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和6月,央行先后两次实施了定向降准,鼓励金融机构提高配置到“三农”和小微企业等需要支持领域的贷款比例。定向降准的初衷是支持小微企业扩大生产,助力实体经济。但部分小微企业制度松散,存在企业高管把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用于其他用途的现象。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部分小微企业拿到银行贷款后与房地产商协议借贷,小微企业将其转手贷给房地产开发商,获取高额利息。
银行放贷两难
“小微企业贷款很难把握。”某银行小微信贷负责人对记者说,针对小微企业的定向降准,对实力较弱的小微企业的帮助并不大。银行在执行的时候要考虑企业的还款能力,如果还款能力存疑,那是不可能把贷款放出去的。“我们也想放贷给小微企业,但银行真的很为难。”该负责人表示,一方面央行督促贷款给小微企业,但另一方面银行内部又有风险控制,呆账坏账必须得到控制。
一家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部风险总监告诉记者,在一定情况下用于小微企业贷款的额度的确存在使用不尽的情况。有第三方报告显示,中国小微企业银行信贷可得性仅为46.2%,负债小微企业中有近八成家庭有民间借款。
那么,小微企业有望借助小贷平台贷款吗?安心财富在线科技有限公司公关总监张辉称,小额贷款公司一般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并不多,即使有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额度也相当低。并且对风险控制把关也较为严格,一般都需要一定抵押。
小微企业贷款去哪了?
“针对小微企业的定向降准真正受益的可能是房地产。”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志勤对记者称,定向降准增加了银行的流动性和现有资产,使得更多资金能够投放到市场,主要受益的为两大主体:一是中小企业,一是房地产。“由于银行头寸用不出去,可能会把钱贷给申请个人贷款的客户,这样至少钱和头寸能够用出去。”
刘志勤向记者透露,还有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是:部分小微企业拿到银行贷款后与房地产商协议借贷,小微企业将其转手贷给房地产开发商,获取高额利息。“这像一种传染病,小微企业发现放贷所得利息高于其实业盈利,选择了将贷款再贷给房地产开发商。”这种情况在江浙一带比较普遍,几乎形成了链条。
除了企业贷款会发生实际用途不合规的情况,个人贷款也会如此。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此前有一个客户贷了钱去搞医药设备,但资金最终是投到房地产里面去了。
知情人士称,对于小微企业和个人来说,贷款的利率高低与用途无关,而与企业和个人的资质有关。银行其实也不在乎到底流向哪个领域,银行在乎的只是钱能不能收回来。
银行人士:买通了客户经理
广东某农商行的工作人员透露,他们银行在放贷之前一般都会对企业做好充分的调查,分析贷款的用途及企业是否需要用那么多的贷款。贷款用途是重要的审查环节,需要相应材料佐证。
此外,上述股份制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银行每个季度都会进行贷后检查,检查贷款的用途是否合规。资金流到哪里,要附上转账凭证。
对于部分小微企业拿到银行贷款后与房地产商协议借贷,小微企业将其贷给房地产商获取高额利息,上述广东某农商行的工作人员说,这种情况确实存在。“那完全就是另外一条资金链,有一些公司专从银行贷款,然后钱到了再放高利贷,这肯定是买通了客户经理。”
据《第一财经日报》
相关新闻
货币政策
再临大考
13日,货币当局和统计部门公布了一系列或“减少”或“回落”的宏观数据,让市场人士大跌眼镜。如此“难看”的7月份数据不仅“刺激”了市场,更给下一步的宏观货币政策增添几许变数。虽然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13日依旧重申货币政策“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并没有改变,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市场上全面降准、降息的预期正在悄然升温。
显然,货币政策又一次走到十字路口:若是不放松宏观政策,今年的稳增长、促改革和保就业目标可能面临挑战;若放松货币政策,可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但结构调整可能半途而废,年初强调的“定力”何在?况且放出的流动性不一定顺畅流入实体企业,刺激政策也面临边际效用递减的现实。如何在“既保持定力又主动作为”中求得平衡?这将是央行面临的考卷。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