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福建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全省厅级、处级‘裸官’任职岗位调整清理工作,已于7月30日全面完成;科级及以下调整清理,将在8月底前完成”。
据记者了解,像福建一样起底“科级及以下干部”的首次全国性“裸官”大排查,正在各省份展开。记者梳理各省份行动方案发现,至7月底,各省份“裸官”摸底调查基本结束。各省份组织、纪检等部门,已基本掌握了本省的“裸官”数量。而调岗则最快要待本月底才能到位。
如何“排查”?
“吃财政饭”人员全要填表
据了解,各省摸底排查“裸官”的方式,都是填写“配偶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情况报告表”。记者获得的一份安徽省宿州市“报告表”显示,要填写的内容共计14项,包括“工作单位及职务”“职级”等个人信息;如果配偶、子女移居,须填写“移居人姓名”“与本人关系”“移居国家(地区)”“移居类别(外国国籍、永久居留权、长期居留许可)”“移居时间”“移居人现居住城市及从事职业”等。而且,这份“报告表”,必须本人亲笔签名。
哪些人要填写这份“报告表”?各省份都将排查的覆盖面,定位在囊括乡镇、街道和企事业单位在内的所有国家工作人员,即所有“吃财政饭”的人员。
“排查”出了什么?
多省市避谈“裸官”数量
记者梳理各省份行动方案发现,至7月底,各省份“裸官”摸底调查基本结束。公“晒”排查结果的仅上述少量地区和单位。绝大多数地区特别是各省份,只有广东公布了“裸官”摸底排查结果,全省查出2190名“裸官”,其他省份均对“裸官”摸底结果讳莫如深。
数据为何“加密”?
摸底过程或遇“特殊”案例
江苏一地级市组工干部认为,各省暂未公布“裸官”摸底排查数据,并非特意“加密”,“一个原因可能是,摸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特殊案例”。他举例说,他所在的地市,一名副处级官员即将退休,按惯例,退休前行政级别极有可能提半级。但他的妻子已经去世;儿子早年就已出国,目前供职一科研单位,由于研究项目涉密,所以短期内不能回国。“这样的官员符合‘裸官’标准,但子女不能回国确有特殊原因,怎么处理还得由上级部门定”。
上述组工干部也强调,摸底过程中肯定会遇到特殊案例,但如何处理,还是要“一碗水”端平,“标准统一,只要是‘裸官’,就不能在重要岗位任职,没有例外。如此才有利于治理行动推进”。据《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