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世界·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8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2024年移民去火星
  火星上的生活 (假想图)
  移民火星后的生活方式(假想图)
  巴斯·兰斯多普创办的这一项目吸引了全世界人的目光

  没有一档真人秀节目可以与这档节目相比。704名候选人将展开竞争,争取4个移民到火星的名额。未来,节目转播权的收益将用来资助殖民火星计划,但这个名为“火星一号”的计划,并不会向获胜者提供回程票。

  A

  疯狂的计划

  如果生平最大的愿望得到满足,那么德国设计师斯蒂芬·根特将会在火星上过完自己的一生。他有这个念头已经很久了,他希望同伴能将自己的遗骸装入密封棺材中埋到火星殖民地的岩石底下。

  “火星一号”移民计划

  “也许火星上有未知形式的生命存在,”45岁的根特说,“我们不能干扰那里的原生态系统。” 这是今天征服者的一种姿态,他们想获得地外行星的所有权,但他们担心自己的遗骸会污染行星的生态系统。可以肯定的是,至今为止,火星仍然是一片荒芜之地,如果火星存在生态系统,那么它的生态系统应该是完好无缺的。

  但是根特这样的人可能会喜气洋洋地站在火星的火山口拍摄里面的照片,然后把照片传回地球,这种行为无疑会破坏可能存在的火星生态系统。

  根特目前正在德国马格德堡接受飞行训练,他已经申请了前往火星的航程,而且没有回程的计划。与双程旅行相比,单程之旅可行性更强,成本也更低。

  商人巴斯·兰斯多普领导的荷兰基金组织主导了这个计划,该基金组织计划2024年送4名定居者前往火星。兰斯多普说:“‘后续部队’将会接踵而至。” 704名候选人已经做好了永远离开地球的准备。他们将竞争4个担任“人类常驻火星代表”的位子。人选确定后,兰斯多普的基金组织将对入围者进行长达8年的培训,教会他们如何适应火星的新生活。

  其实火星看上去并不是一个特别有吸引力的目的地。那里气候寒冷,每隔数周就会有沙尘暴。不仅如此,火星上还有几千米深的峡谷和巨大的火山,其中一个火山的面积足有整个波兰那么大,其爆发起来,喷射的岩浆达到26公里高。

  对于定居在火星上的人来说,地球只是天空中的一个小点,如果发生些什么事,没人能够帮助他们。飞行的时间至少长达6个月,而且火星每两年才会经过一次近地点。

  但这一切并没有动摇根特的决心,他一直想飞到其他星球上去,在他还是个孩子时,他就用纸箱做了一个太空舱,还在里面仔细画了一个仪表盘,然后放个椅子做驾驶座。他坐在里面准备飞入太空。

  “天气好的时候,其他孩子都会在外面踢足球,”根特说,“但我会在我的‘太空舱’里飞翔。” 现在,他希望自己能够乘坐真正的飞船飞到外太空。

  可以飞到火星的飞行器早就设计出来了,例如,美国SpaceX公司5月推出一款“V2龙型”飞行器,该飞行器可以容纳7人,有望于2016年搭载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V2龙型”飞行器也有可能成为运送第一批移居火星居民的交通工具。

  “火星一号”希望2018年开始通过无人驾驶飞行器向火星运送一些物资,为建立必要的基础设施做准备。希望在2025年为首批4名火星定居者找到“可靠的生活场所”。

  每个定居点都会有充气蔬菜大棚,里面可以种植莴苣、西红柿和西葫芦等蔬菜;水可以从火星土壤中的冰里面提取,然后提取氧气;电的问题则可以通过太阳能电池解决。

  将选拔过程打造成选秀节目

  毫无疑问,这样的任务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除了技术因素,从其他方面考虑这样的任务都有疑问,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花费问题。

  “火星一号”计划希望首批移民计划的总花费不超过60亿美元,但专家经过计算后认为,这是不可能的。该计划的主要资金来源是选秀节目转播权的出让费用,兰斯多普表示,主要电视频道已经以大约40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奥运会的转播权。但登陆火星难道不比奥运会更激动人心吗?

