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一周声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8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爸爸在成长

  指间沙

  专栏作家

  这一季《爸爸去哪儿》的孩子个性表达更强烈,曹格女儿年龄最小但要求所有人叫她“姐姐”。“姐姐”忽然说不要参加节目了,曹格没有骂她,而是带着她四处去道歉。被撇下落单的杨阳洋,一边独自洗着婴儿衣服完成任务,一边慢悠悠地说:“我不会生气。她哭她就是小姐姐,她不哭就是大姐姐。”大人都说不出这样妙的话来。

  令人惊奇的是,虽然明星阵容变得更大牌,但爸爸们带娃做家务的综合素质倒是有了大幅度提高。第一季的爸爸会冲个奶粉炒个菜就算男神了,哄孩子基本无能。而第二季爸爸们未免太能干了,教育理念也是一套一套。节目不再停留在“吃饭睡觉打豆豆”的小清新小温情阶段,有了更深更广地探索中国式中产阶级教育模本的企图。

  已经上小学的黄多多、不太会普通话的费曼,以及一父带二娃的新形式,都让节目里孩子类型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在今年中国多地开放二胎政策后,社会关注的话题已经从“独生子女小皇帝”变成如何让新一代在多元条件下被教育得更好。

  旧式的中国父亲,往往强硬地为子女指明人生方向,但缺少陪伴成长。现在的家长理论上都说不想成为“虎妈狼爸”、不想干涉子女的将来,实际却时时在忧虑操心,希望多给孩子创造条件。本季节目设置的竞赛类游戏环节明显增多,孩子能不能输得起,也成了社会话题。星爸们都表示希望孩子们能因此吃得起苦,不要在糖罐子里泡坏了。

  当宝贝们一边捡着鸡蛋一边全程对聊流利的美式英语时,电视机前的中国普罗观众才惊觉开了眼:原来他们这么小就融入国际了啊。黄多多读的小学据传一年学费13万元,这还不算是最贵的。在社会大巨变的当下,教育变得多元化,差距也不知不觉间被拉大。这季《爸爸去哪儿》还将开拓首次海外旅行,万众最期待的最后一站——新西兰也将考验这群中国孩子的海外社交能力。

  每一个参加《爸爸去哪儿》的爸爸都坦言,原本是想让孩子受锻炼的,结果锻炼的是自己。所有付出心力的家长都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子女成长的同时也是爸爸们在受教。

  结束一天的活动躺在床上,曹格问儿女:“为什么要带你们参加《爸爸去哪儿》?”哥哥非常顺溜地抢答:“为了快快长大,身体健康!”相信这是每个爸爸乃至家庭参加节目的初衷。孩子的成长有时候快得惊人,相隔大半年时间,再度出现在《爸爸去哪儿》里的石头、天天已经越过了萌童期,有了小男子汉的雏貌。孩子的成长也无法快马扬鞭,现代优秀亲子类节目要做到让每个孩子的表现符合所处年龄段,做本真的自己。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