数量就达到上万人之多。

  B

  运动健身融为徐州人的生活方式

  像云龙湖这样的开放式湖泊景区,在这座城市还有好多处。如位于鼓楼区的九龙湖、新城区的大龙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金龙湖、贾汪区的潘安湖、铜山区的娇山湖等,它们个个风光独特,环境优美,除了吸引大量游客外,环湖锻炼的市民更是数不胜数。徐州各大敞园开放的公园和景点,都饱受健身者青睐,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健身者涌入。

  其实,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居民小区,都能感受到这种浓浓的运动热情。街道旁,慢跑者常与你擦肩而过;马路上,自行车爱好者三三两两飞蹬穿行;小区里,清晨空地上健身者总是一片热闹。锻炼健身已经成为徐州人的生活方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在徐州市体育局副调研员朱强看来,这种运动热情的大规模迸发,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必然结果。“以往,那种万人攒动的场面,只有在大型赛事、大型活动时才能感受到。”朱强说,“但近两年,在徐州的很多地方,你都能看到数量众多的运动人群,也能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运动热情。”

  C

  体育与城市精神完美融合

  “这里的人天生就喜爱运动。”徐州市体育局副调研员朱强说,历经千百年的传承与沉淀,徐州人形成了“热情奔放、崇文尚武”的性格,而这种性格,又决定了他们天然地具有运动精神。

  徐州从来就不缺少运动的基因。早在汉代,这座城市就拥有了丰富的民族体育项目。徐州出土的大量汉画像石(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祠堂四壁的装饰石刻壁画)就是最好的明证。

  秦汉时期,徐州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因此石刻中出现了男耕女织、捕鱼等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场面。同时,徐州又为兵家必争之地,“风俗劲悍”,因此汉画像石中比武练力的场面也特别常见。

  铜山洪楼出土的汉画像石“力士图”,画面上雕刻的7个力士,有的“持剑执盾”,有的“生缚一虎”,还有的“双手执鼎耳,弓步蹬地,将鼎翻举过首”。充分表现了力士拔山扛鼎的雄姿,仿佛在力士的体内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力量。 

  千百年来,体育运动的基因在这片土地上衍衍不息,悠久绵长,迄今仍散发着迷人的气质。今天的徐州,体育与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已经完美融合在了一起。

  D

  “开放式的自由空间”

  除了天赋,除了深入骨髓的运动精神,徐州山水相依的美景、开放式的自由空间以及完善的体育设施,在徐州的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云龙公园、滨湖公园、彭祖园、泉山森林公园等相继改造升级并全面敞园开放,新建的一大批园林也都是开放式的,环山沿水配备了健身步道和休闲运动场所,客观上为市民的健身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吸引着他们走出家门,参与健身活动。

  来自官方的统计数据显示,仅市区300亩以上开放式园林就有20余个,小型游园绿地300多处。“现在的徐州,绝大多数的公园都是敞园开放的,没有一堵围墙,政府兴建的所有全民健身设施也都是免费的,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着社区基层全民健身设施覆盖延伸,徐州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已初步形成。近年来,全市建设全民健身点3182处,其中主城区459处。2013年至今,全市新配建全民健身点300余处,167个社区的建设设施得到了维修更新。

  根据《2013年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2013年,徐州公共体育设施面积2031.48万平方米,拥有国民体质监测中心11个,体育场馆35所,体育运动学校和业余体校12所。

  在完善场地设施建设方面,徐州市委、市政府还在不遗余力地大力推进。

  “各区都要建设一个5000平方米以上的全民健身中心、扶持一家社会资本运作的健身中心。支持中心镇建设小型全民健身中心,持续推进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新建小区要配设健身设施并开辟3—5米宽的环小区步行道。”

  “要结合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凸显徐州的山水风光和人文特色,建设一批集运动健身、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健身步道、体育公园、体育广场、体育长廊等,在公园、绿地等场所合理配建健身设施。”

  E

  群众的健身热情空前高涨,参与的人群迅速增加,最终形成全民运动的巨大规模,一个巨力的推手,就是来自政府部门的不懈努力。

  “要让体育回归大众,回归体育的本质。”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提出,“我们要办一届全新的省运会,不一样的省运会,让更多的群众能参与省运,让更多的市民受益于省运。”

  借着筹办省十八运的契机,徐州市委、市政府不失时机地决定开展“全民健身年”活动,“让每一个徐州人都参与全民健身活动、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让运动建设成为徐州人的日常生活习惯。”

  徐州市体育局副调研员朱强介绍,“全民健身年”,围绕“快乐工作、舞动乡村、幸福社区、阳光校园、武乡徐州”五大健身计划展开,通过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机制,广泛地调动了大家的健身热情。

  向基层延伸的体育社团,也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目前,全市每个乡镇(街道)都成立了体育总会、老年人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3个体育社团,所有社区(行政村)均成立有健身组织。

  全市发展晨练、晚练健身站点3915,全市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24000余人,数量全省第一,达到了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5人,形成了遍布城乡、富有活力的社会化群众体育组织网络。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更多的市民被影响、被带动,纷纷加入到健身的队伍中来,尤其是上班族、年轻人的大量增加,在全市上下形成了一股“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健身热潮,强身健体也成了群众自觉的要求。

  徐州,一座真正的“运动之城”。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