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人物志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8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言恭达:笔锋上的家国情怀
  2004年初,言恭达应邀为中南海紫光阁布置创作大型书法作品
  言恭达书法长卷《时代抒怀》(大草)

  大草被称为书法的最高境界,自2008年书写《我的中国心》开始,著名书法家言恭达一共推出了五部大草长卷。这五部作品一经推出,便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赞誉,无论是“白话文书写”“现代叙事形式”在书法上的首创意义,还是日臻炉火纯青的大草技法与高古清逸的艺术风格都得到了高度肯定。但是很少有人能够跳出书法,从中看出书家一种难得的精神品质。

  这五部作品的内容要么是对当下世界重大事件的“艺术记录”,要么是表达书家对时代的真切感悟。这种对现实的直接介入和时代感,也体现在了其他方面。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下基层、调研是言恭达的分内事,而六年46件“民生提案”,则让他成为名副其实的“民生委员”。从汶川地震捐资120万元,江苏孤儿学校捐125万……到建立言恭达文化基金会,短短几年,他通过出售个人艺术作品所得,资助社会方方面面的款项,已经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

  大草表面上看是线条的舞蹈,本质上却是一个艺术家的灵魂律动,就言恭达而言,他是在与时代对话,他的作品洋溢着一股浓浓的正能量,一股浓浓的家国情怀。

  现代快报记者 倪宁宁

  五幅大草长卷

  服务社会公益

  把白话文、口语表达引进书法艺术

  改革开放后三十年的“书法热”推动了社会书法文化的繁荣。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全民书法”;书法进入市场,一些书法家的身价越来越高。但是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书法的实用价值却几乎丧失殆尽。很多书法家在艺术上不思进取,沉湎或者仅仅满足于一遍遍地书写“唐诗宋词”和抄经,满足于“字写得好看”“字看上去很有功夫”。书法渐渐成了为艺术而艺术的“线条艺术”,与现实、与时代的距离越来越远。

  2008年,中国书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言恭达决定把白话文、口语表达引进书法艺术的时候,他面临的就是这种局面。“很多人不写书法时,是个现代人;可是一拿起笔就变成一个古诗古文的抄录员了。好像书法与现实生活无关一样。”言恭达在考察了书法史,特别是一些经典作品后,觉得好的书法作品,必须反映出书家所处时代的特质。

  言恭达介绍说,中国三大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和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都是作者所处现实生活的反映,而不仅仅是“字写得好看”那么肤浅。他认为有必要把书法纳入大文化观念、大艺术视野、大民生情结来认识。2005年,在“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首次开展时,围绕讨论什么是“新金陵画派的艺术精神”,时任江苏省文联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的言恭达总结了16个字——反映时代,感悟生活,关注民生,关爱自然。在他看来,也适合当下的书法创作。

  基于这种判断和认识,言恭达在2008年,也就是北京奥运年,创作了大草长卷《我的中国心》;2010年,上海第41届世界博览会,创作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1年,在美国夏威夷大学APEC文化论坛展出《世纪脊梁——言恭达书推动百年中国历史进程人物诗抄》;2012年,伦敦奥运会世界美术大会上展出《体育颂》;2013年创作《时代抒怀——言恭达自作诗大草长卷》。 连续5部大草长卷,表面上是把白话文领进了书法,实际上是把时代领进了书法。而被言恭达看中的“时代”,无一不体现出他对时代的认知,同时也体现出浓浓的正能量。

  服务社会公益

  “慈善于我,如阳光、水分一样不可或缺”

  提起言恭达,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书法,他的“以篆入草”“以草入篆”的二十多年艺术创变探索,他的篆、隶、草的有机转化和互相提升,他诗书画印的齐头并进,他的“把白话文引进书法”,这些都是他对书法看得见的大贡献大影响。这些是他作为书法家的本分,也是书法艺术的本体价值。但是他并不满足于这些安静的笔墨纸砚。“为人生的艺术”的观念,让他想得更多,也做得更多。

  “敬天爱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现,也是言恭达坚守人文操守的处世信念。从小得益于他的父母。他的父亲将他领进艺术之门,让他懂得“艺术必须敬重天道”;他的母亲则给了他“平等待人,乐善好施”的教诲。

