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17点20分,钟楼区梧桐苑小区34幢,一名来自苏北的7岁男童从9楼窗户摔下,当场身亡;此前一天,暂住在武进雪堰的一名盐城籍5岁女童,在水井盖上蹦跳时盖板破裂,孩子不幸坠井溺亡……不少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都会到父母所在的城市过暑假,可惜父母忙于工作,于是“小候鸟”的安全监管成了盲区。葛小林
事故频出
两天内两个孩子不幸身亡
8月13日傍晚,钟楼区梧桐苑小区内有居民正在散步,突然传来“砰”的一声巨响,很快他们找到声音的来源,让人伤心的是,一个男孩从34幢某单元的9楼摔了下来。经辖区的北港派出所民警证实,坠楼男孩姓徐,7岁,老家在苏北,父母在常州打工,租住在梧桐苑。当天下午就男孩一个人在家,睡在北边房间。民警现场勘查时,从房间的窗台和窗玻璃上找到男孩的指纹,猜测是男孩自己推开窗户,不小心坠楼身亡。
而前一天,暂住在武进雪堰的盐城5岁女童,在水井盖上蹦跳时盖板破裂,女童不幸坠井溺亡。当时,女童的父母正在工厂上班。
记者从常州市儿童医院了解到,从暑假开始骨科天天有手术,而患儿中,有爬树摔伤的,有调皮捣蛋跌跤的,也有车祸被撞伤的,一半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
爸妈最担心
孩子们偷偷去玩水
高强度的工作、超长的工作时间、相对恶劣的居住条件以及相对拮据的收入,使得外来务工者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照顾趁着暑假来跟他们团聚的孩子。
今年38岁的刘梅春老家在宿迁,夫妻俩在孟河一家塑料制品厂打工。每年夏天,她的两个儿子都会到常州过暑假。夫妻俩都是计件工,做得多拿的工资就多。“一个暑假,最多就两三天时间能陪陪孩子。”刘梅春告诉记者,小的时候都是把孩子锁在家里,让他们看一天的电视,现在孩子大了,每天出门前最担心的就是他们偷偷去玩水。“8月初天气特别热,两个孩子去了小黄山水潭游泳。那个水潭每年都会淹死人,我们知道后把他们打了一顿”。
“孩子们当时哭着说,电视里老放恐龙园水世界的广告,他们想去水世界游泳,可是知道我们赚钱不容易,门票好几百,他们舍不得。”说到这里,刘梅春眼睛有点红。
孩子很无奈
变身城市“再留守儿童”
今年13岁的小涛,老家在安徽,一到暑假就会去父母打工的武进郑陆一翻砂厂。在父母的宿舍,他只能天天看电视、玩手机,太无聊了,“像坐牢一样”。
爸爸周建经常半夜开工,唯一能陪儿子的时间,就是带他去街上买他喜欢吃的烤鸡。小涛很羡慕常州本地的孩子。“他们可以跟爸爸妈妈去旅游、看电影”。其实,像小涛这样的孩子有很多,他们满怀希望地从老家来到父母身边,却每天守在暂住地,煮饭、洗碗、扫地、做作业、看电视,这意味着他们从农村的“留守儿童”,变成城市的“再留守儿童”。常州一加爱心社负责人王德林说,他们很早就关注到“再留守儿童”群体,为此提出了“邻里守望员”概念,吸纳周边“再留守儿童”到爱心社基地,由志愿者来照看他们。
保障“小候鸟”的安全
社会各界主动担起责任
记者注意到,社会各界已经开始关注留守儿童,包括情感需求、性格塑造和安全问题。目前,常州多个基层派出所都会在假期来临前开展系列的安全教育宣传。例如,金坛建昌镇吕坵村警务室成为留守儿童的“爱心驿站”、新北区成立“晴天娃娃”服务队关爱留守儿童。
另外,在照顾“小候鸟”方面,社区也担起了责任。比如戚大街社区专门为“小候鸟”制订《暑期学生活动表》,请来警察给孩子们传授防身技巧,还请文艺老师教孩子们画京剧脸谱等;天宁区大学生村官公益联盟的负责人程勇专门成立了“希望来吧”,为雕庄的“小候鸟”提供了课余学习和活动的地方。
程勇说,政府、社会、企业可以共同联手,为外来务工者子女在受教育、娱乐等方面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措施,为这些孩子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