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现代特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8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知行合一”激发正能量
扬州争做践行核心价值观排头兵
  周维忠是扬州仪征供电公司新城供电所一名普通农电工,他“美丽的谎言”感动了整个扬州 通讯员 供图
  “扬州好人”是这座城市的“新骄傲”
  政府部门的关爱,让很多空巢老人享受到另一种温暖和幸福
  周维忠还照顾着很多孤寡老人

  你幸福吗?这一最普通的问题曾经问倒了很多中国人。

  不过,在扬州的大街小巷,你如果带着这个问题,却能收获很多正能量。

  一群好人,满城春风。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之外,扬州人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崇德向善精神的追求,“扬州好人”更是成为这座因水而出名的城市的新名片。

  “人无德不立,城无德不兴。”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在接受现代快报专访时说,“发挥扬州好人的道德引领作用,引导广大市民‘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切实把崇德向善的‘扬州好人’精神深深熔铸到扬州城市的血脉中,内化到每个扬州人的一言一行中,把扬州建设成好人之城、大爱之城、文明之城,为推动名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试想,如果生活在这样一座和谐向善的城市,你怎会不感到幸福?

  现代快报记者 杜晓明 张洪 韩秋 陶魏斌 陈明慧

  美丽谎言感动千年古城

  其实,周维忠并不只是久亮的“电爸爸”,如今他还是村里七八个五保户的“干儿子”,他们每月的电费周维忠也都包了。

  周维忠,扬州仪征供电公司新城供电所一名普通的农电工。

  他的一个“美丽的谎言”感动了千年古城扬州。

  1998年夏天,仪征市朴席镇汴河村勇敢组村民唐有付家已经好几个月没缴电费了,周维忠上门催缴。

  一踏进这个家,他就惊呆了:家徒四壁,一个七八岁的男孩邋遢地蜷在角落里,男主人唐有付患有眼疾几乎失明,老婆孩子都是智障。

  唐有付愧疚地对他说:“要不你就掐了电,要不就等我明天卖了家里那点口粮再给你钱吧。”

  听到这样心酸的话,周维忠很难受。几天后,他告诉唐有付:“电你用着吧,考虑到你的实际困难,公家把你的电费免掉了。”

  从此唐有付家再也没有交过电费,周维忠却成了他家的“第四个家庭成员”,隔三岔五给他们带吃的喝的。渐渐地,智障孩子唐久亮把周维忠当成了亲人,周维忠来看他,村里人就逗他:“久亮啊,你的‘电爸爸’来喽!”

  有了周维忠多年的呵护和调教,奇迹发生了:“傻干儿子”不再捡垃圾堆里的东西吃了,还能做些简单的家务活了。周维忠维修线路,他就搬梯子,跟前跟后当帮手。

  如今,唐久亮已长成大小伙,不开口说话,几乎看不出他痴傻。邻里建房他能帮忙挑砖头,庄稼收割,上百斤的稻谷口袋,他扛起就走。村里人都说唐久亮“铁树开花了”。

  “以前,他就是个‘废人’,现在,变能干了,这多亏了他的‘电爸爸’。”老唐说,有了周维忠帮忙,他家的日子也有指望了。

  2008年春节前,供电所所长聂有和偶然到唐家。唐有付拉着他的手说:“感谢你们,这么多年把我们家电费免了。”聂有和很奇怪,国家根本没有“减免电费”的说法,自己也从来都没听说过这回事。

  就这样,周维忠10多年替唐有付家缴电费的事传到了所里。所里特地查了一下,10多年来,他为唐家缴纳电费有4000多元。

  其实,周维忠并不只是久亮的“电爸爸”,如今他还是村里七八个五保户的“干儿子”,他们每月的电费周维忠也都包了。村口的卖肉摊,每个月底等着周维忠来结账,因为周维忠关照过摊主:“久亮和村里这些老人来称肉,你尽管给,账我来付。”

  80多岁的郭敏忠一天晚上摔了一跤,周维忠接到电话连夜把他送去医院,并垫付了医疗费。去年一年,他就带“郭爸爸”去了三次医院,现在医生看到他,总要笑说:“又带你干老子来看病啦?”

  周维忠的事迹曝光后给他带来了一长串的荣誉,但发的奖金他一转脸不仅又花在帮困上,还倒贴了不少:村里的危桥重修了,五保户的房子重修了……而他自己的房子,却曾因没钱装楼梯导致母亲不慎摔伤。

  “扬州好人”,城市新名片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群人到一城人,“扬州好人”形成了城市文明建设的“森林效应”。

  憨厚淳朴的周维忠是“扬州好人”的代表。事实上,今天的扬州人可以自豪地说,现在的“扬州好人”是这座城市的“新骄傲”。

  从2010年起,扬州在全市开展推荐、宣传、学习、争做“扬州好人”活动,先后涌现出800多个凡人善举典型,他们是一群见义勇为、敬业爱岗、孝老爱亲、乐于助人的“草根英雄”,其中35人入选“中国好人”榜、4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入选央视“十大温暖中国人物”。

  近年来,央视“道德观察”摄制组八下扬州访好人,拍摄了近20位“扬州好人”的故事,一座城市的好人典型占到该栏目全年报道量的近1/20。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群人到一城人,“扬州好人”形成了城市文明建设的“森林效应”。据统计,扬州城区注册志愿者队伍,短短几年来激增到27万人,各类志愿者服务队超过1000支,成为城市文明创建的引领者和主力军。

  扬州大学副教授吴林斌评价说,从“个体”“群体”,再到“团体”,从1个人到100人,再到成千上万人,涓涓细流汇成江河,这种因爱而爱、因爱而美、因爱而和谐的道德质感,在全国堪称独树一帜。

  2011年度全国文明指数测评中,扬州以全省第一、全国第三的佳绩,赢得“全国文明城市”殊荣。去年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扬州在全国地级市中,夺得第四名的佳绩,“扬州好人”一直在为文明城市荣誉加分添彩。

  “知行合一”践行核心价值观

  扬州人认为,核心价值观不是“大道理”,很多时候它是一种担当,是一种身体力行,是自我做起、从小做起的择善而行。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人人争当扬州好人,扬州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明城市、世界名城。

  2012年,一位教师给市委书记谢正义写信,提出“好人”不仅是存好心、做好事的道德模范,还应包括推动城市发展的各类先进典型。

  这封信激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思考,而建设扬州城市荣誉体系,正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抓手。

  扬州创新构建的城市荣誉体系,把过去零散的各类表彰整合起来,突出荣誉表彰项目全面化、表彰集中化、责任部门化,大大增强了科学评奖体系的吸引力和参与度。2013年、2014年,扬州连续两年召开了高规格的荣誉表彰大会,四套班子主要领导亲自向获奖代表颁奖。

  “城市荣誉体系科学的设立,在力求各个方面、领域全覆盖的同时,也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具有开放性和竞争性的特点。”扬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李广春介绍说。

  另一方面,扬州“知行合一”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扬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争做全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排头兵。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与看客无关,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从来都不以善念为标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只是引人向善的精神理念,更是需要择善而行的价值准则。行是对知的最好检验,行也是对知的最大推动。

  网上曾流行一句话:你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国家,你怎么样你的国家就怎么样。扬州人认为,核心价值观不是“大道理”,很多时候它是一种担当,是一种身体力行,是自我做起、从小做起的择善而行。

  善良的人得到广泛认同和褒奖,蕴藏在百姓心中的道德力量就会充分迸发出来。

  扬州,这座有着2500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正在不断攀登道德文明建设的新高峰。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