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现代特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8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打开大通道 拉开大框架
跨江融合发展的“扬州故事”
  润扬大桥扬州段雄姿 本版摄影 建平
  扬州城市建设一角
  瘦西湖景区面积扩大不少

  14年后,1990年邗中的高考理科状元王飞回到了扬州,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这位年轻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分子及细胞生物学博士早在4年前就已经入选“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目前,他领衔的“重组基因治疗失明”、“抗尘肺新药”、“第二代布洛芬糖浆”等项目,正准备进入产业化。

  “我是学医的,如果我们把长江看作是一条龙,上海是龙头,那么,扬州这个区域就是龙的心脏。”王飞说,“中国梦与扬州梦息息相通。我相信,这里是我们创业的宝地。”

  王飞或许不知道的是,走在发展前头的扬州正借着“跨江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的东风,大步跨越,实现扬州的新跨越。

  “扬州改革发展必须抢抓的重大机遇前所未有,必须应对的严峻挑战前所未有,必须担负的繁重任务前所未有,更需要我们以敢于担当、勇于改革、善于突破的精神、能力和作风,集中力量再干几件大事。”2014年1月11日,在政协扬州市七届三次会议上,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的讲话掷地有声,“集中力量再干几件大事,需要全市上下一起想、一起干、一起苦。”

  现代快报记者 杜晓明 张洪

  韩秋 陶魏斌 陈明慧

  一张蓝图绘到底

  新世纪以来,随着润扬长江公路大桥、铁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的突破,汽车、机械、旅游、软件信息等基本产业的强势崛起,扬州经济实力和城市竞争力显著增强。

  去年,扬州收获了一组漂亮的成绩单:GDP增幅全省第四;全市工业开票销售总量突破3700亿元,位居全省第六;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开票销售、工业用电量增速分别位居全省第五、第四和第四,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前移4位、8位和8位……这一来之不易的成绩单,是全市上下开拓创新、团结拼搏、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结果,也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扬州市委、市政府冷静研判形势:从外部看,扬州正面临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宏观经济趋缓的压力和区域竞争加剧的挑战;从内部看,全市经济总量仍然不大,区域间发展仍然不平衡,距离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待仍有差距。必须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和创新,肩负起这一代人的时代责任和历史担当。

  机遇难得。

  2011年11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扬州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江都撤市设区,扬州中心城市面积从1024平方公里扩大到2310平方公里,“大扬州”发展的帷幕次第拉开。

  2013年6月3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在扬召开全省苏中发展工作会议,将扬州列为全省跨江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跨江!向南!扬州跨江融合发展的动人旋律奏响。

  2013年8月21日,连淮扬镇铁路被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扬州将成为中国主流交通方式主干线的重要节点城市,搭上高速发展的“新干线”。

  2014年3月26日,江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扬州将在这个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大都市区中,寻找自身发展的新空间。

  ……

  这一项项影响扬州当下以及长久未来发展的战略决策,犹如一台台强劲的“发动机”,催动着一座城市新跨越。

  “这么多年来,扬州的发展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几任领导都是朝着一个目标,一任一任接着干。”谢正义对现代快报说。而正是几任领导的坚持和传承,给扬州的发展带来了持续的动力,现在“跨江融合发展战略”的推出,又为扬州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2号文件”深化改革

  5月12日-13日,《扬州日报》连续两天刊登了扬州市级部门涉企职责、行政权力、收费项目、服务事项清单,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14个版的篇幅、11万多字,丰富翔实内容的背后,是扬州市委、市政府对企业、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没有公开的职责一律不得行使,没有公开的行政权力一律不得运行,没有公开的收费项目一律不得收费。

  今年,是扬州全面深化改革、推进跨江融合的关键之年。早在去年下半年,市委、市政府即提出研究制订“2号文件”,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这是我们反复酝酿、反复论证、科学决策的结果。”市委书记谢正义强调。

  “4·18”烟花三月节开幕当天,国家级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江苏黑马集团智能电网系统项目如期开工。“这要感谢开发区提供的周到服务。”企业负责人感激地说。

  “面对波涛汹涌的市场‘大海’,必须与企业‘同坐一条船’上。”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说。

  自黑马集团落户后,开发区全程帮办,从场地平整、地质勘探、环评审批、总平设计审查到施工水电申请等程序,凡是企业所想到的、所需要办理的,都由开发区配备的“项目经理”代劳。

  为进一步优化涉企服务环境和行政服务环境,开发区还汇编国家、省、市各类扶持政策110多项,及时送政策上门,推出服务企业“四零三减”,即企业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时限“零懈怠”,企业问题“零滞留”,企业发展“零干扰”;畅通项目绿色审批通道,做到“减时间、减费用、减程序”具体化、目标化。

  2014年2月8日,扬州史上首份旨在提升服务水平、净化企业发展环境的“2号文件”发布。这份经过市“两办”、经信委、法制办、物价局等多个部门历时大半年时间充分调研、联合论证的涉企服务文件,迅速在全社会引起巨大关注。

  建设“世界名城”

  的雄心

  跳出扬州看扬州,在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大版图里,扬州如何深化区域功能布局调整,适应融合发展的时代要求。

  扬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明确了“一核多组团”、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大扬州基本格局与思路:

  “一核”,突出古城核心区文化、旅游、商贸等服务功能,审慎推进古城保护与利用,加快推进“双东”历史文化街区和文昌阁周边、南河下片区的保护与整治、改造与提升。

  “多组团”,指东部生态科技新城和广陵新城、中部瘦西湖景区、西区新城及仪征东部地区、南部临港新城等板块。

  2012年,扬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把扬州建设成为“世界名城”的城市发展战略,并旗帜鲜明地提出把瘦西湖景区打造成“世界级公园”,让扬州真正成为中外旅游、旅行者的目的地。

  此后,平山乡、城北乡和槐泗镇的一部分、梅岭街道相继划入景区,瘦西湖景区面积从过去的6.67平方公里扩大到33.66平方公里,初步确立了“大瘦西湖景区”的发展格局。

  随着版图的扩大,扬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迈开了景区建设的步伐,重点放在了文化挖掘、景点复建、功能配套、基础设施提升、载体平台打造、品牌集聚和旅游产业链拓展上来。

  生态科技新城,是扬州市委、市政府推动城市东西融合、跨江融合、拉开城市大框架的一着妙棋。

  2014年1月24日,地处江广融合地带的生态科技新城正式揭牌,开启了新城81平方公里的发展新篇章,扬城进入“以东续西、以西补东、以西启东、东西聚合”的发展新阶段。

  “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现在,扬州这座城市与世界的距离正在越拉越近,对项目的承载和要素的吸附能力也日渐增强,扬州已成众多企业布局长三角优先考虑的战略性城市。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