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始于7月下旬的本轮反弹,在近期显得步履蹒跚,盘中震荡的频率和幅度明显加大,前期一致看多的市场舆论也开始出现分歧。不过部分券商仍旧对后市表示乐观。有迹象显示,掀起本轮反弹的海外热钱,目前仍未有撤离迹象。
现代快报记者 艾凌羽
短线调整压力显著
进入8月以来,A股明显放慢了上攻力度。本周一,沪深两市双双下跌,打破了此前连续4周出现的“红周一”规律。到了昨日,跌幅进一步放大,其中沪指收跌0.99%,盘中险守2200点;深成指则大跌1.52%,创本月新低。而在7月份,两大指数分别上涨了7.48%和8.36%。
是何原因让股市刚刚抬起的“牛蹄”变得沉重?在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毛长青看来,实体经济复苏稳健与流动性相对宽松是本轮沪港通驱动的第二波行情的重要基础,8月13日公布的7月实体与金融数据对这一基础有弱化作用,21日的汇丰8月制造业PMI初值低于预期显示经济复苏动能明显减弱,而8月新增信贷可能依然较低。这些因素叠加会破坏本轮反弹的基本面基础,市场调整压力也相应加大。
另有市场人士认为,本周密集发行的新股也成为股指下跌的一大诱因。第三批拿到批文的11只新股中有10只将于本周启动申购,其中周四8只,周五2只,发行集中程度较前两个批次有所提升。预计冻结资金超过万亿元,这对A股市场资金面将产生较大扰动。
反弹逻辑未遭破坏
虽然短期市场面临诸多阻碍,不过就中线而言,本次反弹的逻辑并未遭受明显破坏。“多头司令”国泰君安最新发布的研报称,由于7月份货币信贷及八月份PMI初值略低于之前市场的一致预测,市场短期内对于行情走势认识出现分歧,但这两个数据并不会明显动摇投资者的信心;短期数据的变动不仅不足以扭转风险溢价滑落的趋势,甚至引发对微刺激政策的预期。
兴业证券研报也表示,宏观数据的相对空窗期,股市对于短期经济波动的反应趋于钝化。因为A股市场大盘蓝筹股的股价里已隐含太多悲观预期,短期经济只要不出现系统性风险就问题不大。此外,除了“打新”扰动之外,资金面的风险不大。近期国务院发布《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预计央行将会保持资金面的稳定。
近年来在A股大级别反弹中多次扮演重要角色的外资,目前也无撤退迹象。数据显示,自6月19日以来,港元兑美元汇率持续贴近7.75的强方兑换保证水平。7月份,香港金管局时隔两年重新入市,一个月内共注资19次,累计注资650.55亿港元,创下历史纪录。
后市或挑战2400点
国泰君近日称,维持全年A股反弹20%即400点的判断,上证综指目标位在2400点。“通胀预期将驱动下一阶段行情。”
如果从前两次热钱参与的大级别反弹来看,A股后市也有进一步上行的空间。数据显示,港元兑美元汇率上一次触及7.75的强方兑换保证水平是在2012年第四季度,上证指数同年12月上涨15%。再之前是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A股在14个月中有12个月实现上涨,上证指数2009年大涨达80%。而本轮反弹从7月22日算起,沪指至今仅上涨7.43%。
不过在兴业证券看来,由于近年的经济波动收敛而结构调整加快,上证指数的波动也随之收敛,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结构性行情较难打破,预测大盘点位或短期涨跌对于投资的重要性显著降低。在转型、创新的大背景下,判断大盘对投资最大的帮助是判断是否有系统性风险。
就后市的结构性投资机会,兴业证券认为,投资者可从两条主线灵活参与。一是寻找传统周期性产业的“新故事”,比如国企改革、沪港通、京津冀一体化等题材;二是发掘新兴产业的“新变化”,结合最新的上市公司中报,重点关注清洁能源、环保,逻辑是政策刺激和业绩高增长消化高估值而带来的双重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