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幸
最近去了宁波,在天一阁,看阁主范钦的经历,26岁中进士,54岁辞官回家搞藏书,79岁去世前攒了7万多册。登时明白,人生三段,一段求学,一段从业,一段休闲;以现在人的一般寿命,每段二三十年,似为常人必经,不可随意省略。
范氏三段,第一、二段的成果很不错了——进士比现在的博士还少吧,官至兵部右侍郎(第二副部长)——但第三段才算有意思,不仅长寿而且“皈依”——藏书亦为求学,不单是攒了多少册书这么个数据问题。
个人在生的活动题材,歌德在《浮士德》里将其分为大小两个世界,投身政治属于“大世界”,沉迷爱情是“小世界”。一句话点醒梦中人,英国当代学者作家洛奇的长篇小说《小世界》,其实是以大学教师的情爱生活为主题的。
洛奇后来又写了一个长篇《治疗》。其中写主人公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要他填表,如下:
自我感觉好的
1.事业成功;2.富有;3.健康;4.婚姻稳定;5.孩子自立;6.漂亮房子7.豪华轿车;8.想休多长假就休多长。
自我感觉不好的
1.大部分时间都感到不快乐。
“不好”的只一条,就把“好”的多少条给勾销了。洛奇曾是伯明翰大学教授,读完博士教了27年书,52岁退职专事写作,最后这一段出版了4部长篇小说,两本学术著作。《治疗》是他60岁时出版的,73岁时还出版了长篇《失聪宣判》。
如果说以上所论都是大人物,就来看看一般人。三部长篇小说《安琪拉的灰烬》《就是这儿》《教书匠》的作者弗兰克·麦考特,爱尔兰裔,生在美国,4岁回爱尔兰,19岁又到美国,当过兵,做过码头工人,在多所中学任教,57岁退休后开始了正式写作,成果如下:66岁第一本小说出版即成畅销书,被拍成电影;过3年出版第二本;再过6年出版第三本,一周内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后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第三本《教书匠》里,作者写道——
是到了退休,靠不可与王侯俸禄相比的教师养老金生活的时候了。我将补上过去三十年没有读的书。我将一连几个小时待在图书馆,那个我最喜欢的地方。我将沿着街道漫步,在酒吧喝杯啤酒,和老朋友聊天,学会弹吉他以及一百首弹奏曲,带着女儿到格林威治村吃晚饭,在笔记本上涂写。
如果你说,写作我不行,那影视会看、音乐能听吧?最近因为听音乐,需要借助参考书,找到一本《古典作曲家排行榜》,作者菲尔·G·古尔丁,美国人,做过记者、公务员,一生跟音乐没啥关系,退休后,做了一些准备,63岁开写,70岁成书并出版。做过电台音乐编辑的本人,认为该书有指南、收藏价值,特别适合业余自修者。
说回到中国,身边,我的老朋友更的的——这是笔名。用这个名字出版的长篇小说目前有4部,还有一本散文集。作者早年插队,后来做过中学数学教师,图书管理员,自己开的公司老板。50多岁后关掉公司,开始写作。我对其作,很是佩服。如若不信,可以先看一部长篇《鱼挂到臭 猫叫到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