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3版:现代特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8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网
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淮安打响民生全国品牌
  黄河故道边的公园里,淮安市民在晨舞 本版摄影 现代快报记者 路军
  黄河故道边,淮安市民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特别是在城市里。

  不过在淮安,这里的人,特别是城市里的低收入人群,却享受着政府的一项特殊政策,可以让他们相对容易地在这个城市里“拥有一个家”。

  这就是淮安的共有产权房政策。就在一个多月前,来自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专家,对淮安市进一步实施政府与困难市民共有产权住房方案进行了认真研讨与论证,认为这一“淮安模式”正不断完善,尤其在申购、交易、权益管理等方面颇有创新,对解决弱势群体住房困难具有指导作用。

  而在此前,淮安被确定为全国共有产权住房试点城市之一。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说:“这一民生工程得以健康发展,关键就在于坚持改革创新。”

  现代快报记者 杜晓明 张洪

  胡永军 陶魏斌 陈明慧

  特约记者 桑邵淮

  与购买传统的经济适用房不同,申请者只需要出一部分钱,就可以和政府共同拥有房子的产权。

  探索共有产权房政策

  2009年9月,郑楠芳和23岁先天性智障的女儿,作为淮安首批非拆迁家庭,搬进了“共有产权房”中。

  这是一套59平方米的房子,位于清河新区的福星花园。福星花园有400多户都属于共有产权房,是淮安集中建设的保障房区域之一。

  “我2007年就下岗了,以前和女儿挤在老单位清江棉纺厂的一套18平方米的公房里,那是间老平房,房龄已超过50年了,条件十分艰苦。”郑楠芳说,当时想买一套经济适用房的,但是手头没有那么多钱。

  2008年9月,郑楠芳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公告,政府在主城区向非拆迁家庭公开供应300套共有产权房,这一区域临近当地最大的市民公园和重点高中,并且政府规定这些房子的价格比周边房价低10%。

  与购买传统的经济适用房不同,申请者只需要出一部分钱,就可以和政府共同拥有房子的产权。按照规定,像郑楠芳这样的低保困难家庭,只需要拿出总价的50%,就可以搬进新居。

  “到了2009年6月份,我朋友打电话过来说在报纸上看到了我的名字,政府批准我购买共有产权房了。”郑楠芳回忆说,“当时算了一下,周边房价是2500元左右,全套房子需要14万元左右。按照政策,我要出7万左右,虽然我没有那么多钱,但是说实话这政策真的很优惠,我说什么也要把钱筹出来。”

  郑楠芳最后选了一套一层的房子,还在亲友的资助下完成了装修。2009年9月20日,郑楠芳母女搬进了装修好的房子里。“如果不是政府这个政策,这套房子对我而言,是个天文数字,根本买不起。”郑楠芳感慨地说。

  更让郑楠芳高兴的是,现在她已经把政府的那一部分产权买了回来,“现在这个房子已经完全属于我了,真的非常高兴。”

  截至今年6月,在淮安已经有1122户中低收入家庭和郑楠芳一样,享受了共有产权房政策提供的支持,其中有超过200户人家回购了政府产权,真正拥有了一套房子。

  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有任何需求、遇到任何困难、存在任何矛盾,社区“网格管理员”能当场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上报社区、街道或区里的社会管理中心协调解决。

  创新网格化社区管理促和谐

  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孙舒,从去年开始有了新的工作任务。

  “我是清河区府前街道淮西社区第八网格的组长。”孙舒向现代快报记者介绍说。在这一长串的介绍背后,意味着孙舒需要细致地对所在的社区进行深入了解。

  “以前是居委会等事上门,现在是到老百姓家里去上门‘找事’,主动帮老百姓排忧解难。”因为经常入户走访,社区的居民跟孙舒早已成了熟悉的朋友,有困难都会主动找“小孙”。几天前,孙舒刚帮助一户居民解决了没有退休金如何办养老保险的问题。

  “是‘等球打’还是‘找球打’,体现的是被动与主动,效果也截然不同。”淮安市清河区委书记王海平对此介绍说,自2011年6月份开始,清河区实施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模式,将区内所有社区划分成若干单元网格,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144名社会管理专职协管员,每个网格配备“1+2”网格管理员(一名为政府招聘的社会管理协管员,两名为退休老干部、老党员或社区志愿者),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有任何需求、遇到任何困难、存在任何矛盾,社区“网格管理员”能当场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上报社区、街道或区里的社会管理中心协调解决。

  “发现问题是基础,化解矛盾是关键,有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是前提。”在清河区委书记王海平看来,从问题的发现到矛盾的化解,仅仅有信息的采集还不够,必须以高效运转的社会化管理平台作保障。

  为此,该区建立了信息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开通了涵盖民政、社保、卫生等民生重点部门在内的信息快捷通道,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网上交办、及时督办,形成了从区、街道、社区、网格到单元楼共五个层级的社会管理体系。区财政投资8000万元建设的社会管理中心也投入运行,通过技防网络与社会管理信息平台的联网,实现了对突发性事件实行联调联治。

  令人振奋的是,通过上述实践,清河区辖区内各类矛盾纠纷调处率已高达100%,调处成功率在99.2%以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做这些工作,创造这些品牌,就是为了要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事实上,无论是共有产权房还是创新社区管理都只是淮安坚持“民生优先”的缩影。

  在加快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淮安坚持将70%以上公共财力投向民生事业,让更多群众分享发展成果,一些保障改善民生之举成为叫响全国的品牌。

  “学在淮安”品牌是淮安崇文重教传统的延续和创新。在苏北率先实现县区全部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督导认定,同时,淮安以苏北唯一高教园区为中心、以强化学校教育投入为支点,新增4所省三星级普通高中,“淮式教学模式”在全省推广。

  唱响淮医惠民品牌。2012年,淮安城乡一体化“15分钟健康服务圈”荣获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创新发展奖”,发放全国首张具有标准金融功能的居民健康卡;淮安还在全省率先启动计生特殊困难家庭“暖家工程”。去年,淮安与英国信诺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该公司在苏北医疗投资及技术管理的辐射点。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促进社会和谐安定。今年4月,全国网上信访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淮安召开,推广由淮安首创、荣获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的“阳光信访”模式。创新社会治理,淮安许多措施获全国认可。如“1+3”安全监控体系在全国推广;网格化社会管理获中国社会管理创新奖;“6+4”情报研判系统获全国公安基层革新一等奖;“十大维权中心”全省首创;建立全省首家第三方稳评机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说,“我们做这些工作,创造这些品牌,就是为了要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