  “这是自从人类登月以来最激动人心的事!”兰斯多普说。根据设想,节目将从地球上开始,用相机记录几个候选人小组之间的竞争。节目会模拟灾难,不断威胁到火星殖民地,这会提供大量的故事情节。

  比如,如果定居点的厕所出故障了怎么办?如果氧气输入中断了呢?或者,如果一块陨石穿过屋顶坠毁了?该计划将让那些小组成员在模拟太空舱中进行实践,他们将反复与外界隔绝,每次隔绝持续数周时间。“这将是最艰难的训练。”根特不无骄傲地说道。

  荷兰电视制作公司Endemol已经收购了候选人选拔过程的转播权。节目开始,他们将拍摄“火星一号”缩小候选人范围的面试。

  总共有704人通过“火星一号”计划的初选,但计划只需要25支队伍参加竞争,每支队伍由4名成员构成,只有6支最好的队伍才能进入第二年的生存训练。胜败最终取决于“英雄”。该节目需要强有力的、丰富多彩的人物,来让世界各地的观众娱乐数年。但他们也需要节制,脾气暴躁的人不适合去疯狂的火星,也忍受不了飞土扬尘的环境和孤独。

  兰斯多普声称这些要求并不互相排斥。他说:“那些能赢得大众收视率的人选也能完成殖民者的任务。” 这是一项对那些渴望不朽的人极具诱惑力的使命。

  太空游客会获得那些登山者也无法企及的荣誉。因为登山者每登上一个高峰,他还必须从峰顶下来,恢复在平地的生活。而对于这些前往火星的旅行者来说,他们将永远离开地球,他们注定成为活的纪念碑,他们可能赢得数十亿的观众。但是,这个项目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参与者搞不好会丢掉性命,那么诱惑人们参与这一项目还是对的吗?如果在直播的过程中出现危险,什么时候该关掉摄像机?

  移民火星

  蕴含无限商机

  无论如何,人类迟早有一天会向火星移民。

  虽然目前美国航空航天局并没有前往火星的具体计划,但私人公司都在争先恐后地想要抓住机会。英国企业家理查德·布兰森已经说了很多年他要移民到火星去。他的维珍银河公司早就在开发旨在搭载游客遨游太空的飞船,但项目的推进远远落后于预定计划。

  美国人埃隆·马斯克有更好的前景。除了建立电动特斯拉跑车,他还成功创办了Space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他说自己创建这个公司的目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把人送上火星。马斯克相信有8万太空游客愿意支付50万美元的票价,当然,他的这些数字纯属无中生有。

  看上去火星已经在口头上成了亿万富豪们征服的殖民地,他们似乎觉得地球太小,已经盛不下他们了。而“火星一号”则是事关普通人的火星计划。

  不过要想实现梦想,也需要花上成吨的钱,资金的来源除了出售选拔过程的电视转播权,赞助商也愿意提供资金。

  想象一下,人类的首个太空殖民地会被冠上星巴克或者宜家的名字。赞助商不会喜欢将自己的品牌名字放到有失败风险的项目上,所以最终这一切都取决于移民计划的参与者。

  他们会成功吸引到大量电视观众吗?人们会对他们要做的事有信心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这只不过是一个几个迷恋航天的人凑在一起搞的娱乐节目,很快就会被忘记。

  根特认为参加这样的项目是有点疯狂的,对于别人的嘲笑他都表示接受。人类早期时代,也总会有一些怪人坐在海滩上凝望大海,最终人类开启了大航海时代。“那时候谁要是有航海的想法,其他人也一定认为他是疯子。”根特说。

  B

  疯狂的候选人

  在开始的时候,候选人队伍看上去是庞大的,大约20万人发出了申请。接着兰斯多普和他的团队开始对报名者进行筛选,剔出了一些开玩笑者和过于寂寞希望借此得到关注者。筛选结束后,剩下704名候选人。

