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把清理整治奢华浪费建设纳入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范围。记者最近调研了解到,一些地方政府一边是财力有限,民生资金缺乏,债务压力大,一边却“拍脑袋”决策,甚至打着“改善民生”的旗号建设形象工程,引起当地群众不满。
位于鄂西山区的房县耗资8000万元建新行政中心建筑群,超批复投资2600多万元、超面积近1800平方米。而这个豪华办公楼却是以BT形式举债建设。据悉,这个国家级重点扶贫县去年财政收入只有5.5亿元,目前总债务超过10亿元,还本付息每年就需5000万元。
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安徽宿州市灵璧县,记者看到在高速公路入口通往县城的连接线上,建设了长达8公里的景观大道。道路中间和两侧共有3排路灯,每盏路灯间距约30米,近千盏路灯看上去气派十足。一名县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月电费就要20多万元。而该县去年的可用财力只有7亿元,目前建设负债达三四十亿元。
在南部某市,一座在市中心沿江地带建设的“国内最高的人物铜像”,项目2012年动工后去年年中悄然停工。这座大雕像由该市城市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概算投资7000万元建设。对于停工可能烂尾,当地城投公司相关负责人称:“对外我们只说资金不到位。”
“水城”建设近年来在多地升温,即使是在缺水严重的北方地区,城市公共工程营造水景也不遗余力。与此同时,不少城市都大搞亮化工程,争相打造“不夜城”,建设、使用、维护每年耗费大量资金。“这些工程一落成,有的干部眼前一亮,广大群众眼前就一黑了。”广东省一位领导干部说。
记者发现,借债建设的所谓城市景观建筑在舆论一片骂声中仍然在一些地方出现。一些地方耗资巨大的工程,却往往打着民生工程的“旗号”:修大广场、挖大湖、建大喷泉,宣称“改善人居环境”;建庙、建大佛,宣称“文化惠民工程”;反复挖路,宣称“实施畅通工程”……群众称之为:“‘民生工程’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
针对此类现象,中山大学政务学院院长肖滨认为,奢华浪费的畸形建设还可能滋生腐败,成为贪官与不法商人利益输送的“温床”,近年来查处的案件中,不少贪官都与城市的大拆大建有关。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委主任欧阳知认为,重复建设、超前建设,跟现有行政体制很有关系,政府用钱没有约束机制,完全由“一把手”说了算,没有机构有能力对这种权力进行牵制、制衡。
广西柳州市柳南区原区长袁东升说,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管理,应健全民主集中制,凡是能够上会讨论决定的一定要上会讨论决定,实行票决制,对决策完整记录存档,使得资金使用情况事后可追溯、决策过错可追究。据新华社新媒体专电