  多年来,言恭达为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四川雅安等地震灾区和安徽贫困地区、江苏红十字孤儿学校、全国艾滋病防治宣传、江苏省体育发展基金等,尤其是为高等艺术教育和中国艺术走向世界无偿捐资已超过1000万元,捐资建立“南京言恭达慈善基金”、“东南大学言恭达教育基金”、“北京语言大学言恭达艺术文化教育基金”等,2012年建立“言恭达文化基金会”。今年7月,他又捐资100万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中国和平友好基金会设立“言恭达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基金”。

  言恭达记得自己第一次花大力气做慈善是在2006年,“那是一次命题作文。”当时,南京市要奖励30位为南京慈善基金捐款的企业家,市政府领导希望言恭达能够为企业家每人写一幅作品作为奖励。于是他无偿捐献了30幅书法。而从那以后,他开始了个人延续至今的慈善之路。

  “慈善是我和我的家庭日常生活的一种自我需求,像阳光、水分一样,不可或缺。所以做慈善是快乐的事情。”言恭达表示,他的每一笔捐赠都来自于出售自己的艺术作品所得的款项。

  在言恭达看来,艺术家做慈善,是对时代的感恩,对社会的回馈,也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艺术家通过慈善的实践可以提升自己的人文境界,从而完善和提升自己作品中体现出的人文精神。”

  今年3月,作为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的言恭达与省公务员书协,由言恭达文化基金会倡导并资助,在南京创立了“明园文化大讲堂”。这是一个以公益服务、共享经典、以文化人、以艺养心,提倡回归心灵的文化传导与阅读为特质的讲习园地。大讲堂每个月开讲两次,迄今已经讲了10课。除言恭达亲自主讲外,还请了多位全国一流的专家学者来讲习。

  除了拿出真金白银做慈善,言恭达还通过另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民生的关注,来促进一些民生问题的解决。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和省政府参事,他常常下基层,走到乡镇村民中间,走到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工中间,在了解真实情况的基础上,他撰写提案,为他们说话,为他们争取权益。他身上散发的浓浓的民生情结,让他成为名副其实的“民生委员”。

  “慈善的本质应成为每个人和每个家庭生活方式的选择,当代中国艺术家需要通过慈善的实践来修塑自己的灵魂,自觉地提升自己的人文境界,从而完善作品中所透射的现代人文精神。”言恭达说。

  中华文化大使

  让以书法为代表的中国艺术走向世界

  2012年,言恭达出资300万元,注册成立了“言恭达文化基金会”。他表示,他做公益慈善的侧重点,主要集中在文化和艺术教育、对外交流上。

  “支持高校艺术教育是重点。”言恭达说,对外交流,特别是把中国文化介绍给世界也一直是他关注的。今年7月,他在全国友协启动了“言恭达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基金”,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中国艺术文化更快更好地走向世界。

  2011年,联合国首届中文日活动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活动丰富多彩,但最引人注目的是著名书法家言恭达的书法特展。作为活动的主体项目,言恭达的书法作品不仅展现出了中国文字的形式美,也体现出了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这不是我的个人书法展,而是一次为国家争取荣誉的外交活动。”当年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言恭达表示,“在这个特殊的场合,走近书法,就是走近了中国。”

  之后,言恭达在多个“特殊的场合”,通过书法“书写中国形象”。2011年,在夏威夷大学的APEC文化论坛上,他做了“中国书法与东方智慧”的演讲和48米大草长卷的展示;2012年在伦敦奥运会世界美术大会上,他通过书写顾拜旦《体育颂》书法作品向世界各地的人们推介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

  2013年10月,言恭达参加了中国文联在承德举行的艺术论坛,并做了中华“和文化”的主旨演讲。与会人员在讨论中都感叹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艰难。也就在这个论坛上,言恭达了解到北京语言大学有来自全球180多个国家的1万多名留学生。“他们学成之后,可以把中国文化带出去啊。”他决定捐赠100万元,在北京语言大学设立言恭达艺术文化教育基金,希望各国留学生“走进来”后将中国文化“带出去”,为中华艺术文化在世界传播出一份力。

  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就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就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境界。今天,这一传统,这种浓浓的家国情怀,正在新一代的知识分子身上延续。

  “治国、平天下,谈不上,但是希望国家好,百姓好,希望中国文化能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希望社会重视的是艺术价值,而不是艺术价格;重视的是今天的文化创造,成为时代的经典文化积累,而不是表面上轰轰烈烈式的‘繁荣’……”言恭达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