  剩下的候选人依然有各种类型。来自德国克莱沃的丹尼尔今年26岁,是一名社会工作者,他说“火星一号”计划最让他担心的就是还有3个人和他一组。

  相比之下,46岁的华盛顿医生莱特就比较喜欢热闹,他十分期待认识自己的另3个组员。

  在所有发送的申请视频中,最常听到的一个词语是“一生的梦想”。他们相信在太空中建立定居点是可能的。

  有抛妻弃子的候选人

  申请者梦想建立一个乌托邦式的社会,那里没有法律也没有边界。火星为他们实现梦想提供了完美的空间,但是,根特认为那里可能容不下这样的理想主义者,因为那里的生活会比人们在地球上的生活更加艰难。

  兰斯多普同意根特的看法,他说:“我们不会把任何一个不喜欢地球的人送到火星去,因为我们不需要祈求更多的人,而是需要愿意失去更多的人前往火星开拓定居点。” 人们都喜欢斯蒂芬·根特,他将丢下妻子贝亚特和他们的3个孩子,可以想见,他们在听说根特的计划后有多么震惊。

  贝亚特和根特在一起生活已经10年,她安慰自己:根特只是想遨游太空,并不是打算一去不复返。

  不过根特一秒钟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计划,他已经减去了20公斤的体重,为了减重,他在夏天前往炎热的西班牙进行锻炼,贝亚特在西班牙地中海沿岸的贝尼多姆有一处海景房。这里远离飞行学校,根特可以平静地进行自己的计划。

  编程是根特的第二职业,他为航天爱好者开发了一种“模拟器”,使用者可以在游戏中驾驶这种“航天飞机”飞往外太空,或者完成阿波罗计划。当他想摆脱高楼林立的酒店时,他就乘坐朋友的旋翼机飞越西班牙干燥的海岸线回家。

  从空中看下去,地面和火星表面并没有什么区别,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将火星称为“家”。

  也有想带全家移民火星的候选人

  当然,在火星上,他将不能再飞,这真具有讽刺意味。一旦冒险家到达目的地,他们就不得不陷入沉静的生活。在火星移民点,每个移民将只有40平方米的居住空间。

  “在荷兰,冬季有一半时间我们都无法走出家门。”来自鹿特丹的帕米拉·尼科勒塔托斯说。41岁的尼科勒塔托斯已经结婚,还有两个儿子,但她也想去火星。她已经在进行天文、地质和医学方面的准备。

  对于她来说,放弃自己的家庭是否很容易?她说,在为丈夫和孩子们奉献了这么多年后,是时候追求自己的理想了。“这么多年我一直在照顾家庭,我甚至在家里教育孩子们,”她说,“很难找到像我这样为家庭奉献的人了。”她说她想在火星上开始一段全新的、完全不同的生活。

  在尼科勒塔托斯飞往火星的时候,她的两个儿子也已20多岁了,她可以通过无线电和他们沟通,信息传递到地球上只需要6分钟。而且对于他们来说,这种分别可能只是暂时的。

  尼科勒塔托斯说:“我的丈夫和儿子们也可能申请前来火星,但不是这次。”她知道这次任务是冒着送命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全家人一齐上阵是不明智的。

  尼科勒塔托斯相信,前往火星的团队将成为她的“第二个家庭”。4个殖民者将会成为最亲密的人,他们的亲密程度将远超地球上的人的想象。

  殖民地是一个互相依存的实验室,即使你想家了,你也不能离开,不够坚强的人是不能入选最后的名单的。这就是斯蒂芬·根特对着704人的候选人名单依然感到担忧的原因。他不知道在这些人中能不能找出足够多的不屈不挠、对团队不离不弃的候选人组成6个小组。

  “如果任务失败,这就是真正的原因。”他说。

  想第一个死在火星上的候选人

  候选人名单上还有其他有个性的人。

  33岁的路德维希来自德国波恩,他说自己对宇宙的一切都有亲和力,他认为自己是“信的世界秩序的形象大使”。

  64岁的简是旧金山的电影教授,等到航程开始时她已经70好几了,她说自己想成为第一个死在火星上的人。

  29岁的史蒂夫来自瑞士,他坚持认为想要飞往火星,保持身体健康就足够了。史蒂夫是一项滑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保持者,他希望自己在飞往火星之前能够让女友怀孕,“赐予”她一个孩子。瑞士电视台正在拍摄他的纪录片。

  C

  疯狂的火星生活

  这些人真的了解火星上等待他们的是什么吗?

  “最困难的事可能是缺少刺激,”汉斯-克里斯蒂安·根加说,他是柏林一家医院的航天医学专家。他说:“在这样一个孤独的殖民地,除了生命供给系统,没有太多的东西值得观察。” 殖民者将不会再有将雪踩在脚下的感觉,也不会再闻到春天的气息。在他们孤独的世界中不会有孩子的哭叫,也不会有蜜蜂的嗡嗡声。即使是街道恼人的噪音在火星上听起来都像是电台播出的交响乐。他们偶尔也能探索一下熔岩洞窟,但大部分日子则会过着一种按部就班的生活:照料种下的植物、维修设备、清晰太阳能电池板的灰尘……而高于一切的则是锻炼身体。

  骨骼肌肉将会萎缩

  对在火星上的人来说,充分的锻炼至关重要,否则肌肉和骨骼会开始萎缩。

  根加说:“萎缩的过程非常快。从人飞入太空第一天起,他的骨骼状况就在恶化,即使保持每天2小时的锻炼,人体骨质也会以每月1%-2%的速度流失。”

  根据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估计,一名40岁的太空旅行者如果在失重状况下飞行3年,等他回到地球时,他的骨骼状况大致相当于一个75岁的老者。

  当然,火星上的殖民者并不处于失重状态,但火星的引力只有地球的38%,这意味着人体骨骼会以一种较慢的速度退化。但是身体的一些部位问题会更加突出,比如脚后跟和骨盆,那里的骨骼将会承受比在地球上更重的分量。所以,身体的变化并不统一。

  人在站立时需要的肌肉会首先急剧萎缩。“大约60%的人肌肉质量会受到影响,”根加说,“人类对失重影响身体的了解才刚刚开始。”

  总之,那些生活在火星上的人与地球上的人将会有些不同之处,他们的四肢将更为瘦削虚弱。这也是他们不会再回到地球的原因之一,在经过十年的太空之旅和火星生活之后再回到地球,他们的骨头就会像玻璃一样易碎。

  即使生了重病,他们也必须在火星坚持下去,因为没有能带他们回家的星际救护车。在从地球飞往火星的途中,他们将受到宇宙辐射的侵袭,那可以导致癌症。患肾衰和膀胱结石的可能性也在增加,因为有些骨质材料腐败后留在了体内。

  作为航天医学专家,根加对这个火星殖民计划始终抱怀疑态度。

  可能暴露最丑陋人性

  假如殖民者队伍中有人患了胃癌,该怎么处理?“我们可能不得不学会如何对自己进行手术治疗。”候选人之一根特说。但是在仔细考虑后,他不得不承认,更实际一点的做法是在需要时协助病人自杀。这就是现实,殖民地的生活是和地球完全脱离关系的,做出这些丑陋的决定是生活的一部分。

  人们必须仔细衡量道德的意义,如果情况变得很糟,纯粹的求胜欲望将会暴露最丑陋的人性。比如,如果密闭温室里种植的作物养不活所有移民者,会发生什么事情?一位小说家曾经敏锐地指出,现实往往会征服理想。而火星提供了印证这句话的条件。

  瑞士苏黎世大学德国文学教授菲利普·泰索恩说:“人们已经写了很多关于征服火星的故事,但我没见过任何一个故事的结局是美好的。”

  上世纪50年代正值核战争恐惧蔓延的时代,当时人们曾经幻想也许火星可以成为地球遭遇核灾难后人类的避难所。

  这方面最流行的是美国作家拉伊·布莱伯利写的一本《火星编年史》,布莱伯利在书中写道,好几拨人飞入太空,希望找到一个更好的宜居之地,但结果发现,他们把所有他们希望摆脱的恐惧也一起带去了。

  泰索恩对“火星一号”的定居点究竟有什么用途感到怀疑?“定居者依然是陌生人,他们被厚厚的宇航服与周围隔开,他们的行动受到限制,他们只能在登陆点周围一小片区域活动。”

  现代快报记者 潘文军 编译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